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南泥灣》作為十八大獻禮片,主要講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八路軍三五九旅廣大指戰員在缺衣少糧的條件下,懷著對革命事業必勝的堅定信念,為保障供給、保衛延安而發生的真實悲壯的故事。實力派演員任帥在片中飾演八路軍三五九旅連長老周,是一個做事說一不二,敢於擔當,心思穩重而對於心愛的人又感情細膩的男人。劇情介紹
電影《南泥灣》講述的是1941年春,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九旅長兼政委王震的率領下,連長老周(任帥飾)奉命開進南泥灣,披荊斬棘,開荒種地,風餐露宿,戰勝重重困難,廣大官兵硬是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彎成了“平川稻穀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拍攝緣起
著名演員彭丹曾主演《張思德》、《可愛的中國》等紅色題材電影。此次彭丹轉型當導演做製片投資拍攝紅色電影與此前的拍攝經歷有關。
彭丹表示拍攝《張思德》時曾去過延安,碰到三五九旅的老兵,聽他們講述了南泥灣的故事,那時候就很想拍攝關於《南泥灣》題材的戲,這部電影她也籌備了三年多,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南泥灣精神。彭丹幾乎是這部電影中唯一的一位女演員,與一眾男演員飆戲。彭丹演“男人”,而後又演啞女,更挑戰了從25歲到95歲的年齡跨度。影片特點
電影《南泥灣》著力提取四十年代初八路軍359旅在極端物質困難中揮起老钁頭向困難進軍的故事。影片更看重的是當時我們的前輩在特定的歷史空間艱辛生存的細節和方式。他們的生死沉浮和精神生命歷程,以及給他們心理、生理帶來的傷灼。以極端的物質貧困給人的心靈震撼,關照物質的富裕,精神的頹廢,從酸楚里提煉懷念。節制物慾,超越平凡。
在風格上追求畫面的樸實凝重,呈現樸素真實的美;運用鏡頭的長短結合,加強其外部節奏和內部節奏,鏡頭運用必須符合劇情,畫面影象要有明顯的影調和色調的區別,充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色調厚重而不壓抑;加強運動鏡頭的多樣化而又不繁亂。
幕後故事
此次為拍好電影《南泥灣》,彭丹先後4次去自己曾經拍攝過電影《張思德》的延安收集素材,採訪當地的百姓,並通過各種渠道尋找三五九旅的老兵們,聽他們講述親身經歷的故事。《南泥灣》劇組從籌備到拍攝完成歷時3年多時間,先後聘請了國內頂尖的製作團隊和實力派演員,轉戰陝西富平、富縣、甘泉等多地實景拍攝,使整部影片充滿了寫實風格。導演力求以樸素、平實、內斂的藝術手法,精選了三五九旅墾荒初期的可歌可泣的生產生活故事,藝術而真實地展示了南泥灣那段鐵血與汗水交織的歷史,真正實現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三性統一。紅艷艷的大棗和紅彤彤的大蘋果,是秋天送給南泥灣的禮物。電影《南泥灣》或許也是一份來自秋天的禮物,它凝聚著人們來自靈魂深處的敬仰與虔誠。它呈獻給這片土地,而且必定還要從這片土地走向更遠。觀眾評價
影片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角度,以一名女戰士的日記和心路歷程描述為線索,敘述了抗戰時期南泥灣艱苦奮鬥的英雄故事。沒有去渲染大生產運動如火如荼的場面,而是通過一個連隊的墾荒踏勘,與飢餓、狼群、缺水的鬥爭,戰士們真實豐富的內心世界刻畫和置於整個陝甘寧邊區大背景的定位,揭示大生產運動的前因和本質,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的空間。看完影片,覺得似乎理解了南泥灣,這是個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在奮鬥中超越自身的南泥灣。這種超越形成了一種精神,而精神又見於細節,融入人性,所以是真切的、感人的,可以流傳的。
這使人想到不久前史匹柏的《戰馬》。《戰馬》通過一匹有靈性的馬,表現了美國軍人的英雄主義,不同國家人們愛好和平、善良可愛的人性。這說明,寫戰爭完全可以另闢蹊徑。從蘇聯的《戰地浪漫曲》、《第四十一個》到美國的《拯救大兵瑞恩》,都反映著當代電影對人性和心靈的關懷,而從心靈的角度詮釋歷史,正是藝術的新天地。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從今天人們的視角去詮釋、理解歷史,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審美和認識現實。所以,我們有必要承認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差異和統一。歷史的客觀過程總是與藝術表現不同,甚至與歷史記錄不同,因為角度不同。後人永遠不可能全面再現歷史。藝術的使命在於把握其中滲透的精神和靈魂,向人們傳遞這種精神。把握歷史事件的本質,正是歷史與藝術有機統一而不是機械統一的方式和基點。這也是歷史題材創作、製作應有的思考和觀念。
《南泥灣》在拍攝上用了大量的實景,高峽、深谷、白樺林,大大增加了真實感,展示了嶄新的陝北印象。這意味著增加拍攝難度,拍攝過程本身就是體驗南泥灣吃苦精神的過程。
主鏇律的宣傳,始終是文藝界的重點課題,不少有追求、有創新精神的文藝工作者,已經進行過卓有成效的探索,但總體來說,我們仍在探索過程中。以艱苦創業、艱苦奮鬥、大膽探索、超越創新的精神作為追求,應當是個基本的選擇。看看電影《南泥灣》,會理解包括南泥灣精神在內的中國共產黨人的追求和精神是不朽的,會理解超越和奮鬥永遠是必然而智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