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報帖》

《大報帖》

王羲之的雙鉤摹本《大報帖》摹本,長25.7厘米,寬10.1厘米,分為3行,共24個字。2013年1月8日,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台發布新聞,稱一件王羲之書法的雙鉤摹本在日本被發現,被稱為“世紀新發現”。《大報帖》是全世界屈指可數的有關王羲之書法的珍貴資料之一,有助於研究王羲之的書風。

簡介

《大報帖》《大報帖》

《大報帖》摹本長25.7厘米,寬10.1厘米,分為3行,共24個字:“便,大報期轉呈也。知不快,當由情感如佳。吾日弊,為爾解日耳。”因起首有“大報”二字,故此帖也被稱為《大報帖》。

紙張為畫有豎線的縱簾紙,和摹本一起的還有幕府末期至明治時期的書法鑑定家古筆了仲寫的“小野道風朝臣”的鑑定書。

研究人員根據字型和字面意思,這是7至8世紀時中國唐代宮中製作的摹本的一部分,它將成為了解王羲之書法的珍貴資料。這也是繼1973年《妹至帖》公開之後時隔約40年再次發現王羲之的珍貴摹本。《大報帖》是全世界屈指可數的有關王羲之書法的珍貴資料之一,有助於研究王羲之的書風。

收藏鑑定

王羲之的雙鉤摹本《大報帖》在日本被發現,被日本放送協會(NHK)稱為“世紀新發現”。

《大報帖》於2013年1月22日至3月3日於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的特別展覽“書聖王羲之”上首次公開。

《大報帖》摹本是五島美術館(位於東京都世田谷區)理事兼學藝部長名兒耶明(姓“名兒耶”,名“明”)收到個人收藏者的鑑定請求後,又委託東京國立博物館進行鑑定。由於該摹本是日本國內的私人收藏品,並不見於中國歷代著錄,2012年秋天由中國書法史專家、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品管理課長富田淳對其進行了鑑定。

東京國立博物館陳列品管理課長、中國書法史專家富田淳等人進行鑑定後,認定這是王羲之書法作品的摹本,有可能是由遣唐使帶回日本。“唐朝中日交往較多,從富田淳整理的文獻看,有記載的遣唐使有十餘次,東渡日本的王羲之真跡(一直到元代,“真跡”一詞仍然用以表示“摹本”等複製品)僅皇室贈送東大寺做佛事《東大寺獻物帳》記載即有60卷,一方面說明二王“真跡”在當時的珍貴,另一方面又說明數量的龐大。”

富田淳說,認為是王羲之摹本的理由在於:首先,文中有王羲之兒子的名字“期”的字樣,而且有“日弊”等王羲之經常使用的措辭;其次,與1973年公開的《妹至帖》等王羲之的摹本酷似;再次,確認存在“雙鉤填墨”的痕跡,即利用很細的筆描出文字的輪廓,然後將內部用墨仔細填滿。根據摹本開頭的文字,富田淳等人將其命名為《大報帖》。

研究爭議

《大報帖》與《妹至帖》珠聯璧合

兩帖損傷特徵可以拼合。兩帖損傷特徵可以拼合。

2013年1月,一位研究趙子昂的專家趙華,在幾個小時內,用圖片解析的辦法,提出新發現的這三行王羲之書法唐摹本,其實就是1973年發現的王羲之《妹至帖》的後半部分。他用“縱簾紋”比對的方法,把兩件作品拼在一起,可以看到兩件書法的“縱簾紋”是吻合的,紙張損傷痕跡也是吻合的。兩件書法的文字內容,也是吻合的。

《妹至帖》文字是:妹至羸,情地難遣,憂之可言,須旦夕營視之。

新發現的文字是:便,大報期轉呈也,知不快,當由情感,如佳吾日弊為而解白耳。

趙華參考各人意見,嘗試翻譯了連線以後的《妹至帖》:妹妹病得很厲害,處境很難堪,(我)非常的憂慮,必須早晚都看護著。你方便的話,“大報”你幫我轉呈一下,(知道你(或他)肯定會不高興)想必給你添麻煩了,請原諒我與妹妹感情至深實在來不了。等情況好轉,我自來請罪。

