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學:季羨林口述史》

《大國學:季羨林口述史》

《大國學:季羨林口述史》根據國學大師季羨林2008年10月13日至2009年6月16日的口述歷史整理而成,全面回顧人生經歷、求學歷程、愛情婚姻、家庭生活。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大國學:季羨林口述史》《大國學:季羨林口述史》

作者:季羨林 口述,蔡德貴 整理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0-1
版次:1
頁數:431
字數:417000
印刷時間:2010-10-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SBN:9787561351277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2008年“書畫門”事件發生後,國學大師季羨林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這一次人們更多關注的是他的人生經歷以及他的“私生活”。由於其特殊的身份、地位以及常年住在三〇一醫院的特殊環境中,人門無法真正走近季羨林,也無法真正的了解他、認識他,他的人生、他的經歷也就充滿了眾說紛紜的“謎團”。為了回顧自己的百年人生,給世人一個最終的交代,季羨林先生親自致信溫家寶總理,要求調山東大學蔡德貴教授做自己的學術助手,協助自己進行口述歷史的工作。自2008年10月13日開始,直到季羨林先生去世前的2009年6月16日,蔡德貴教授協助季羨林先生進行口述歷史的工作,先後進行口述錄音75次,這是年近百歲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首次系統的、全面的、客觀的、真實的講述他的人生經歷。

在口述歷史的過程中,首次詳細講述家庭生活中與嬸母、夫人彭德華相處的細節,留德期間與伊姆加德的交往經過,以及任教北大後被北大校花的妹妹追求的種種經歷,以及人們非常關注的與前後幾位秘書的交往經過,皆為首次披露。凡此種種,皆為一位百歲老人在人生最後階段最真實感情的流露。而書中所涉及到的歷史人物也可謂前所未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郭沫若、胡喬木、喬冠華、胡也頻、丁玲、沈從文、鄭振鐸、林庚、吳組緗、老舍、梁漱溟、彭德懷、胡適、傅斯年、湯用彤、錢鍾書、金克木、馮友蘭所有這些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與季羨林先生或為領袖、或為師長、或為同學、或為同事,凡此種種,皆可以從季羨林先生的口述中看到他們的身影,而眾多歷史人物的奇聞軼事,或可成為近現代史中不可多得的增補。

作者簡介

季羨林。山東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任國文教師。1935年秋進人德國格廷根大學學習贊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應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直至現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開始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至1984年離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被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他曾長期致力於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翻譯了印度著名大史詩《羅摩衍那》。此外他還創作許多散文作品,已結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潤集》以及《季羨林散文集》等。2009年7月12日逝世。蔡德貴1945年7月生,山東招遠人。季羨林生前最後一位學術助手、山東大學教授、巴哈伊研究中心主任、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曾任山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文史哲》主編。1970年3月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阿拉伯語專業,1982年研究生畢業於山東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獲哲學碩士學位。先後在科威特、埃及、美國、瑞士、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日本和香港、澳門訪問研究、工作和參加學術活動。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和東方哲學、宗教。主要著作有:《十大思想家》(合著)、《秦漢齊學》(合著)、《修身之道》、《阿拉伯哲學史》、《沙漠裡的沉思——阿拉伯人的哲學與宗教》、《中國哲學流行曲》、《道統文化新編》(合著)、《季羨林傳》、《當代伊斯蘭阿拉伯哲學研究》(主編和主要作者)、《當代新興巴哈伊教研究》、《季羨林師友錄》,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主編有《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5卷、《阿拉伯近現代哲學》、《世界哲學家詞典》、《東方思想寶庫》、《中國儒學年鑑》等多部。

編輯推薦

1.第一本根據季羨林先生口述錄音整理而成的著作
2.首次全面回顧人生經歷、求學歷程、愛情婚姻、家庭生活
3.首次披露過繼叔父的前因後果以及與叔父、嬸母生活的經歷
4.首次披露與近現代眾多歷史人物交往的經歷
5.首次披露臥軌、絕食、面見蔣介石的經歷
6.首次披露在北大任教期間與北大校花妹妹的交往經歷
7.首次披露與幾位秘書的交往經歷
8.首次披露與幾任北大領導的交往經歷

