《天下無謀之謎卷八書2:小人經“壞人哲學”》

《天下無謀之謎卷八書2:小人經“壞人哲學”》

由於作者特殊的經歷和小人視角,《小人經"壞人哲學"》便來得有些分量,用曾國蕃的話說:“一部《小人經"壞人哲學"》,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壞人哲學”:史上唯一關於小人“智慧”的全紀錄。--小人經 我主張大家一起來認真研究一下從歷史到現實的小人問題,把這個總是狠狠地談下去,總有好處……既然小人已經糾纏了我們那么久,我們何不壯壯膽,也對著他們鼓譟幾下呢? --余秋雨這是它最基本的價值。一個民族對自己歷史的自我批判,正是它避免重蹈歷史覆轍的堅實保證。 --茅建海揚君子,而君子命蹇;斥小人,而小人逍遙……何也一部《小人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實乃千年不二之異書也。 --清?曾國藩

內容簡介

《小人經"壞人哲學"》提供給人們的只是審視小人的一個獨特的視角,至於如何定義小人、如何防範小人、並最終戰勝小人,讀者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作者簡介

長樂老,馮道,號長樂老,五代人。其一生為官三十一年,經歷了五朝十主,卻能高居相位二十餘年,創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蹟。馮道於官場左右逢源,生逢兵戈不息之亂世,竟似閒庭信步,被司馬光指為“求生害仁”。而這本《小人經》,乃是由其特殊人生經歷淬鍊而成,從其涉及的利害關係和詭異程度看,我們所有的人都低估小人的智慧了。

媒體評論

隱忍、等待、能屈能伸、致命反擊、以怨報德……小人確實太可怕了。——新浪網友原來,每個人都有成為小人的潛質,熾熱的欲望、殘酷的環境、生的本能……其實小人暢行無礙,大人物是脫不了干係的。——人民網網友

目錄

鄒陽的上書 元景安的保命之法 張華的死難 謝方明的不凡之舉 為人鄙陋的王戎 李玄盛的反叛 孟嘗君的妙喻 特立獨行的灌夫 直言獲罪的楊最 葉向高的隱退●小人天生有一套能屈能伸、能真能假的本領。●找到利益的最短路線,打破規則,為我所用,便是小人的秘密。●彎曲的樹木盤根錯節、古怪離奇,卻能變成天子的名貴器物。●見風使舵和富於變化,這是小人們最拿手的本領之一,也是他們常常能出奇制勝、轉危為安的處世之道。●當小人的實惠和誘惑遠比當君子的清貧和艱難更能打動人心。聞達卷第二湯斌的失寵 楊爵的困境 看破紅塵的康海 迷惑世人的王衍 晏殊的升官秘訣 兇殘的劉瑾 得意的馮道 阮大鋮的蛻變 至死方悟的劉文靜 被罷官的朱熹●在統治者眼中,君子的名望是能為他所用的,否則便一錢不值,甚至是一種威脅。●小人總能順應時變,改變自己,從而謀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小人的智慧往往令人驚訝。●任人唯親、小人得志的現實,使官場中人難為君子。●官位的高低絕不是品行的標示,不善於心計和不耍手段的人,很難爬上高位。●獲得合法地迫害他人的能力,是小人的看家本領。●君子禍從口出,小人大奸若忠。

