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銀色的月光下》

《在那銀色的月光下》

一首舊沙皇時代俄羅斯的民歌。

《在那銀色的月光下》《在那銀色的月光下》
《在那銀色的月光下》原來是舊沙皇時代俄羅斯的民歌。蘇聯革命之後,許多俄國人到新疆定居,又傳給當地的民族,這首歌是王洛賓從一名塔塔爾族人處學來的。

1949年,“西部歌王”王洛賓在新疆軍區任文藝科長時,結識了很多少數民族朋友,並經常在一起喝酒唱歌。其中,一個塔塔爾族青年歌手唱了一首歌,王洛賓記下後進行了改編,定名為《在銀色的月光下》,署名為塔塔爾族民歌。後來,王洛賓幾經考證,確定這首歌應該是俄羅斯族民歌,想要改正時,這首歌已在全國傳唱。沒過多久,王洛賓的命運便被卷進了政治的漩渦之中,也就無法再改更正一個小小的失誤了。直到王洛賓去世前,他終於將這署成塔塔爾族的歌又改回了。

杜聰《在銀色的月光下》

在《在銀色的月光下》,多少中國人吟唱、彈奏的青海民歌,只有中國人才能演繹出這首歌裡面對往事深濃依戀的感情,也只有潛心修造音樂與中國文化的人,才能演練出歌曲深含的意境。這首民歌過去我看到的題目是《在那銀色的月光下》,更有詩意,不知何故現在人們給改了。這是追憶背叛自己的戀人的歌曲,無限思憶訴諸月光下,溫婉低沉,西方的小夜曲無法具備其中的溫存。然而,我認為從來就沒有一個能夠唱好這首歌,也沒有一個人能夠演奏好這首曲,包括今天聽到的杜聰。

讓我們來品這首歌曲吧——
在銀色的月光下
(青海民歌)
在那金色的沙灘上
灑著銀色的月光
尋找往事蹤
往事蹤影迷茫

往事蹤影已迷茫
猶如幻夢一樣
你在何處躲藏
背棄我的姑娘?

我騎在馬上
箭一樣地飛翔
飛呀飛呀我的馬
朝著她去的方向

一首我在幾歲就把音符載入了心脾的歌曲。那時,我該是約四、五歲,在遠離了家裡的大廠區里。一個寂靜的夜空下,一個青年彈起了吉它,他唱的是《在那銀色的月光下》。他聲色並不美,但感情流露自然,那種在寂寥中苦苦而又輕淡地追求愛情的感情在空間裡流動。從此,《在那銀色的月光下》印在了我的心靈上。
後來的歌詞版本把“背棄我的姑娘”這句改成了“久別離的姑娘”,我想是後人不了解此歌的原意作出的扭曲。我是很反對對文化的本原面目進行扭曲的,有如希特勒對人類生存的扭曲一樣,面目猙獰、醜陋無比,是人類的敗類。如此文化人,應有愧於民族,有愧於人類。
如果僅是懷念“久別離”的姑娘,感覺是甜絲絲的,因為雙方僅因了空間距離而分開,沒有對彼此的價值、品質、靈魂的否定,雙方永遠是甜蜜的。但是歌曲的原意是“背棄我的姑娘”,即男主人翁被否定過、傷害過,在這種情況下,時間並不磨滅了他對姑娘的好感,所以,男主人翁的意志是堅強的,對人的價值的立場是堅定的。在被傷害的前提下對對方的讚賞,不是一般人的情懷和胸襟。所以,這首歌的感情處理上,是極悲燼而又柔腸婉矣的。很多人理解這首歌在歌詞被簒改的誤導下,只能唱出“甜”和感嘆(如我實在不想提起的騰格爾),卻唱不出悲燼和委婉,所以,顯得淺薄了。
我們民族歌頌對愛情忠貞不渝,而這首歌曲,更表達了即使對方對不起自己,自己仍然懷有對對方的溫情,所以是一種頑強、堅定的情愫,更深入地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內在精神實質。
如此地理解,就只能是深深懂得中華民族精神核心的中國人才能唱好、演奏好這首歌曲。
願與朋友們共享這首歌曲,這首歌曲其實一直跟進在我人生的路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