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寨》

《大山寨》

8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大山寨》是首部氣勢宏大、全景式描繪閩粵贛邊原生態客家土樓生活,精心塑造兩岸鄉親面向未來、同奔小康嶄新人物群像的厚重力作。小說描寫了方圓百里的閩粵贛邊,有個偏僻的“大山寨”村,曾經的兵家必爭之地,在兩岸鄉親共同努力下迎來歷史機遇,在中華文化和客家情懷的滋養下,讓祖上發掘煤礦的“烏金夢”成真。同時,通過創建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新貢獻。

基本信息

簡介

一度致力于海內外名人傳記寫作的著名歸僑作家張永和,長期紮根閩西山村生活,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在這部巨著中積澱了濃郁的客家文化,體現了中華傳統強勁的延續力,顯現出現代與傳統、生髮與衰亡之間的糾結和碰撞,以娓娓道來的跌宕起伏、撲朔迷離、峰迴路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精巧的藝術手法,令人讀罷激情迸發,為之震撼。其迎面撲來充滿山鄉氣息的三股清風,原汁原味、沁人心脾的淳樸民風、和諧村風和優良黨風,奔涌著歷史長河的人性波濤,同時也引發我們的反思和時代啟迪。

淳樸民風

《大山寨》淳樸民風,是客家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演變而來的。眾所周知,閩粵贛邊是歷史上客家人形成的唯一特定區域。他們帶來了中原傳統文化,在東南開基立業,壘築土樓,耕讀傳家,開創了一片美麗的家園,營造出良好的民俗風情。
在《大山寨》描述的淳樸民風中,最具感染力的是客家人尋根報本、尊祖敬宗的強烈本根意識。它的凝聚力超越山界,橫跨海峽,成為兩岸鄉親聯結的紐帶。程雲龍為報祖德,決心讓上祖“烏金夢”成真。他與青梅竹馬的茶花成婚後,即北上中原煤校就讀,立志學會開發金龍嶺煤礦的工程技術。但日寇入侵,血濺中華大地,他與學友們義憤填膺,投奔十九路軍,成了抗日英雄。後官至中將到達海峽東岸,人在異地,心仍在故里。在轉戰南北的日日夜夜,許多貴重珍品都摔掉了,一本發黃的《程氏族譜》卻一直藏在身上,經常翻閱,叨念著上祖和鄉親。
無獨有偶,清朝同治年間移居台南的大山寨程家後裔,已繁衍五、六代100多人,共住程家村。無巧不成書,程雲龍到台後慕名而至,身藏的《程氏族譜》譯出上祖密碼,宗親們抱頭痛哭,聲淚俱下,發誓要早日返回海西,在上祖靈前一拜!待到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程雲龍因身份顯赫不便行動,由他出資並辦妥證照,託付台南程家村宗親程百家們一次次奔走,終於返回大山寨還願,進而聯手兩岸鄉親在故里同奔小康,不僅圓了上祖“烏金夢”,創辦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讓當年上祖篳路藍縷開拓的大山寨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和諧村風

個性化的淳樸民風,匯集在《大山寨》的千山萬壑,呼嘯在萬頃林海的松濤巨浪,長年累月積澱成了和衷共濟的和諧村風。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偏僻落後的奇山怪村,客家婚俗還是沿襲父權社會。
《大山寨》沒有迴避這封建主義殘餘的落後村風,開篇首章就揭開集體逃婚的內幕。因“台屬”問題影響“政審”而失學的玫玫,再加上失戀和家父逼婚,被關進“忤逆樓房”,真是無法無天,令人毛骨悚然。從小在老會長“塑造”下成長的這位“五老”後代,個性倔強而又善於鬥爭,她與村里同一命運的阿鳳和阿莉姐妹,在抗婚失敗後,憤然集體逃婚,為這奇山怪村投下一顆震撼彈,鬧得不得安寧。村民們十分關切自家鄉親姐妹,在老族長“自古道”和老支書的帶領下,兵分三路,進行“地毯式”的“追捕”。作者以富有人性的筆觸,描述了這場奇山怪村的重大事件,在玫玫與老支書的“智辯”下,壞事轉化為好事,“集體逃婚”成了外出到特區打工的“改革開放行動”,受到前來“徹查”的鄉黨委調查組的表揚。
作為全書主線,玫玫與志嶺錯綜複雜的“相好”,牽動著父老鄉親的心。可憐的玫玫在夢中也哭泣:“紅花好香我會栽,月亮我也摘得來;我倆相好難成對,鈍刀破竹想不開!”但是,大山寨年輕一代有著遠大的抱負,為了兩岸鄉親腰包儘快鼓起來,他們把自家的私事丟在一邊,埋頭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讓這奇山怪村早日飛起來。在一場意外的歡迎玫玫凱旋而歸的熱潮中,鄉親們硬是“撮合”,為“相好”多少年的國共兩將後代,舉辦別開生面的婚禮,北京與台北亦隔空對歌詠詩,為這和諧村風增添了新的韻味。

