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際貿易學習題與案例集》緊扣“高等院校精品課教材”——《國際貿易學》的章節內容,每章均按教學目的和要求,講授提綱,習題,習題參考答案,案例等五部分編寫,其中,題型有:名詞解釋、填空題、單選題、綜合題、簡答題、論述題等幾種類型。《國際貿易學習題與案例集》有助於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精彩書摘
毛紡織業作為英國的支柱工業,雖然有所發展,但也遠遠落後於佛蘭德爾、尼德蘭、佛羅倫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重商主義者認為必須大力發展工商業。例如,英國早期重商主義的代表人物威廉·司塔福特認為:從外國輸入商品是有害的,從外國輸入本國能夠製造的商品則害處更大,他反對輸出英國羊毛和輸入外國羊毛製成品。重商主義者還認為,“貨幣是衡量國家富裕程度的標準。”因此,積累更多的貨幣成了當時社會的一種強烈的追求。都鐸王朝的統治者也意識到要“使國家富強,使自己顯赫的必要條件”就是迅速發展工商業,為此,都鐸王朝的歷代君主都實行重商主義政策。
首先,都鐸王朝扶植、鼓勵發展呢絨製造業,以出口呢絨換取貨幣。都鐸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七世(1485~1509)三番五次通過國家法令,禁止羊毛特別是優質羊毛的出口,甚至還禁止半製成品的呢絨出口。亨利七世與尼德蘭締結了“大通商”條約,恢復了英國與尼德蘭正常的貿易關係,將英國廉價的呢絨等工業品傾銷至尼德蘭,從而加速了尼德蘭呢絨業的衰落,推動了英國呢絨業的大發展,促進了以倫敦一安特衛普為中心的對外貿易的加強與擴大。正是基於這一點,亨利七世贏得了“商人的國王”的稱號。此後,其繼任者繼續推行這一政策。到16世紀末,呢絨業已成為英國普及城鄉的盛行的“全國性行業”。據統計,全國從事呢絨工業的入口達200萬,占當時全國人口的一半。到17世紀上半葉,英國每年平均出口呢絨達25萬匹,呢絨出口已占全國商品出口總額的90%。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名詞解釋
二、判斷題
三、單項選擇題
四、簡答題
五、論述題
六、案例
第二章 國際分工與世界市場
一、名詞解釋
二、判斷題
三、單項選擇題
四、簡答題
五、論述題
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