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這部被瑞典皇家學院譽為“對中國農村生活”具有“史詩般描述”的作品中,賽珍珠以同情的筆觸和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勤勞樸實的中國農民的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他們的家庭生活,以飽蘸同情心的筆寫出了“農民靈魂的幾個側面”。
在小說出版的20世紀上半葉,作品跨越了東西文化間當時存在的巨大鴻溝,有力地改變了不少西方讀者眼中中國那種“歷史悠久而又軟弱落後的神秘國度”印象,客觀地促進了東西文化的溝通。
正如在1938年12月盛大的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上,瑞典學院主持人所言:“賽珍珠女士,你通過那些具有高超藝術品質的文學著作,使西方世界對於人類偉大而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認同。……你賦予了我們西方人某種中國精神,使我們認識和感受到那些彌足珍貴的思想和情感,而正是這樣的思想情感,才把我們大家作為人類在這地球上連線在一起。”
編輯推薦
《大地三部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賽珍珠(PearlS.Buck或Pearl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譯珀爾·巴克,美國作家。1932年借其小說《大地》(TheGoodEarth),成為第一位獲得普利茲小說獎的女性;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同時獲得普利茲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寫作背景
賽珍珠的一生,為文化交融、社會正義和反對法西斯竭盡全力。她在跨。文化交流、種族權利、婦女平等、兒童領養和對智障兒童的認識等不同方面都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最重要的,自然還是她的文學創作。40年的寫作生涯中,她出版了100餘部著作,大部分為暢銷書,其中15本登上每月暢銷書讀者俱樂部(Book-of-the-MonthClub)的榜單。她的作品體裁豐富,包括長、短篇小說,戲劇、詩歌、散文、翻譯(中譯英)、傳記、自傳,還有兒童文學作品。在題材上,她為西方文學另闢蹊徑,選用了大量亞洲,特別是中國的題材。當然,與她同時期還有其他一些外國作家也長期生活在中國,也採用了中國題材,如史沫特萊、斯諾夫婦、斯特朗,還有法國詩人克洛代爾等。但正如許多人所認為,在描寫中國題材而產生巨大影響的西方作家中,除馬可·波羅外,賽珍珠應推第一。另有研究資料表明:賽珍珠是所有美國文人中被翻譯成外文最多的一位作家。
賽珍珠長期在中國生活,並諳曉中文。她經歷了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北伐戰爭以及後來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她跟一些投身科學民主救國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男女知識人士有著個人交往。她參加了關於儒家思想和農民運動的大辯論,並且是中國婦女解放鬥爭的一個富有同情心的觀察者。因此她成了一個對現代中國的形成和發展有著特殊視角的見證人,也是中國近代文化風俗及其變化的一位難能可貴的記錄者。更有意義的是,在她二三十年代的早期作品中,賽珍珠作為一個外國作家,巧妙而又成功地使用中國人的視角,以文化為切入點描寫中國農村和城鎮的生活,敘述者與其敘述的事似無距離,又有距離,分寸掌握恰到好處,然後又能用恰如其分的語言,使西方人自然接受而不感陌生,影響所及,廣泛而又持久。這無論從哪方面說,都是值得研究與借鑑的經驗。
應該說,為賽珍珠重新定位的條件已經成熟。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即將過去,中美之間、東西之間的跨文化交流日趨頻繁。賽珍珠一生努力以人道主義精神“變人與人之間可怕的溝壑為通途”,努力促進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交流與交融。在諸多太平洋周邊國家共同建設亞太經濟合作區的今天,人們對加強文化交流的願望越發強烈,賽珍珠和她的作品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在上世紀末,在中國和美國已先後召開了賽珍珠作品國際研討會;芝加哥和紐約百老匯前後演出了描繪賽珍珠生平和內心世界的戲劇作品·,《賽珍珠》;一部新的《賽珍珠文化傳記》在美國和英國同時出版,隨之在中國也有了中譯本;五卷本《賽珍珠作品選集》和《賽珍珠研究文論集》也在中國同時出版。由美國作家創作、海外華人翻譯供青少年學生閱讀的中英文對照版賽珍珠傳記故事,很快將在我國出版,另一部由英國著名傳記作家撰寫的新版賽珍珠傳記已經完稿,將在英國和美國出版。21世紀初,中央電視台的英文國際台向世界轉播了曾在美國公共電視網上放映並獲獎的大型賽珍珠傳記片《東風·西風》;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台又製作和播放了賽珍珠在廬山的專題片,賽珍珠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了很久的鎮江市,在整修開放賽珍珠故居的基礎上,又成立了鎮江賽珍珠研究會,修建開放了展品豐富的賽珍珠紀念館,並先後召開了多次大型賽珍珠國際研討會,拍攝了電視專題片和發行了多種賽珍珠紀念郵品,在賽珍珠生活過的廬山、宿州和南京大學也都在原址或新址修建了賽珍珠紀念館,有些成了國際國內文化旅遊的重要景點。
對於我國的文學評論家來說,現在也許比以往更有條件對賽珍珠和她的中國情結做更多的了解和做出更為全面、更有深度、更為公允的評價。對於我國廣大讀者來說,賽珍珠和她的作品,今天也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值得我們去閱讀、欣賞、思考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