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勒瓦拉》
正文
芬蘭 民族史詩。一譯《英雄國》,由 19世紀詩人蘭羅特根據民間流傳的口頭文學(包括歌謠和神話故事)潤色彙編而成。1835年初版,集35篇長詩,共12,000多行。1849年再版時,篇幅幾乎增加一倍,共50篇長詩,23,000餘行。“卡勒瓦拉”的意思是卡勒瓦人居住的地方,即現在的 芬蘭。《卡勒瓦拉》從遠古時代開始敘述,至聖女瑪麗亞塔生下卡累利阿王為止,描繪了 中世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頌揚了芬蘭人民祖先的英雄業績。它既是神話和傳說的彙編,又是渾然一體的完整的故事,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說唱文學的特點,富於抒情意味。《卡勒瓦拉》是在芬蘭民族啟蒙運動剛剛興起時產生的,反映了芬蘭 民族要求發揚自己 歷史、 文化的強烈願望。這部作品內容豐富多彩,芬蘭後世的文學家和藝術家把它看作是文學寶庫里的璀燦明珠。
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