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的溝通術》

《史上最強的溝通術》

本書通過輕鬆幽默的語言,豐富的故事,教你嫻熟掌握各種說話技巧:何時噓寒問暖,何時甜言蜜語、何時謙虛退讓、何時慷慨激昂.何時出語反擊……力促你不因“不會說話”而耽誤了自己的前程。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不要只說你想說的話,而是說別人想聽的話!
100%全面提升你的溝通水平,讓你從此成為一個溝通高手!
職場、官場、商場、情場……場場都由你搞定。掌握溝通技巧,看這一本就行了。有的人知識淵博,卻拙於表達,致使“內秀”無法外顯;有的人工作出色,卻因為“出口傷人”而遲遲得不到晉升;有的人面對心愛之人,卻不知道該怎么表達,枉錯過美好姻緣……。

內容簡介

《史上最強的溝通術》給讀者提供了出色溝通所需要具備的各種技巧,讓讀者在輕鬆閱讀的同時掌握良好的溝通秘訣。《史上最強的溝通術》涉及了溝通的各種細節,從說話技巧、溝通分寸、幽默用語、傾聽技巧、印象管理、人脈拓展等幾個方面,循序漸進地幫助讀者掌握良好溝通所需要具備的各種技巧。《史上最強的溝通術》更細緻地講解了職場溝通、商場溝通、情場溝通必須具備的溝通技巧,便於讀者在實際生活中套用。

作者簡介

郭鵬,人際溝通學、公關學專家,長期從事溝通學、社交學研究工作,對人際溝通、公關行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最近幾年,郭老師一直活躍在各大成功學培訓機構進行講學,聽眾涉及海內外近萬人,學員對郭老師的演講深表歡迎。本書是郭老師多年公關工作和教學研究的結晶。

目錄

第一章保證前提,溝通才能順暢
尊重,顯露內涵贏得和諧關係
自信,融化沉默堅冰收穫春天
真誠,讓人放鬆戒備收起冷漠
互動,在你來我往中交流觀點
平等,消除位差才能有效溝通
寬容,溝通從傾聽刺耳話開始
第二章掌握技巧,到哪都受歡迎
上什麼山,就要唱什麼歌
說話太直,往往傷人害己
溫言婉轉,才是最佳選擇
擺脫困境,全憑說話智慧
棘手話題,善於巧妙化解
順水推舟,阻力才能最小
揣著明白,言語適當糊塗
第三章掌握分寸,人際才能和諧
玩笑固然好,也要有分寸
適時閉嘴巴,不要惹是非
不咄咄逼人,要得理饒人
高處不勝寒,忌居高臨下
把握好尺度,留出點餘地
言語太羅嗦,折磨人耳朵
即便有身份,也別出狂言
第四章詼諧幽默,牢牢吸引對方
開心一笑,距離立消
豁達自信,自我解嘲
適度調侃,活躍氣氛
先順後逆,巧妙反駁
隱含判斷,韻味無窮
出人意料,妙語成趣
第五章既要能說,更要懂得傾聽
沉默是金,讓對方多說話
專注傾聽,打開對方心扉
放下架子,才能聽到真話
用心傾聽,不要自說自話
洞察入微,聽出弦外之音
拋磚引玉,得到更多信息
第六章初次見面,學會印象管理
第一印象,決定溝通效果
一見如故,化陌生為熟悉
自我介紹,你可以更出彩
巧選話題,拉近彼此距離
妙用心機,說到對方心裡
記住名字,讓人感到愉悅
第七章打入圈子,迅速贏取人脈
克服膽怯,先聲奪人
展示自我,引人注目
有親和力,獲取好感
將心比心,經營人脈
分享給予,拉近關係
放低姿態,贏得好感
第八章積極溝通,走向職場成功
同事之間,溝通創造共贏
面對上司,更要巧妙用語
批評下屬,到位還不傷人
帶領團隊,講故事動人心
接受表揚,謙虛贏得尊敬
責備別人,忠言何須逆耳
第九章面對客戶,講究談判藝術
一句話引起他的興趣
攻心為上讓對方同意
滿足物質和心理需要
不要讓價格把你打倒
爭吵永遠不會有好處
面對異議該怎么處理
第十章甜言蜜語,情場不會失意
點綴愛情,要靠甜言蜜語
巧妙表白,讓他對你中意
欣賞對方,要讚美和鼓勵
開個玩笑,生活變得有趣
善意謊言,避免出現裂痕
把握分寸,談情也有忌諱
第十一章陽光心態,溝通就在狀態
虛懷若谷,示弱是種智慧
抬槓較勁,愚蠢錯誤之舉
不揭人短,讓言語合時宜
讚美別人,溝通更加融洽
和風細雨,不要出言不遜
善言對人,溝通從心開始

