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誰曾想到,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雞毛信”時代早己過去的今天,在5·12大地震造成信息網路全部中斷的情況下,卻是這些小小的紙條,為部隊成功營救高川鄉6500餘名民眾立下了汗馬功勞!是無數戰士揣著它們一站站地傳遞,才保障了56公里生命線信息的暢通,各點位上的官兵根據信上的指令及時調整兵力部署、確定攻堅目標、商討營救措施、傳達後勤補給需求……使得如此緊急而艱巨的救生任務沒有因現代通訊網路的中斷而延誤。目錄
開篇第一封:“進駐高川鄉很困難”
挺進死亡谷
中巴車內唯一的倖存者
開闢生命通路——老地圖上的騾馬道
第二封:“有一位百歲老人”
初見高川
確立救援方案
百歲老人獲救
第三封:“準備向外輸送傷員”
緊急動員令
“重量級”傷員馬勤勤
第四封:“炮兵營沒有水了”
團長歸來
調水解渴炮兵營
送水的志願者隊伍
第五封:“大量傷員已陸續送出”
各點要確保暢通
嚴情勇的意志力
第六封:“銜接真空地段”
戰略點位調整
年紀最小的災民“震生”
第七封:“收攏傷員宿營”
露宿甘溝村
劫難中的一夜安寧
第八封:“在香村進行搜救”
電台依然無法建立聯繫
“走吧大爺,我們求你了!”
第九封:“裝步營急需榨菜”
心急如焚的軍需股長
戰鬥在最前線的兄弟們
第十封:“各單位各取一包鹽”
嚴重缺鹽會怎樣
第十一封:“向炮連兄弟好”
戰友如兄弟
戰士們長大了
第十二封:“昨天裝步營的熱食沒有傳到位”
趕製熱食
變質的米飯也香
第十三封:“發現兩處山體裂縫”
餘震的威脅沒有停止過
“差點成了烈士”
第十四封:一封丟失的雞毛信
一張意義重大的登機牌
第十五封:“晚8點後下撤”
數千生命脫險
政委遇到“麻煩”了
尾篇
一位女醫生眼中的裝甲團戰士
柳鄧秋月和李永恆的新爸爸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封:“進駐高川鄉很困難”挺進死亡谷
高川,從名字就能感覺出它的地形——高山中的峽谷,的確是的,它位於綿陽市安縣以南30多公里的地方,通向高川鄉的公路一邊是河流,一邊是山崖。鄉政府坐落的地方高山環抱,中間一條窄窄的河谷,四川人客這種地形叫“夾皮溝”,地理學士稱其為高山峽谷區。高川鄉面積43平方公里,轄有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加上流動人口共約6500人。這裡有著豐富的礦藏,農村經濟搞得生機勃勃,人們過著怡然自足的生活,地震以前,這裡可以說得上是一個美麗富足的祥和家園。
由於高川正好處於汶川至北川地震帶的中段,強烈的震波襲擊了這個高山夾持的小鄉鎮,垮塌的山體和地震造成的堰塞湖將幾個寨子完全埋葬,此外,鄉里90%的房屋轟然倒塌,300餘人死亡,500餘人受傷,100餘人失蹤,成為汶川地震重災區之一。雪上加霜的是,當時水、電、通信全部中斷,鄉民自救困難,而且訊息不能及時傳出去,同時,通向高川的公路也被垮塌的山體掩埋完全阻斷,救援的隊伍無法快速進入。
夜幕降臨,在這個震後的孤島上,失去家園的人們身心疲憊地聚在一起,沒有吃喝,飢餓的孩子們在哇哇地哭;沒有足夠的急救藥品,傷員的血在慢慢地流淌;沒有生的希望,倖存下來的人們眼光漸漸黯淡……人類被災難折磨得傷痕累累。
另一邊,在通向高川鄉唯一的公路上,成都軍區駐滇某師副師長劉清泉帶領的裝甲團先遣部隊被阻斷在雎水鎮,心急如焚。雎水至高川的公路長18公里,其中雎水鎮到柿子園8公里的路段幾乎全部被垮塌的山體掩埋,巨石、碎沙、植物覆蓋的公路上。路,完全沒有了。更可怕的是,當時被堵在路上的百餘輛車被砸得七零八落,情狀慘烈,觸目驚心。官兵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上百輛車像被捏癟了的易拉罐,有的掉入谷底,有的幾乎全被砂石掩埋,有的擠壓成爛鐵一塊,有的變形後相互粘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