新發現的三行書法與《妹至帖》兩帖“縱簾紋”可以拼合。新發現的三行書法與《妹至帖》兩帖“縱簾紋”可以拼合。

由於摹本保存的筆法特徵更加清晰,因此,新發現的這三行文字,其中“之”字末筆如此迅捷,完全改變了以往從《初月帖》等唐代摹本得到的王羲之草書印象。

網友考證

一件王羲之的雙鉤摹本《大報帖》在日本被發現,此訊息一經發布,網友“聽梧閣”在“中國書法江湖網”上發帖子,他把兩圖拼貼一起,用圖像考證方式考證《大報帖》與藏於日本民間的《妹至帖》為同一帖,原因是兩紙切斷面相連的紋理一致。

《大報帖》的出現也在書法愛好者中引起熱議。在一知名書法網站,有書法愛好者將此次發現的《大報帖》與此前流拍的《妹至帖》相比較,結果發現二者若拼合在一起,或同出一紙,於某一時間被裁割為兩片。

由於“聽梧閣”僅在網上看到圖片,並未見過實物,所以他用圖像學研究方式,把《大報帖》與《妹至帖》綴合一起,證實二者同出一紙,在某一時間被裁割為兩片。

“聽梧閣”解釋,他見到《大報帖》的第一印象是和《妹至帖》風格相近,“我發現此圖簾紋從左到右由縱轉斜,並且帖右側文字嚴重逼邊,於是翻出《妹至帖》觀察,發現兩帖斷掉的簾紋正好相接,並且,綴合後二帖行距完全一致,因此將二帖合一,發表在書法江湖網站上。”此帖綴合後,完整釋文為:“妹至羸情地難遣憂之可言須旦夕營視之便大報期轉呈也知不快當申情感如佳吾日弊為爾解日耳”。

個人不成熟的見解,此帖意譯為:“妹病篤,我心憂,早晚看護,附便,有大報一份,期代呈,有勞閣下,待我這邊情況好轉,自去向你請罪(謝)”。當然還有很多不同的釋讀也有一定道理,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情。

專家質疑

對於此次在日本發現的《大報帖》,知名碑帖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連起表示,他僅在網上看到圖片,並未見過實物。對於日本所言的唐摹本,他表示,如果僅從網上公布的圖片看,或有疑問:“不少字的筆道都比較肥,與以前被確認的王羲之書跡唐摹本還是不大一樣,與《姨母帖》的肥瘦勻稱也不一樣。”

王連起認為,如果有當時日本遣唐史帶到日本去的證據,那是可以認為這是唐摹本的。而瀏覽東京國立博物館官方刊載的信息,並無這樣的證據公示。儘管王連起表示對是否唐摹本不能下結論,但他也表示,對這一書帖作出鑑定的富田淳是他的老朋友,是一位比較嚴謹的學者。

作者

王羲之(303年—361年)被尊為“書聖”,其書風與兩漢、西晉相比,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最大的成就則在於變漢魏質朴書風為筆法精緻的書體。

相關

此次《大報帖》發現之前,日本還曾發現過《妹至帖》。兩帖發現相隔了約40年。《妹至帖》為唐代根據王羲之書法作品雙鉤廓填的摹拓本,因其篇首的“妹至”兩字而得名。2行,17字。作品無題跋和收藏印記,亦未見著錄。1973年發現於日本一名家流傳下來的手鑒中,在“昭和蘭亭紀念展”上首次公開。

富田淳撰文介紹《妹至帖》是“被貼在‘手鑒’上的手鑒”,是鑑定家鑑定古代墨跡時的比較資料。鑑定家將歷代著名書跡分割成數行,收於冊頁,作為比較資料。相傳,該帖與《喪亂帖》類似,是奈良時代於唐朝傳入日本的。

“聽梧閣”表示,《妹至帖》為唐代根據東晉王羲之書法作品雙鉤廓填的摹搨本。草書作品無題跋和收藏印記,亦未見著錄。1973年首次在“昭和蘭亭紀念展”公開亮相。2007年《妹至帖》以底價2400萬港幣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最後流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