前言

古代有一位國王,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滿口的牙都掉了。於是,他就找了兩位解夢的人。國王問他們:“為什麼我會夢見自己滿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個解夢的人說:“皇上,這個夢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親屬都死去以後,你才能死。”皇上一聽,龍顏大怒,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個解夢的人說:“至高無上的皇上,這個夢的意思是,您將是您所有親屬當中最長壽的一位呀!”皇上聽了很高興,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幣,賞給了第二個解夢的人。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內容,為什麼一個會挨打,另一個卻受到嘉獎呢?因為挨打的人不會說話,得賞的人會說話。
“一句話說得人笑,一句話說得人跳。”關鍵就看你能不能把話說得巧妙。這裡所謂的巧妙,指的就是能夠說出最善解人意或最貼切的話。要達到巧妙的境界,就必須對周圍的人事十分敏感,並掌握說話的技巧,隨時都能果斷地陳述自己的意見,而且重點是不能引起他人的反感。用這種技巧來處理棘手的情況或人際關係,你自然會令人感覺“如沐春風”而不是“言語可憎”。
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教育中,關於“說話”的部分並不算少,比如作文,比如演講,都是在教你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然而,大家似乎都忽略了另一個重要內容——聽。
精彩書摘
第一章保證前提,溝通才能順暢
尊重,顯露內涵贏得和諧關係
尊重是一種禮貌,更是人們之間友誼的橋樑。一個懂得去尊重別人的人必定會得到信任,在生活中體現對人的尊重也算是一種藝術。人類是群體的動物,而溝通是人類不可缺的。每一個人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帶有某種信息;不管是職場或是生活中的事,是喜悅抑或憤怒的表達,這一切都必須仰賴彼此的“溝通”。而要能有效的溝通,就必須在尊重的輔助下,才能事半功倍。在人與人相處之間,相互尊重是一個基礎點,能否掌握就至關重要。
來看一段很有趣的故事:
據說,有一天蘇東坡與老和尚一起打禪。老和尚問蘇東坡:“你看我打禪像什麼?”蘇東坡想了一下,並沒有回答,同時反問老和尚:“那你看我打禪像什麼?”老和尚說:“你真像是一尊高貴的佛。”蘇東坡聽了這一番話,心中暗暗地高興。於是老和尚說:“換你說說你看我像什麼?”蘇東坡心裡想氣氣老和尚,便說:“我看你打禪像一堆牛糞。”老和尚聽完蘇東坡的話淡淡的一笑。蘇東坡高興地回家找家裡的小妹談論起這件事,小妹聽完後笑了出來。蘇東坡好奇地問:“有什麼可笑的?”蘇小妹斬釘截鐵的告訴蘇東坡,人家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如佛;而你心中有糞,所以看人如糞。當你罵別人的同時,也是在罵自己。
這個饒有趣味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從批評者的言行能看出其眼界和見識。所以人的心裡想些什麼,就會說出什麼樣的話,這正好反映出一個人待人處事的風範和內涵。而罵人的同時也成為別人討厭的對象,運用言語罵人的人,必定得不到對方的認同,也會失去別人的信任。一個良好的溝通應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角度,才能達到談話的成果。
溝通就像在跳交際舞。必須要相互尊重。溝通的過程是基於相互尊重基礎之上的收集正確的信息、給出好的信息和取得進展的過程。只尊重自己但不尊重別人會成為自大的人,沒有人願意與自大的人溝通。所以,對別人缺乏尊重會阻礙自己成為有效的溝通者。同樣的,如果不尊重自己也會導致無效的溝通。如果我們自我評價很低,我們將不能說出我們的想法、目標、好惡。
所以,溝通過程中的尊重標準是指,我們要贏得別人的尊重,那么首先我們必須尊重自己;如果我們不尊重自己,沒有人會尊重我們。其次,我們要尊重他人,要表現出對別人的尊重,同時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所以尊重是雙向的。
這就是相互尊重的真正含義,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沒有這一點,成功的溝通是不可能的。這也促使我們努力獲得和給予好的信息。如果這些都做得好而徹底,取得進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專制、嚴重等級觀念歷史的國家,中國人從來都缺少對“尊重”的重視。因為等級制度森嚴,人被劃分為三六九等,高等級高社會地位者自然是高人一等,對低等級低社會地位者自然是瞧不起,甚至歧視,更談不上尊重;因為專制,平民沒有話語權和政治參與權,自身權利自然得不到保護和尊重;專制和等級制度造就了缺少對個體權利保護、尊重的社會規則和行為規範。
