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唯一的規則——〈孫子〉的鬥爭哲學》是李零“我們的經典”系列的第三部。《孫子》是一部兩千年前的經典,並不好讀。為了讀通原文,需要有古文獻、古文字的基本功;書中涉及古代文化的許多內容,需要援引考古、數術、方技、軍事史等相關學科的新成果。作者李零恰好具有這樣的學術準備,能夠把這些問題都說清楚、說明白。作者不糾纏於過細的知識點,抓住《孫子》書中的主線,每一篇基本在一萬字左右,可以一氣讀完。該書延續了作者一貫的語言風格,三言兩語將要點說透,避免長篇大論。全書讀下來有高度濃縮的感覺,是一部學術普及的佳作。作者還對以一些具體問題做了新的探討。在“自序”中羅列了十三則,比如什麼是“兵”,論林彪戰術與“勢”的關係,論地圖的重要性,辨“反間”的兩種不同含義等,這是新知。
作者簡介
李零,生於1948年,祖籍山西武鄉縣,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1977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與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師徒張政烺先作周銅器研究。1982年華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2年至198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澧西隊徒事考古發掘。1983年至198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從事先秦上地制度史的研究。一九八五年至今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李零教授長期從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的研究,著有《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放虎歸山》、《中國方術(正)考》、《中國方術績考》、《(孫子)古本研究》、《吳孫子發微》、《郭店札簡校讀記》、《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簡帛文獻興學的術源流》、《花間一壺酒》等。
書籍目錄
自序
上篇理論篇
第一組:權謀組(戰爭三部曲:廟算野戰攻城)
第二組:形勢組(兵力的配方:形勢虛實)
下篇實戰篇
第三組:戰鬥組(從走到打:將得吏吏得士士得地)
第四組:技術組(兩種“高科技”:火攻與用間)
文摘
《孫子兵法》是本很有邏輯很有條理的書。讀這樣的書,條理和結構很重要。我先把全書的結構講一下,然後再講第一篇。我理解,《孫子》十三篇可以一分為二:前六篇是上篇,後七篇是下篇,兩部分明顯不同。為了講述的方便,我把上篇叫“理論篇”,下篇叫“實戰篇”。這裡先講上篇。這六篇又可分為上下兩半。前三篇是一組,後三篇是一組。
前三篇,講廟算、野戰、攻城,是“戰爭三部曲”。這是全書的引子。作者的講法是“全景拍攝”。一上來,先帶讀者登高望遠,一覽無餘,讓大家對戰爭過程有一個總體印象。這三篇是用直觀描述,讀起來,比較容易。但整個描述,並不是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而是採用粗枝大葉的寫意手法,每篇各有一個重點,突出重點,強調重點。如《計》篇貴謀,《作戰》貴速,《謀攻》貴全,各有強調。什麼叫“權謀”?這就叫“權謀”。它體現的是大,博大精深的大。後三篇,講形、勢、虛實,我叫“兵力的配方”。兵力的投入,哪個地方多,哪個地方少,屬於指揮藝術。這種運用之妙,有很強的針對性,對象很具體,問題很具體,應該怎么講?一般認為,講對策,只能就事論事,但作者不這么想。先秦兵書,講對策,一般都是用對話體,用設問解答的方式講,就像看病,對症下藥。但本書不是這樣,它是用抽象的方式講,著墨不多,卻能曲盡其妙。古代的形勢家言,多已失傳,這是唯一從道理上把“形勢”講透的文章,最經典。它體現的是深,博大精深的深。
打仗,千頭萬緒,從何說起,《孫子》是從“計”說起。以計為先,就是以謀為先,從大處著眼,對戰爭全局有通盤考慮,這是兵權謀的本義,也是戰略學的本義。——(計篇第一運籌廟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