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 王庭珪
詩詞正文
旱田氣逢六月尾,天公為叱群龍起。
連宵作雨知豐年,老妻飽飯兒童喜。
向來辛苦躬鋤荒,剜肌不補眼下瘡。
先輸官倉足兵食,餘粟尚可瓶中藏。
邊頭將軍耀威武,捷書夜報擒龍虎。
便令壯士挽天河,不使腥膻污后土。
鹹池洗日當青天,漢家自有中興年。
大臣鼻息如雷吼,玉帳無憂方熟眠!
注釋
[1]周秀實:周芑,字秀實,詞人周邦彥侄兒。
[2]用唐聶夷中《傷田家》詩句:“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3]“余粟”句:形容田家存糧極少。陶淵明《歸去來辭》序:“瓶無儲粟”,蘇軾為此感慨:“使瓶有儲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於瓶中見粟也耶?”(《書淵明<歸去來兮序>》)。
[4]作者自註:“近報殺退龍虎大王”。龍虎大王:金兀朮手下大將。兩句大約指宋高宗紹興十年初秋岳飛大破金兵之事。秦檜賣國求和,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飛退兵也就在此年。
[5]“便令”兩句:杜甫《洗兵馬》:“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甲兵長不用!”王庭珪反用其意,希望抗敵英雄乘勝追擊。
[6]相傳鹹池為日浴處。兩句詩意思說,北宋亡後有南宋,如西漢亡後有東漢,如太陽鹹池浴後又高升天上。
[7]諷刺投降派大臣的昏憒。
作品簡析
詩開頭至“余粟尚可瓶中藏”寫百姓生活的悲苦。首四句寫酷旱後天降喜雨,農民預想豐年,衣食有望的心理。“向來”四句詩意突轉,描述百姓長年辛勞,為償付租賦,剜肉補瘡,家無餘糧的慘酷現實。“剜肌不補眼下瘡”,“余粟尚可瓶中藏”兩句用典,極為沉痛。這部分充分揭示出農民雖“連宵作雨知豐年”,仍改變不了貧困絕望的生活處境,反映出負擔的沉重、社會的黑暗。後半部分抒寫對國事的擔憂和憤懣。“邊頭將軍”四句追想岳飛抗金的令人振奮的事跡;“鹹池”兩句對宋南渡後的“中興”寄予希望;尾兩句揭露投降賣國的執政者的昏憒無能。作品實傳達出岳飛等抗金英雄已成追憶,當道者麻木腐敗,宋中興難以實現的憂患和憤怒的意緒。
作者簡介
王庭珪(1079—1171),字民瞻,號盧溪先生,廬陵(今江西廬陵)人。一說安福(今江西安福)人。政和八年(1118)進士。紹興中,胡銓上疏乞斬秦檜,貶吉陽軍,他獨以詩送行,坐訕謗流放夜郎。秦檜死後,召遷為國子監主簿、直敷文閣。其詩歌創作雖瞧不起江西詩派,卻推崇甚至模仿黃庭堅。其詩多寫戰亂生活,頗具愛國憂民之心。風格雄渾剛健,矯然不群,亦好用成語典故。有《盧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