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兩錢制度研究》

《半兩錢制度研究》

《半兩錢制度研究》從法律制度的角度深入研究探討半兩錢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形制變化和流通特點,通過採用大量文獻資料與出土文物相結合的方式,揭示了半兩錢美惡混雜、輕重無常、減重頻繁的經濟原因和制度原因。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名:半兩錢制度研究
作 者:石俊志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半兩錢制度研究半兩錢制度研究

出版時間:2009-12-1
ISBN:9787504953070
開本:16開
定價:25.00元

內容簡介

半兩錢是我國古代首次實現全國統一流通的錢幣形態,是戰國時期秦國,秦代和漢初期社會經濟生活、商品交換活動中最核心的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半兩錢制度研究》從法律制度的角度深入研究探討半兩錢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形制變化和流通特點,通過採用大量文獻資料與出土文物相結合的方式,揭示了半兩錢美惡混雜、輕重無常、減重頻繁的經濟原因和制度原因。
作者研究,考證了半兩錢制度的形成、演變和終結的全部過程,對半兩錢律令和半兩錢價值做了深入細緻的分析探討,進而對半兩錢的流通與借貸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基於對金屬貨幣名目化過程的研究,作者指出,世界貨幣的名目化更應該有一個逐步演化的過程,世界貨幣的流通不應該依賴於一國政府的信用,而應該基於充足的物權準備,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公正、安全的世界貨幣體系。

作者簡介

石俊志,1953年6月出生,河北豐潤人,現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曾攻讀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古代史專業,獲史學博士學位;攻讀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攻讀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五道口研究生部國際金融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攻讀英國倫敦城市大學數學院精算統計專業博士學位。現任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北京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天津財經大學信用管理學院院長、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博士後工作站負責人、博士後導師。曾任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銀行技術與慣例委員會主任委員、深圳仲裁委員會仲裁員。著有《國際保理》、《現代精算數學原理》、《金融危機生成機理與防範》、《商業性債權轉股權法律研究》及有關經濟、法律、歷史方面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緒言
第一章半兩錢制度的形成
第一節戰國時期的半兩錢
一、半兩錢的始鑄年代
二、近代出土的戰國半兩錢
三、隨秦軍出境的半兩錢
四、美惡混雜的半兩錢
第二節戰國時期各種區域性錢幣
一、黃河中游地區的布幣
二、齊、燕、趙國的刀幣
三、南方楚國的蟻鼻錢
四、楚國以外各地區的圜錢
第三節秦國半兩錢向全國推廣
一、廢除各種區域性錢幣
二、秦政府壟斷鑄幣權
三、半兩錢形重的統
四、輕重無常的半兩錢
第四節全國統一的半兩錢制度
一、秦代三幣法定流通制度
二、黃金的貨幣職能
三、漢初期帛貨幣職能的削弱
四、半兩錢在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第二章半兩錢制度的演變
第一節政府壟斷鑄幣權制度被打破
一、更令民鑄錢
二、半兩錢購買力的下降
三、漢初小半兩錢
四、放鑄制度的終結
第二節高皇后改革幣制的原因
一、行八銖錢
二、扭轉劣幣流通局面
三、行五分錢
四、擴大貨幣流通總量
第三節漢文帝放鑄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一、令民縱得自鑄錢
二、官督民鑄的鑄幣制度
三、自由鑄造半兩錢的質量
四、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第四節西漢初期的貨幣思想
一、賈誼的禁銅思想
二、賈山、晁錯的王權論思想
三、司馬遷的貨幣自然起源思想
四、《管子》的貨幣思想
第三章半兩錢制度的終結
第一節漢匈戰爭對半兩錢制度的影響
一、漢匈戰爭致使財政虛空
二、政府採取虛幣斂財政策
三、民間盜鑄泛濫成災
四、半兩錢制度土崩瓦解
第二節更鑄三銖錢的幣制改革
一、更鑄三銖錢時次辯證
二、更鑄三銖錢的目的
三、三銖錢的質量
四、三銖錢的廢止
第三節從郡國五銖到赤側五銖
一、郡國鑄五銖錢
二、郡國五銖錢的質量
三、鍾官赤側五銖錢
四、鑄造赤側五銖錢的意義
第四節上林三官五銖錢制度的代立
一、鑄幣收益轉移到皇室
二、上林三官五銖錢的質量
三、五銖錢的減重趨勢
四、確立五銖錢制度的重要意義
第四章半兩錢律令研究
第一節戰國秦律向全國推廣
一、全國皆行秦律
二、輕罪重罰的立法精神
三、事無巨細的律令條文
四、組織嚴密的執法系統
第二節秦代半兩錢律令
一、劣幣流通的法律保護
二、布是法定流通貨幣
三、商品明碼標價的法律要求
四、債務償還方法的法律規定
第三節漢初期半兩錢律令
一、《二年律令》的成文年代
二、《錢律》繼續保護劣幣流通
三、《金布律》規定金、銅折算方法
四、《津關令》規定金、銅出關限制
第四節政府壟斷半兩錢鑄造權的律令
一、秦代盜鑄錢令與秦代半兩錢
二、漢高帝盜鑄錢令與榆莢半兩錢
三、漢景帝盜鑄錢令與鑄錢偽黃金
四、漢武帝盜鑄錢令與白金三品
第五章半兩錢價值研究
第六章半兩錢的流通與借貸
附錄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