優良黨風

《大山寨》時空跨度近百年,作者站在時代的戰略高度,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引領我們走進這奇山怪村。可貴之處是作者並不滿足於講述動聽新奇的故事,而是讓讀者跟著他的娓娓道來,去審視歷史,思考歷史的動因。讓讀者隨著他的精彩敘述進入哲學思考的深處。人們不禁發問,這偏僻落後遠離塵世的奇山怪村,淳樸的民風與和諧的村風,為什麼能奇蹟般地代代相傳、長盛不衰,有著這么頑強的生命力?
令人欣喜和感嘆的是,作者不僅以正確的歷史觀和正確的價值取向,還以富有藝術特色的一批血肉豐滿、鮮活靈動的人物形象,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大山寨》是當年中央蘇區重要組成部分,是先烈血濺的紅土地。早在上世紀20年代,這裡就建立了中共黨支部,發展了一批又一批的黨員。有叱吒風雲、不怕犧牲的老紅軍、老赤衛隊員、老地下交通員、老接頭戶,也有勇於改革、脫貧致富、一個心眼“讓鄉親們腰包鼓起來”的農民工企業家,還有廉潔奉公、兩袖清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年輕一代。老支書劉老根就是這樣的先進典型。
作者以極大的熱情,濃墨重彩推出的市委書記程火星和“五老”典型老會長及其“掌上明珠”玫玫的閃光形象,他們的成功與令人感動的奧秘就是在歷經艱險、屢經挫折,在艱難曲折的改革開放創業進程中,始終保持與人民民眾和兩岸鄉親的血肉聯繫。老紅軍後代程火星調任大山寨山區市委書記,他把辦公室“搬到”貧困村、革命基點村去,深入調查研究,把握一方科學發展脈絡。老會長年事已高,仍念念不忘力促上祖“烏金夢”圓。當開採煤礦有收入,他就放開手腳為村民辦好事,“在村頭村尾設茶站,為貧困戶子女代繳學費,還用水泥修了五次水渠,大約有60多里長,方便村民灌溉農田”。老會長肚裡沒多少墨水,目光卻看得很遠。當“蒲羅米公司”成立,他出任董事長,與他任命的總經理玫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辦一個真正的“公”司,把“公司收入和盈利不能私有,全部用於公益和全村福利事業”寫進公司章程,讓為人民謀利益這一黨的宗旨在大山寨法規化制度化,把“真正讓老區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落實到每家每戶每個村民的頭上。

作者介紹

張永和是中國作協會員、世界華人傳記編委會特約作家,著有《胡文虎傳》、《柯林頓傳》等26部名人傳記、小說、散文,累計1000多萬字。

評價

翻閱《大山寨》,激動人心的章節隨處可見。
從閩粵贛邊這奇山怪村向我們吹來的這三股清風,不僅謳歌了時代主旋律,展示了閩台交流的一大亮點,描繪了兩岸鄉親同奔小康,光大中華民族農業文明悠久傳統的壯麗畫卷和典型人物形象,同時也引發我們反思。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特別是占全國人口和疆域80%以上的廣大農村(尤其是邊遠山區)如何開創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部史詩式的厚重力作《大山寨》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