中國素來存在“文人相輕”的傳統,那么為什麼存在這種傳統呢?主要原因在於讀書是底層人士向上流動、從低等級向高等級邁進的主要途徑,文人們似乎把自己看作向高層次流動的“潛力股”,自我感覺良好;看不起其他的文人,在自己社會等級沒有提高之前,心理上會有一些慰藉。更為嚴重的是,以前是“文人相輕”,現在則是“人人相輕”。有錢的看不起沒錢的,沒錢的罵有錢的是“暴發戶”;城市的看不起農村的;長得漂亮的看不起長得一般的,長得一般的看不起長得醜的;有些外資企業里,香港人、台灣人看不起大陸人;一些大陸人也是心底里不服香港人、台灣人。在企業里,搞技術的看不起其他人;搞銷售的看不起搞生產的;搞生產的看不起搞財務、行政、物流的。搞財務的看不起一般的文員,認為人家是吃青春飯的,自己是越老越吃香。人人互相看不起,不尊重對方,怎么指望能夠進行良好、有效溝通呢?
一份統計結果顯示,60%的主動離職者離職的原因是因為“和上級不和”或“不滿上級工作作風”,而這60%的主動離職者中,有不少都是表現相當突出的員工。表現相當突出的員工因為“和上級不和”或“不滿上級工作作風”而離開公司,我們很難把全部責任都歸結到員工個人身上去;如果我們一定要把責任推到員工身上去,只能說這些員工“服從性不夠”或者說“抗壓能力不夠”。激勵下屬員工,讓其做出優秀的績效,並留住這些員工,本來就是管理者的責任,現在這些優秀員工因為“和上級不和”或“不滿上級工作作風”而離開了,自然而然是管理者的責任。
通常,這些“逼”走員工的管理者有一個共性,就是:屬於專制型領導,做事雷厲風行,執行力強,但缺少耐心和細心;有時對於事情的處理也過於武斷和粗暴。他們的優點其實也是他們的缺點。這些缺點的根源就在於對下屬的尊重不夠。畢竟企業不是軍隊,下屬不是士兵,他們有血有肉、有思想、有自尊,甚至有個性,簡單的粗暴的命令式、打罰式管理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潮流和需要。其實要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也很容易,對下屬尊重多一點,鼓勵他們講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定期不定期多溝通一下,定期不定期激勵一下,當他們行為有所偏離時適時提醒一下糾正一下,必要時指導一下,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他們就會從心底里佩服你、尊敬你、跟隨你。
需要學會尊重的,除了領導,還有父母。根據家教專家的調查,我國中小學生蔑視父母權威的現象比較普遍,一項調查證實,在孩子崇拜的名人、偶像中,父母竟排列到第10和11位;有70%以上中小學生的父母認為與孩子溝通有困難,有些幼兒的父母也已感到與孩子交流不暢。
為什麼會這樣呢?想想看:孩子正在玩耍時,有叔叔伯伯來家裡了,父母會拉來孩子說:“快叫叔叔、伯伯!”另一種方式是蹲下來對孩子說:“孩子,跟叔叔、伯伯握握手,好不好?”但如果你正在接一個電話,孩子放學跑到你面前:“爸爸,爸爸……”有很多話要告訴你,你會什麼反應呢?通常會擺擺手制止,甚至不耐煩地說:“去去去。”有多少人會對電話的那方說:“對不起,我兒子有重要的事情,能不能給我一分鐘的時間?”然後蹲下來對兒子說:“爸爸有一個重要的電話,能不能給我5分鐘的時間?”待到孩子滿意了,繼續打電話?
要知道,如果你做不到,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等待和尊重?
學會尊重,就是在人際關係中尊敬別人,給別人以重要的地位;在家庭中,就是建立真誠的、相互尊重的親子關係。尤其是對於尚不成熟的、似乎還“不值得尊重的”未成年人,父母要做到尊重孩子是很不容易的事。但孩子是需要尊重的,被尊重是孩子的一種權利,否則你們的溝通將難以達到完美效果。
尊重他人,以自己希望別人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每一個人,是良好、有效溝通的最重要基礎。記住,youdon’thavetolikehim,butyoumustrespecthim!
自信,融化沉默堅冰收穫春天
膽小害羞的人往往因為膽怯而不敢與人溝通,結果僅限於很小的朋友圈子,變得越來越孤僻、退縮。膽小退縮的人很少與人溝通,並不是他們自恃清高,而是相反,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不受歡迎的,別人不願與之溝通的。如果他們形成了這樣消極的自我概念,即對自我的一種穩定的認識,那他們在行動上就會有意無意地表現得讓人很難接近,很難溝通。當你認為自己是可愛的,被別人接受的時候,你就會表現的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愛的,人們願意與之溝通的,而溝通的人越多,就越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從而在別人面前就不那么膽怯退縮了。
美國作家愛默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在與他人溝通時,你的自我感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別人如何看待你。如果你心裡都覺得自己“不行”,那么你讓對方如何對你賞識你,與你繼續溝通下去呢?所以說,培養一種自信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它會讓你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受益無窮。
下面讓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