讀者評論

世人眼裡季羨林是一個真正的學術大師,精通12國語言(他自謙是七八種,那些不精的就不算了),什麼梵文、巴利文、阿拉伯文、克羅地亞語、吠陀語、吐火羅語……尤其是後幾種文字整個地球上懂的人可能不會超過3位數,像季羨林樣幾種文字都精通的更是屈指可數。他在研究印度古代語言、佛教史、東方文化等方面的成就獲得世界學術界的公認,他翻譯的梵文名著《沙恭達羅》和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羅摩衍那》可以說當今世上無人能及,他自認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的。
在季羨林的獨子季承眼裡:他是一個很好的父親。不知道季承說這句話是不是真心的?因為他們父子不合曾經鬧到分家斷絕關係,多年不來往,到了晚近幾年,經人牽線搭橋父子才重又相認。前不久季承出了一本書《我和父親季羨林》,卻完全變了種態度,在兒子季承“真實到殘忍”的筆下,父親季羨林是一個人生的失敗者,一個有國無家的浪人,一個孤獨、寂寞、吝嗇、無情的文人。早年的心結塑造了他壓抑、封閉、孤傲的性格,他的意氣用事毀了自己一家,又使他身陷陰謀的泥沼而難以自拔。社會塑造的大師完美形象被顛覆了。我們且不去爭論是否應該子為父隱或者書中所記人、事的真實性,但也算是一種觀察大師的角度吧。
手中這本《大國學——季羨林口述史》又給我們帶來全新的視角。季老明言為什麼要做這個口述史,因為以前很多沒有講不能講的,現在可以更多的“透露”一些了。季羨林找到蔡德貴做這個口述史的工作時已經九十八歲了,不用說他的上一輩師長們都已駕鶴離去,就是同輩人也大多不在人間了,所以季老可以無所顧忌,大膽放言,臧否人物,揭露一些真相了。
書中記錄了很多現、當代文人、名人的八卦隱私,趣聞軼事,書中提及名字的有數百人,真可以說是一部名人八卦大全集了。
胡也頻是季羨林在濟南高中的老師,專講現代文藝,季羨林對師母,胡也頻的夫人——丁玲印象不佳。對她拿胡也頻當拐杖不感冒。說她的長相中人以下,最多60分,美可以說跟她不沾邊。季羨林還寫文批評過她的小說,說她沒有進步。後來因為沈從文出面,他才要求再版時去掉這篇文章?
在當時中國在世的作家中,他最崇拜沈從文,認為他雖然沒有怎么念過書,他對漢語的掌握還不如大學生。
他在西南聯大時,寫字條:“明天下午,因事未能上課。”“未”字用錯了。但是他有才,喜歡他的風格,讀他的書不過幾行就能知道是他的作品。
對茅盾則很不欣賞,對他的《子夜》全盤否定,認為從文體到文風都沒什麼特點,笨得很。
巴金有文采,是中國唯一有資格拿諾貝爾獎的。但他又說不要太看重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不會給社會主義國家的作家。賽珍珠這種作家,二流都不夠,三流四流的,她卻可以得?貝爾獎。
新詩他只欣賞一首戴望舒的《雨巷》,其他的都不喜歡,包括徐志摩的,就是戴望舒其他的詩也不喜歡。
錢鍾書在清華比他高一個年級,兩個人從來沒說過話,季羨林覺得錢裝模作樣,錢鍾書似乎也諷刺過一些人只能去學些偏門冷門的東西。看來兩個人不對脾氣。
無錫錢氏家族藏書甚豐,錢鍾書出名在黃色小說看了不少,開書單子,不用查,可以開一頁紙。
陳寅恪的名字里的“恪”字實際讀ke,不讀que,但是陳寅恪不好意思糾正別人。
馮友蘭想當帝王師(蔣介石的老師)。
