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派繪畫研究》

《前海派繪畫研究》

《前海派繪畫研究》,作者是顧偉璽,由上海大學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描述的是本書初始名稱為“海上畫派研究”,但隨著閱讀的更加廣泛,對國內外這一研究方向的狀態的了解更加具體化。關於畫派分期或針對不同時期畫派名稱界定的問題首先突顯出來。

基本信息

前海派繪畫研究

作者:顧偉璽 著
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9-1
開本:16開
前海派繪畫研究前海派繪畫研究

ISBN:9787811185164
定價:¥45.00

內容簡介

本書初始名稱為“海上畫派研究”,但隨著閱讀的更加廣泛,對國內外這一研究方向的狀態的了解更加具體化。關於畫派分期或針對不同時期畫派名稱界定的問題首先突顯出來。
王伯敏先生認為:“海上畫派是近代畫史分期的焦點……該時期的繪畫,不同於明清之際的繪畫,更不同於進入“五四”之後的近百年繪畫。”通過文獻資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來看,將“海上畫派”的時段置於中國近代史——1840年(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至1919年(民國八年)“五四”運動後的20世紀30年代是理論界比較一致的界定。

作者簡介

顧偉璽,原名顧維喜,1989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00年於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碩士研究生班畢業。2009年6月在南京藝術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得美術學博士學位。曾任《書畫家》編輯、副主編,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辦公室主任,院長助理,《中國美術研究》編輯部主任。現為上學大學公共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數碼藝術學院副教授、美術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期致力於中國畫創作的教學和研究,作品發表於部分學術雜誌和相關報刊.並被官方和私人機構收藏。中國畫作品《月亮湖》、《丹心》、《織》等曾在省及國家級展覽中獲獎。出版理論專著及合著數本,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前海派”的形成
第一節“前海派”的界定
一、畫派地域的歷史沿革
二、“前海派”與“海上畫派”
第二節“前海派”繪畫社會學因素的影響
一、社會政治文化背景
二、畫家生存境況的改變
三、殖民掠奪下的民族精神
四、城市化經濟結構對繪畫創作的影響
五、外國租界與上海自治
六、城市商業繁盛所形成的經濟基礎
第三節“前海派”繪畫藝術本體因素的影響
一、晚清的中國繪畫
二、上海繪畫溯源
三、清代金石學的影響
四、西學東漸和對傳統繪畫的革命
五、繪畫傳統的“百川匯海”
第四節畫會結社的影響
一、畫會結社及其成因
二、畫會結社的作用和影響
第二章“前海派”繪畫
第一節早期繪畫
一、早期主要畫家
二、早期繪畫師承關係
三、早期繪畫總體風格特點
第二節中期繪畫
一、中期主要畫家
二、中期繪畫師承關係
三、中期繪畫總體風格特點
第三節後期繪畫
一、後期主要畫家
二、後期繪畫師承關係
……
第三章 “前海派”繪畫的歷史地位及影響 
主要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