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了讓讀者更好地感知古代白話小說的語言運用及其獨特魅力,本書遵循古籍整理通例,對古人較常用的俗體字、異體字、通用字等,一般未作改動。本書適合普通讀者的閱讀。目錄
趙伯升茶肆遇仁宗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史弘肇龍虎君臣會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拗相公飲恨半山堂
窮馬周遭際賣健媼
葛令公生遣弄珠兒
羊角哀捨命全交
裴晉公義還原配
范巨卿雞黍死生交
臨安里錢婆留髮跡
晏平仲二桃殺三士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俞仲舉題詩遇上皇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蘇小妹三難新郎
李濟公窮邸遇俠客
馬當神風送滕王閣
李克讓競達空函劉元普雙生貴子
侯官縣烈女殲仇
岳墳忠跡
前言
中國古代的白話小說,起源於隋唐時期出現的“說話”(即講故事)和唐代佛教寺院的俗講(講宗教故事)。到宋代,城市經濟繁榮,城市人口增加,適應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通俗文藝如“說話”、雜戲等大大興盛起來,其中尤以“說話”最受市民歡迎。由於競爭激烈,因而刺激了說話技藝的提高。藝人們競獻一技之長,各說其熟悉的題材和故事。到了南宋,便出現了“說話四大家數”的說法。所謂“家數”,也就是門類。“四家”的劃分,歷來說法不盡一致,一般認為是:小說、講史、說經、合生。“小說”有講有唱,內容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大多是情節比較簡單的愛情、公案、英雄和神怪等故事;“講史”只說不唱,講長篇歷史故事;“說經”演說宗教佛經故事;“合生”由兩人表演,一問一答,伴以歌舞,近似於後代的相聲。四家中最受歡迎的是“小說”和“講史”。由於“說話”大受歡迎,精明的書商們看到了商機,將“說話”藝人所用的底本——即話本,稍加潤色整理,刻印出版,這就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白話小說——話本小說。“小說家”的話本直接發展成為後來的短篇白話小說;“講史家”的話本(在元代又稱“平話”),至元末明初發展演變成為長篇章回小說。宋代話本作為一種市民文學,它主要描寫市民階層的生活,反映市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話本小說摒棄了典雅的文言,採用白話口語,通俗、樸實、形象、生動。這些內容和形式上的特點,都為後代通俗小說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並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魯迅先生說,話本小說的出現,“實在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
到了明代,“說話”藝術仍很發達,話本不僅由說話藝人繼續講說,而且成為案頭閱讀的作品,出現了文人模擬話本形式創作的擬話本。較之宋元話本,擬話本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描寫更加細膩,情節也更加曲折豐富,藝術上更趨成熟。同時,明中葉以後,文人開始對長期以單篇形式流傳的宋元話本加以收集、整理、刊印,出現了話本和擬話本的總集、專集和選集。偉大的通俗文學家馮夢龍所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就是三部話本和擬話本的合集。明末凌漾初編撰的《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則是凌氏個人創作的兩部擬話本小說專集。“三言”和“二拍”,代表了明代,甚至整箇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是中國古代白話小說的高峰。此外,明末還有《石點頭》《西湖二集》《醉醒石》《型世言》《鼓掌絕塵》《歡喜冤家》(又名《貪歡報》),清代又有《照世杯》《西湖佳話》《豆棚閒話》《五色石》《娛目醒心編》等等。這些小說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我們應該采其精華而棄其糟粕。“三言”、“二拍”雖然也堪稱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精粹,但對於今天的普通讀者而言,篇目還是過多,一般讀者難以也沒有必要將其全部讀完。
