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 2008-9-1
字數: 152000
版次: 1
頁數: 276
印刷時間: 2008/09/0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42628275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藝術 >> 建築藝術
編輯推薦
品讀中國建築圖志,盡覽古今智慧精華。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用木石和心血描繪出的歷史畫卷,既有設計精巧的橋樑、清秀怡人的園林;也有古樸典雅的塔寺、高大雄偉的樓宇;更有氣勢非凡的王陵、規模宏大的宮苑……一處處建築,一座座城市,藝術之美盡在其中。目錄
前言一、原始社會至先秦建築
半坡氏族聚落
夏代的宮室
西周的囿
戰國中山國王陵
二、秦漢建築
始皇陵
漢高祖長陵
光武帝原陵
秦都成陽
西漢長安
明堂辟雍
長城
長城的重要關塞
阿房宮
上林苑
建章宮
漢闕
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
都江堰
三、魏晉南北朝建築
劉備惠陵
北魏文明太后永固陵
宋武帝初寧陵
齊景帝修安陵
南朝建康
北魏洛陽
芸林苑
雲岡石窟
龍門石窟
麥積山石窟
永寧寺木塔
嵩岳寺塔
懸空寺
四、隋唐建築
隋文帝泰陵和隋煬帝陵
唐太宗昭陵
乾陵
唐玄宗泰陵
隋大興城
唐長安城
唐洛陽城
大明宮
興慶宮
西苑
輞川別業
華清宮
莫高窟
南禪寺與佛光寺
普救寺鶯鶯塔
最古老的石拱橋——趙州橋
崇聖寺三塔
開元寺鐘樓和須彌塔
布達拉宮
拉薩大昭寺
大雁塔與小雁塔
興教寺玄奘塔
五、宋遼夏金元建築
五代陵墓
十國陵墓
北宋八陵
南宋六陵
金花公主陵
成吉思汗陵
元大都
艮岳
金明池
獨樂寺
清淨寺
奉國寺
晉祠
洛陽橋
廣濟橋
盧溝橋
佑國寺塔
釋迦木塔
妙應寺白塔
六、明清建築
明中都皇陵
明太祖孝陵
明十三陵
清初三陵
清東陵
清西陵
北京城
紫禁城
瀋陽故宮
頤和園
避暑山莊
西苑
圓明園
蘇州園林
太廟
社稷壇
天壇
孔廟
恭王府
雍和宮
大同九龍壁
棠樾牌坊群
武當山建築群
平遙古城
麗江古城
喬家大院
王家大院
陳氏祠堂
北京四合院
滿堂客家大圍
花萼樓
八角亭
塔爾寺
山西運城關帝廟
岳陽樓
黃鶴樓
迎江塔
飛虹塔
七、近現代建築
中山陵
藏經樓
偽滿洲國皇宮
人民大會堂
重慶市人民大禮堂
沙遜大廈
滙豐大樓
海關大樓
香山飯店
上海金茂大廈
書摘插圖
一、原始社會至先秦建築早在五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知道和用天然的洞穴作為棲身之所,北京、遼寧、貴州、廣東、湖北、浙江等地均發現有原始人居住過的崖洞。
新石器時代,是中國建築的草創階段。河南新鄭縣裴李崗文化(公元前5600-前4900年)和河北武安縣磁山文化(公元前5400~前5100年)的半地穴建築,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久的新石器時期建築遺址。新石器時期的建築形成、發展於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先是人工挖掘、搭建的地穴、巢居,後逐步演變為半地穴、地面建築和乾欄式建築,建築空間則由單室發展為多室。與此同時,極具中華文明特色的木骨泥牆、夯牆、術構架、榫卯等技術也陸續出現了。木構架的形制已經出現,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作與功用不同而有圓形,方形、呂字形等。
黃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黃土層為牆壁,用木構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逐漸發展為地面上的建築,並形成聚落,這些聚落的居住區、墓葬區、制陶場,分區明確,布局有致。每個聚落都有中心廣場,周圍又有分組的建築,每組建築都包括一座供氏族成員聚會的大房子,和環繞著它的若干小房子,這是當時對偶家庭的住宅。聚落外圍挖有供防禦和排水用的壕溝。如西安半坡遺址、臨潼姜寨遺址。
長江流域因潮濕多雨,常有水患善害,因而發展為桿欄式建築。對此,古代文獻中也多有“構木為巢,以避群害”、“上者為巢,下者營窟”的記載。據考古發掘,約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其中一座建築長20餘米,基礎用四列平行樁柱,進深約7米,居住面地板高出地表約1米。乾欄廣泛採用榫卯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