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盧照鄰
詩詞正文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褥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名霎,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十五夜觀燈》是唐代詩人盧照鄰的詩詞之一。
唐 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褥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名霎,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十五夜觀燈》是唐代詩人盧照鄰的詩詞之一,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人們在節日之夜觀燈賞月,盡情歌舞遊戲。青年男女在...
作品原文 作品簡析 作者簡介 同題詩歌《正月十五聞京有燈恨不得觀》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運用想像的手法,極力渲染出了京城元宵夜的熱烈氣氛,後兩句則對閒居無為表示羞愧,...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蘇味道的一首詠長安元宵夜花燈盛況的古詩,出於《全唐詩》第065卷第003首。初唐時期,每年元宵節晚上,長安城裡都要大放花燈。該詩第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譯文 鑑賞評價 作者簡介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
概述 相關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
節日起源 歷史發展 民間習俗 社會影響 節日意義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
節日起源 歷史發展 民間習俗 社會影響 節日意義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
節日起源 歷史發展 民間習俗 社會影響 節日意義《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蘇味道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寫的一首詠神都洛陽城元宵夜“端門燈火”盛況的古詩。洛陽城皇城城門端門的布燈習俗可以追溯到隋煬帝時期,至...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鑑賞評價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