蜚聲世界影壇的義大利著名電影明星索菲亞·羅蘭之所以能夠成為令世人矚目的超級影星,是和她對自己價值肯定以及她的自信心分不開的。
為了生存,以及對電影事業的熱愛,十六歲的羅蘭來到了羅馬,想在這裡涉足電影界。沒想到,第一次試鏡就失敗了,所有的攝影師都說她夠不上美人標準,都抱怨她的鼻子和臀部。沒辦法,導演卡洛·龐蒂只好把她叫到辦公室,建議她把臀部削減一點兒,把鼻子縮短一點兒。一般情況下,許多演員都對導演言聽計從。可是,小小年紀的羅蘭卻非常有勇氣和主見,拒絕了對方的要求。她說:“我當然懂得因為我的外形跟已經成名的那些女演員頗有不同,她們都相貌出眾,五官端正,而我卻不是這樣。我的臉毛病太多,但這些毛病加在一起反而會更有魅力呢。如果我們的鼻子上有一個腫塊,我會毫不猶豫把它除掉。但是,說我的鼻子太長,那是無道理的,因為我知道,鼻子是臉的主要部分,它使臉具有特點。我喜歡我的鼻子和臉的本來的樣子。說實在的,我的臉確實與眾不同,但是我為什麼要長得跟別人一樣呢?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什麼也不願改變。”
正是由於羅蘭的堅持,使導演卡洛·龐蒂重新審視,並真正認識了索菲亞·羅蘭,開始了解她並且欣賞她。
羅蘭沒有對攝影師們的話言聽計從,沒有為迎合別人而放棄自己人個性,沒有因為別人而喪失信心,所以她才得以在電影中充分展示她的與眾不同的美。而且,她的獨特外貌和熱情、開朗、奔放的氣質開始得到人們的承認。後來,她主演的影片《兩婦人》獲得巨大成功,她也因此而榮獲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
一個人沒有自信,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對自己不信任,那么,在溝通中,別人在意識形態上對你會有種忽視,這樣是不利於與他人建立良好的、公平的人際關係的。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那么這個人的言語的影響力就弱,所要表達的思法就不會被有效的傳達,也不利於和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
一個人沒有自信,那么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分數就會大打折扣,因為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和自信的人在一起的。有自信的老闆不喜歡唯唯諾諾的員工,因為這樣的員工不能提供不同的想法。
所以,我們在日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要有溝通成功的信心,不要總是被溝通會失敗的心理所困擾。只有通過多與人溝通,才能增加與他人進行社會比較的機會,也才能有利於去發現自己的長處,從而有利於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與評價,增強自己的信心,克服自卑感。當然,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不是表演出來的自信,自信首先是建立在自我認知之上的,所謂的自我認知,就是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實事求是的看法和評價,包括自己的性格、能力、長處、短處、人生目標等等。
拿破崙·希爾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銳、天資高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並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只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
許多沉默寡言、不肯開口的人都認為:“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很愚蠢,我最好什麼也不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並不想讓你們知道我是這么無知。”這些人常常會對自己許下很渺茫的諾言:“等下一次再發言。”可是他們很清楚自己是無法實現這個諾言的。每次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開口時,他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了,他會愈來愈喪失自信。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如果儘量發言,就會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發言。所以,要多發言,這是信心的“維他命”。
不論是參加什麼性質的活動,每次都要主動發言,也許是評論,也許是建議或提問題,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後才發言。要做破冰船,第一個打破沉默。也不要擔心你會顯得很愚蠢。不會的,因為總會有人同意你的見解。所以不要再對自己說:“我懷疑我是否敢說出來。”你一定能行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