前言

也許,真的像有人所說的,中國文化是一種謀略型的文化。但是,當下謀略類書籍的流行,卻似乎與所謂的“謀略型中國文化”並無太大的關係,起碼沒有本質的聯繫。因為文化的深處未必是謀略,而“謀略”的深處一定是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存在著儒、道、兵、法、墨、縱橫、陰陽等許多學派。這些主要的學派不僅都非常關心政治,還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治人”;而治人就必須講究方法,講究方法就是智謀,就是謀略,就是權術。然而,當時的實際情形是智謀被提升為一種牢不可破的社會制度性的規範和原則,各種學派和文化都在智謀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納入了謀略的範疇,成為智謀的不同組成部分。這樣以來,中國的智謀型文化就形成了。 在歷史上,對中國的智慧、謀略、政治有影響的學派雖有十幾家,但影響最大的主要是儒、道、法三家。中國的智慧和政治雖然常常呈現出紛紜複雜的狀態,其實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掌握了這三家的思想精核,也就把握住了中國的謀略和智慧。儒家的智慧是極為深刻的。它是一種非智謀的大智謀,其運謀的方法不是謀智,不是像法家或兵家那樣直接以智慧迫使對方服從;而是謀聖,即從征服人心著手,讓人們自覺自愿地為王道理想獻身。用今天的話講,就是非常注重做“政治思想工作”,首先為人們描繪一幅美好的藍圖,並百折不撓地到處宣傳這種理想,直到人們心悅誠服。其實,這已經不是儒家謀略的高明,更不是儒家謀略比別的學派的謀略狡詐,在這裡,它已經上升到了人性、人道的範疇。這就是儒家智謀的合理性之所在,也是其成為真正的大智謀的根本原因。法家的智慧很特殊。法家之法作為君主統治天下的手段,是建立在非道德的基礎上的。法家之法的根源在於封建集權制,因此,它就特彆強調“勢”。“勢”就是絕對的權威,是不必經過任何詢問和論證就必須承認和服從的絕對的權威。有“法”無“勢”,“法”不得行;有“勢”無“法”,君主不安。但如何才能保證“勢”的絕對性呢?這就需要“術”。“術”就是統治、防備、監督和刺探臣下以及百姓的隱秘的具體權術和方法。中國的“法制”最發達的地方就在於“法”與“術”聯手創造的御臣、牧民的法術系統。“法”的實質是強力控制,“勢”的實質是強權威懾,“術”的實質則是權術陰謀。這些都是直接為維護封建王權服務的。道家的智慧是極為聰明的。黃老的有關著作處處流露出智慧的優越感,處處顯示出對別的學派的鄙夷和不屑。黃老道術自以為是最聰明的學說,它認為天地萬物都受道的支配。道是絕對的,永恆的,是永遠不可改變和褻瀆的;世間的人是有限的,對於道只可以體味、尊重和順應。那么,如何體味和遵循道呢?黃老哲學認為,那就是要順應自然,要無為,然後才能無不為。所謂“聖人無心,以天地之心為心”,說的就是聖人沒有自己的主張,萬物的自然運行就是聖人的主張。人如果不能體察道,就不能“知常”,不能順應自然,在現實中就容易招致禍害。當然,在具體的歷史進程中,這三家的智慧從來沒有單獨存在過,總是相互融合,甚至進而吸收其他學派的思想,只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各個學派的思想相互消長而已。智謀型文化對於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有著很大的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民族的性格特徵。當然,這裡不僅有正面的影響,也有負面的影響。在一定意義上講,中國人的學問往往被理解成謀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話。有許多中國人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謀劃、算計別人上,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內耗。遺憾的是,謀劃和算計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僅有用,而且早已上升為一種根深蒂固的為人們所稱許的處世態度。它已經不是一種“術”,而是人生的“道”,已成為中國人難以改變的文化精神。一般所說的中國人善於“窩裡鬥”,就由此而來。然而,中國的智慧首先是道而不是術,也就是說,術只是道的表現形式,道則是術的根本,是術的決定因素。只要掌握了道,術就會無師自通,就會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法家、兵家,他們都是正大光明的“陽謀”學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要求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加強自己的人格修養,然後才是智慧謀略。如果顛倒了這一關係,那就無論如何也弄不懂中國的智慧。所以魯迅先生說: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成大事者,古今未有。因為,權謀決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中國權智在本質上是一種至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的身心內外都滲透了這種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達到內謀謀聖、外謀謀智的境界,才能成為真正的聖、智兼備的謀略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冷成金

精彩書摘

圓通卷第一 原文道之靡通,易者無虞也。譯文道義行不通的時候,善變的人才能沒有憂慮。 釋評見風使舵和富於變化,是小人們最拿手的本領之一,也是他們常常能出奇制勝、轉危為安的處世之道。在他們眼裡,利益是第一位的,如果能保住自己的私利,別的就不在話下,任何無恥的事都可以做得出來。值得注意的是,小人們往往把世道黑暗、道義不通作為自己行事的藉口,常常把自己裝扮成一個被逼無奈者,在這一點上,小人們有極大的欺騙性,同時,他們又可藉此擺脫良心的不安,為自己的醜行找到一個自辯的理由。這是小人們無所顧忌、為所欲為的心理基礎,也是君子們對他們難以測度的地方,是不可不知的。事典元景安的保命之法公元550年,北朝東魏的孝靜帝萬般無奈之下,被迫讓位給丞相高洋,北齊從此取代了東魏。高洋是個心狠手辣之輩,為了斬草除根,他當上皇帝不久,又毒死了孝靜帝和他的三個兒子。為了掩人耳目,他每每對群臣自辯說:“我授命於天,接受帝位是迫不得已之事,無奈魏室不順天命,屢生反叛之心,這就是自取災禍了。不過我還是心有不忍,常為此事心痛啊!”高洋惺惺作態,群臣只能恭請皇帝萬歲了,誰也不敢把此事戳穿。十年之後的一天,日食出現了。高洋心中驚恐,以為這是大不祥之兆。他擔心自己篡奪的皇位不保,於是便把他的一個親信召來。高洋對他說:“王莽奪了漢室劉家的天下,按理說劉家氣數已盡了,可為什麼光武帝劉秀又能把天下奪回來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