目前,坊間出現的古代小說選本已數不勝數,但大多不分題材,將各類作品混編在一起,分類編成套書的似不多見。為此,我們擬將歷代白話短篇小說中最優秀的傳世經典之作遴選出來,按愛情婚戀、公案俠義、政治風雲、神靈怪異、世情百態、史話新編等分類編排,以適合普通讀者的閱讀需要。因中國古代小說大多以“奇”取勝,人奇,事奇,因而又叫“傳奇”。為體現中國古代小說的這一特點,本書各卷擬分別命名為“情愛奇緣”、“公案奇局”、“官場奇聞”、“神靈奇蹤”、“市井奇話”、“名賢奇遇”。為了在有限的篇幅內容納更多的故事,我們對原作進行了適當的壓縮,刪除了正文前面的“入話”和一些與情節關係不大的詩詞韻文。各篇作品的排列,能確定創作時間的按時間先後為序,不能確定創作時間的則按成書年代先後為序。對入選各篇作品,我們均據權威版本進行了認真的校勘,對底本中明顯的誤字徑予改正,同時以括弧括注原本誤字。但為忠於古代作品原著風貌,也為了讓讀者更好地感知古代白話小說的語言運用及其獨特魅力,我們遵循古籍整理通例,對古人較常用的俗體字、異體字、通用字等,一般未作改動。同時因各篇作品選自不同作家的小說集,因而偶有同一字而異形的情況。這雖然使得全書用字似不規範、統一,明顯地有悖於《現代漢語詞典》的用法,但為保持原著風貌,也只好如此了。讀者鑒之。
在時下令人眼花繚亂的圖書市場,希望本套圖書能以其新穎的視角、精彩的故事贏得您的喜愛與青睞。當然,套書選篇或有未精,歸類或有未當,刪節或有未妥,凡此種種,誠望讀者諸君不吝賜教。是所願也,亦所感也
精彩書摘
卻說是五代唐朝里,有兩個客人:王一太,王二太,乃兄弟兩人。獲得一對蘄州出的龍笛材,不曾開成笛。天生奇異,根似龍頭之狀,世所無者。特地將來兗州奉符縣東峰東岱嶽殿下火池內燒獻。燒罷,聖帝賜與炳靈公。炳靈公遂令康、張二聖前去鄭州奉寧軍,喚開笛閻招亮來。康、張二聖領命,即時到鄭州,變做兩個凡人,徑來見閻招亮。這閻招亮正在門前開笛,只見兩個人來相揖。作揖罷,道:“一個官員,有兩管龍笛蘄材,欲請待詔便去開則個。這官員急性,開畢重重酬謝,便等同去。”閻招亮即時收拾了作仗,廝趕二人來。頃刻間,到一個所在。閻招亮抬頭看時,只見牌上寫道:“東峰東岱嶽。”閻招亮理會不下,康、張二聖相引去,參拜了炳靈公。將至一閣子內,已安蘄材在桌上,教閻招亮就此開笛。分付道:“此乃陰間,汝不可遠去。倘行遠失路,難以回歸。”分付畢,二聖自去。招亮片時開成龍笛。吹其聲,清幽可愛。等半晌,不見康、張二聖來。招亮默思量起:“既到此間,不去看些所在,也須可惜。”遂出閣子來。行不甚遠,見一座殿宇,招亮走至廊下,聽得靜鞭聲急,遂去窗縫裡偷眼看時,只見聖帝降輦升殿,眾神起居畢,傳聖旨:“押過公事來。”只見一個漢,項戴長枷,臂連雙扭,推將來。閻招亮肚裡道:“這個漢好面熟!”一時間急省不起他是誰。再傳旨,令押去換銅膽鐵心,卻令回陽世,為四鎮令公,告戒切勿妄殺人命。招亮聽得,大驚。忽然一鬼吏喝道:“凡夫怎得在此偷看公事?”當時閻招亮聽得鬼吏叫,急慌走回,來開笛處閣子裡坐地。良久之間,康、張二聖,來那閣子裡來,見開笛了,同招亮將龍笛來呈。吹其笛,聲清韻長。炳靈公大喜,道:“教汝福上加福,壽上二加壽。”招亮告日:“不願加其福壽。招亮有一親妹閻越英,見為娼妓。但求越英脫離風塵,早得從良,實所願也。”炳靈公道:“汝有此心,乃凡夫中賢人也,當令汝妹嫁一四鎮令公。”招亮拜謝畢,康、張二聖送歸。行至山半路高險之處,指招亮看一去處。正看里,被康、張二聖用手打一推,擷將下峭壁岩崖里去。閻待詔吃一驚,猛閃開眼,卻在屋裡床上,渾家和兒女都在身邊。問那渾家道:“做甚的你們都守著我眼淚出?”渾家道:“你前日在門前正做生活里,驀然倒地,便死去。摸你心頭時,有些溫,打你在床上兩日。你去下世做甚的來?”招亮從康、張二聖來叫他去許多事,一一都說。屋裡人見說,盡皆駭然。自後過了幾時,沒話說。
時遇冬問,雪降長空。閻待詔見雪下,當日手冷,不做生活,在門前閒坐地。只見街上一個大漢過去。閻待詔見了,大驚道:“這個人,便是在東嶽換銅膽鐵心未發跡的四鎮令公,卻打門前過去,今日不結識,更待何時?”不顧大雪,撩衣大步趕將來。不多幾步,趕上這大漢,進一步,叫道:“官人拜揖。”那大漢卻認得閻招亮,是開笛的,還個喏,道:“待詔沒甚事?”閻待詔道:“今日雪下,天色寒冷。見你過去,特趕來相請,同飲數杯。”便拉入一個酒店裡去。這個大漢,姓史,雙名弘肇,表字化元,小字憨兒。開道營長行軍兵。按《五代史》本傳上載道:“鄭州榮澤人也。為人躋勇,走及奔馬。”酒罷,各自歸家。
明日,閻待詔到妹子閻越英家,說道:“我昨日見一個人來,今日特地來和你說。我多時曾死去兩日,東嶽開龍笛,見這個人換了銅膽鐵心,當為四鎮令公,道令你嫁這四鎮令公。我日多時只省不起這個人,昨日忽然見他,我請他吃酒來。”閻越英問道:“是兀誰?”閻招亮接口道:“是那開道營有情的史大漢。”閻越英聽得說是他,好場惡氣!“我元來合當嫁這般人?我不信!”
自後閻待詔見史弘肇,須買酒請他。史大漢數次吃閻待詔酒食。一日,路上相撞見,史弘肇遂請閻招亮去酒店裡,也吃了兒多酒共食。閻待詔要還錢,史弘肇那裡肯:“相擾待詔多番,今日特地還席。”閻招亮相別了,先出酒店白去。史弘肇看著量酒道:“我不曾帶錢來,你廝趕我去營里討還你。”量酒只得隨他去。到營門前,遂分付道:“我今日沒一文,你且去。我明日自送來,還你主人。”量酒廝碲道:“歸去吃罵,主人定是不肯。’史大漢道:“主人不肯後要如何?你會事時,便去;你若不去,教你吃頓惡拳!”量酒沒奈何,只得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