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大乘義章
隋慧遠(523~592)著。原著共五聚,凡二百四十九科,分十四卷;現存前四聚(缺第五雜法聚),凡二百二十二門,分為二十卷。收錄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
內容 -
大乘是佛說
證大乘經真是佛說。 則大乘教是佛所說。 是故大乘真是佛說。
經論中的論證 世尊對後世誹謗大乘的預言 由大乘“非佛說”的來源探討論證“是佛說” -
大乘佛法
既大乘與佛法。 大乘: 如大乘與七大性相應中說。 二解顯揚聖教論 三卷十四頁云: 三、大乘。謂住大乘法性;為令自他證寂滅故;不由師教,發正願已;修方便行...
佛陀之教說 開一切智之教 -
大乘大義章
《大乘大義章》,又稱《大乘義章》、《鳩摩羅什法師大義》、《法問大義》、《問大乘中深義十八科》。三卷。東晉廬山慧遠大師(334-416)問,鳩摩羅什(34...
-
攝大乘論
攝大乘論 (Mahāyāna-samgraha-śāstra) 是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論書,簡稱《攝論》,印度無著撰。梵文原本已佚。中國先後有三種漢譯...
著作概論 簡要內容 主要觀點 歷史影響 各種註疏 -
《攝大乘論》
《攝大乘論》是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論書。簡稱《攝論》。印度無著撰。
《攝大乘論》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雞足山大乘教
雞足山大乘教,又稱為“張保太大乘教”,為清朝康熙年間由張保太在雲南雞足山創立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秘密宗教組織。大乘教在西南地區站穩腳根以後,湖北、湖南等省...
名詞釋義 相關歷史 教義說明 教階制度 組織結構 -
《大乘玄論》
《大乘玄論》--哲學書籍,全書由二諦義、八不義、佛性義、一乘義、涅盤義、二智義、教跡義、論跡義等八科組成。
-
《大乘無量壽宗要經》
《大乘無量壽宗要經》又作大乘無量壽經、無量壽宗要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冊。內容敘述無量智決定王如來之陀羅尼及其功德。
概述 原文 意義 -
妙法蓮華經[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
妙法蓮華經(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簡稱《法華經》,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
歷史淵源 法華宗旨 法華結構 各品大意 全文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