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村社會》

圖書信息

書名:夏村社會
作 者:蕭樓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0-10-1
ISBN:9787108035622
開本:16開
定價:33.00元

內容簡介

《夏村社會》一書,沿著費孝通“差序格局”的理論脈絡,通過對江南“夏村”精緻的民族志描寫,提出了“差序場”的分析框架,為我們深刻認識當代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村莊社會的特質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案例。
作者認為,當下的中國東部沿海村莊已經由橫向的社會整合,轉變為橫向整合和縱向整合相結合的格局,由此,作者發展出“差序場”的概念和分析框架,並以此為核心,在村莊人格系統、文化系統和社會系統三位一體的層面,以行動和結構互動為特徵,以村莊日常生活的意義構建為內容,形成了與漢學人類學傳統經典理論的對話,將前人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步。
作者學理的積澱比較深厚,語言細膩,哲理性較強,故雖是“故事”,讀來也十分耐人尋味,並富於理論啟發,是目前國內村莊民族志研究中出現的比較優秀的田野實驗民族志文本。文本理論性強,與相關理論進行了有深度的對話,達到一定的高度,又較具可讀性,而且,作者在故事的鋪陳中融敘事與理論分析為一體,將社會學分析融入到人類學的田野經驗呈現之中,也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作者簡介

蕭樓,浙江三門人,1972年12月出生,社會學(法學)博士,社會人類學學者,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萬字,著有《村落的政治》等。

目錄

夏村在中國的位置
夏村布局圖
夏家“小房4分”石板道地主要人物表
第1章 緒言:研究進路、理論準備和田野工作
1.1 研究進路:問題意識
1.2 理論準備:關於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差序場”
1.3 田野工作和民族志寫作
1.4民族志的建構方式和建構策略
第2章 大水和l976審判日:村落時間坐標的建立
2.1停滯但未改變的命運:夏家老大的“文革”歲月
2.2 大水:沒有隱喻的“觀點政治”
2.3 審判日: 夏蘇林和夏蘇秋
2.4 向上還是向下:過活者“不辨西東”
2.5 夏村的時間結構:人、事、時
2.6 夏村和他者
.................

媒體評論

長期“寄生”于田野之中,全景式地敘述村莊的歷史、經濟、政治、宗教和象徵體系,順著費先生創建的人類學中國研究的思路,試圖在理論上和經典作品對話,這是典型的“社會學”調查,而非社會調查。——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麻國慶
將費孝通先生早年提出的“差序格局”和晚年思考的“場”聯繫起來,選擇在“江南”做田野作業,是一項有“社會學想像力”的嘗試。作者論證的“差序場”,試圖從“家庭”和“職業”兩個維度建構社會結構的意義系統,深化了我們對於當代農村社會的認識。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朱炳祥

試讀章節

第1章 緒言:研究進路、理論準備和田野工作
1.1 研究進路:問題意識
在中國的人類學研究史上,歷來有“南派”和“北派”之說,北派以人類學中國化為主旨,注重理論指導和套用,南派以進化論為依託,長於史料蒐集和解釋(黃應貴 1983;龍平平1998;黃淑娉、龔佩華2004:420—422)。李亦園在考察1949年前後人類學研究的取向歷史後,提出了“南北兩派傳統的互易”的看法,認為解放後大陸是原來北派的學者轉向少數民族社會歷史的研究,而1960年代後的台灣人類學研究則向著“講理論、重套用、求實證”轉變,有從傳統民族志走向社會人類學的趨勢,表現特徵就是漢人鄉村社區的研究熱。除此之外,麻國慶先生認為人類學中國研究還有“滿鐵調查和研究”和“宗族理論檢定研究”兩種傳統。但是,中國研究學派中的核心,都以“家”作為研究的中心概念(麻國慶 1999:31)。綜合以上各家,都以l950年代以前的漢人社區研究為中國社會人類學最高成就。
因此,將江南漢人社區個案、個人與家在社會中的位置、微觀社區的結構與功能三個主題聯繫起來,順著費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場”的互動概念,用“差序場”這一“縱、橫”並重的解釋框架,替代“差序格局”這樣一個偏向於“推”的橫式結構;將人格系統、文化系統和社會系統糅合在社會結構分析之中,分析“擴展”的、“修復”的和“復調”的三種“場內”整合路徑,(參見l3.3)結合江南村落的田野調查,對社會變遷做一個“描述”和“闡釋”,以期形成進一步的檢定和對話,是本書的初始問題意識。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