胡適有當總統的念頭。胡適離開北京前,中共派人去找他,希望他留下擔任北大校長兼任北圖館長,胡適笑笑,說:人家,信我嗎?最後還是走了。大家討論他走得對不對,當時認為他不應該走(跟著失敗的總統有什麼前途?),可隨著情況發展,又改變了主意,認為他走得好。要不走,有兩重身份,一個是批判的對象,從學術上來講是最好的批判靶子;另外一個就是1957年的右派。
江青到解放區用心不良,就是要接近毛澤東,每次毛作報告,她都坐在前排,看毛澤東。
毛澤東提倡“厚今薄古”。
周恩來想要廢除漢字,改用拼音。
郭沫若人不錯,沒有架子。
星雲大師是政治和尚,偷著吃肉。
宋慶齡是很高貴的,大煉鋼鐵的時候,她在自己家的院子裡,架起一口鍋,弄來一個爐子,也開始大煉鋼鐵。
解放前流行的蔣宋孔陳四大家族順口溜:蔣家的天下,陳家的黨,孔家的銀行,宋家的女人。最後“女人”兩個字是我加上去的,書里沒直接說出來,季老說不好聽,我想應該不是女人這兩個字,女人有什麼不好聽的,到底是什麼?你們就不要逼人說了。
…………
還有:
《論語》是中國的《聖經》。
五百羅漢其實是釋迦摩尼的五百個弟子。
李白《靜夜思》詩的第一句應該是“床前看月光”,因為李白不會在二十個字的詩里用兩個“明月”。
孔子之後最偉大的思想家是朱熹,不是孟子。
康熙把《千字文》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改成“天地元黃,宇宙洪荒。”因為玄字犯了他名字玄燁的忌諱。
康熙是雍正殺死的。
………
這些八卦在書中都是言之鑿鑿的,確實很勁爆。
季老像像個時間旅行者,記憶不知道會回到什麼時候,有些凌亂、重複、囉嗦,但是季老快一百歲的人了,記憶力還是很厲害,七八十年前的事還記得很清楚,恩師、親朋、同學,連國小同學都記得,確實令人佩服,我連大學的同學名字都快忘光了。
季老的名言是“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那么說出來的一定是真話沒有假話,但是可能還有一部分真話沒說出來,比如在德國時,住在房東歐撲爾太太家十年,與房東太太的女兒的感情瓜葛。季羨林到德國前已經在國內結過婚了,他選擇出國留學很大一個因素是為了逃避這樁婚姻的責任,因為叔父替他定的親事他不滿意,但又不能違背。他有美人六字譜:白臉、細腰、長腿,可他夫人一樣都不具備,自然難以得到他的喜歡。他在《我的美人觀》一文中提到他理想中的夫人是她老婆的四妹荷姐。獨自在異國他鄉遇到一個情投意合的紅顏知己,發生真感情也是自然的事,只是到最後季老還是選擇了放棄,到底出於什麼原因,道德還是感情導致這個選擇?我想房東女兒的感情應該是真的,因為她此後終身未嫁。正如季老自己講的不完滿的人生才是人生,他一輩子把“愛國、孝親、尊師、重友”當信條,給人題字也多寫這八個字,但是他一輩的不完滿就應該是在家庭與婚姻上了。
還有他和太太的關係,和兒子季承之間的矛盾,和助手之間的恩怨,這些書中基本未涉及,說的都是別人的八卦。不過書名叫《大國學》自然是以與國學有關的人、事為主的,不談感情家事也是合情合理的。
最後提一句,書名叫《大國學》是大的國學之意,他的意思是國學不僅僅是指漢學,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之學說都應該算在國學裡,有道理。
可惜的是口述史的工作還沒完成,季老就仙遊去了,還有很多真相和八卦也隨之化為煙塵,無處尋覓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