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少年時期,奧利弗·斯通就對電影產生了興趣。青年時期的奧利弗·斯通 ,在耶魯大學就讀了一年,而後他輟學搬到了越南居住,並在那裡教了一年的英文。1967年,斯通應徵入伍,參加越南戰爭。戰爭結束以後,奧利弗·斯通進入了紐約州立大學,跟隨馬丁·斯科西斯學習電影創作。先後擔當過攝影師、編劇、剪輯等工作 。
演藝經歷
1974年,擔任恐怖片《噩夢纏身》的編劇。1978年,擔任劇情片《午夜快車》的編劇,他則因此獲得了第5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第36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編劇獎 。1981年,奧利弗·斯通執導個人首部電影《驚魂手》,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
1986年,執導由湯姆·白蘭格、查理·辛、威廉·達福聯袂主演的戰爭片《野戰排》,該片是奧利弗·斯通“越戰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獲得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奧利弗·斯通憑藉該片獲得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同年,執導由詹姆斯·伍茲、詹姆斯·貝魯什合作主演的戰爭片《薩爾瓦多》,獲得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
1987年,執導由麥可·道格拉斯、查理·辛、馬丁·辛聯袂主演的犯罪片《華爾街》,該片講述了貪婪成性的股市大亨戈登不擇手段在幕後操縱股票行情最後被繩之於法的故事,獲得第1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 。
1988年,執導劇情片《死亡熱線》,該片獲得第3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提名。1989年,奧利弗·斯通執導根據退伍老兵朗·柯維克同名自傳小說改編的戰爭片《生於七月四日》,這是奧利弗·斯通“越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他在片中客串出演了採訪軍事長官的記者一角,該片獲得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他則憑藉此片獲得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第47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
1991年,自編自導由美國歷史上甘迺迪遇刺案改編而成的懸疑片《刺殺甘迺迪》,該片由凱文·科斯特納、茜茜·斯派塞克聯合主演,獲得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提名,奧利弗·斯通憑藉該片獲得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同年,執導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音樂傳記片《大門》,在片中客串出演了莫里森就讀UCLA電影學院時的教授 。
1993年,執導由湯米·李·瓊斯、姚志麗合作主演的動作片《天與地》,該片是奧利弗·斯通“越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講述了一個越南少女在越南戰爭中充滿坎坷的命運以及她後來跟隨丈夫到美國之後奮鬥的故事,獲得第17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
1994年,奧利弗·斯通執導由伍迪·哈里森、朱麗葉·劉易斯合作主演的動作驚悚片《天生殺人狂》,他則憑藉該片獲得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第52屆美國全球獎最佳導演提名 。
1995年,奧利弗·斯通將目光重新投向了政治人物,自導自演傳記片《尼克森》,獲得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
1997年,執導由西恩·潘、詹妮弗·洛佩茲合作主演的恐怖片《U形轉彎》,該片靈感來自於一個他在80年代初看到的一個流浪漢身上發生的故事,獲得金酸梅獎最差導演提名。1999年,自導自演運動片《挑戰星期天》,該片由阿爾·帕西諾、卡梅隆·迪亞茨、丹尼斯·奎德聯合主演 。
2004年,執導由安吉麗娜·朱莉、科林·法瑞爾合作主演的傳記片《亞歷山大大帝》,該片主要講述了亞歷山大大帝傳奇的一生,獲得第25屆金酸莓獎最差影片提名 。
2006年,執導由尼古拉斯·凱奇、麥可·佩納合作主演的劇情片《世貿中心》,該片改編自“9·11事件”真實故事,講述了兩位警官在廢墟之下的求生故事,他則憑藉該片獲得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自由表現獎 。
2008年,執導由喬什·布洛林主演的傳記片《小布希傳》,該片主要聚焦了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的政治生涯和多變的人生經歷 。2009年,拍攝紀錄片《國境之南》,該片由烏戈·查維茲、塔里克·阿里、勞爾·卡斯楚聯袂主演,入圍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單元 。
2010年,執導由麥可·道格拉斯、希亞·拉博夫、凱瑞·穆里根聯袂主演的犯罪片《華爾街:金錢永不眠》 。2011年,拍攝由泰勒·克奇、亞倫·詹森聯合主演的動作犯罪片《野蠻人》,這是奧利弗·斯通自從1995年的《尼克森傳》以來,第一部用潘那維申變形鏡頭拍攝的電影 。
2012年,奧利弗·斯通在第60屆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上獲得終生成就獎 。2013年,在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2015年,拍攝由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謝琳·伍德蕾聯合主演的傳記片《斯諾登》,該片改編自《衛報》記者盧克·哈丁的《斯諾登檔案》,講述了斯諾登是如何從一個電腦工作者變成泄密者的故事 。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81年 | 《驚魂手》 | 驚悚片 |
1986年 | 《薩爾瓦多》 | 戰爭片 |
1986年 | 《野戰排》 | 戰爭片 |
1987年 | 《華爾街》 | 犯罪片 |
1988年 | 《死亡熱線》 | 劇情片 |
1989年 | 《生於7月4日》 | 戰爭片 |
1991年 | 《刺殺甘迺迪》 | 懸疑片 |
1991年 | 《大門》 | 傳記片 |
1993年 | 《天與地》 | 動作片 |
1994年 | 《天生殺人狂》 | 恐怖片 |
1995年 | 《尼克森》 | 傳記片 |
1997年 | 《U形轉彎》 | 恐怖片 |
1999年 | 《挑戰星期天》 | 運動片 |
2004年 | 《亞歷山大大帝》 | 傳記片 |
2006年 | 《世貿中心》 | 劇情片 |
2008年 | 《小布希傳》 | 傳記片 |
2009年 | 《國境之南》 | 紀錄片 |
2010年 | 《華爾街:金錢永不眠》 | 犯罪片 |
2012年 | 《野蠻人》 | 犯罪片 |
2016年 | 《斯諾登》 | 傳記片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71年 | 《越南記憶》 | 電影 |
1974年 | 《噩夢纏身》 | 電影 |
1978年 | 《午夜快車》 | 電影 |
1981年 | 《驚魂手》 | 電影 |
1982年 | 《野蠻人柯南》 | 電影 |
1983年 | 《疤面煞星》 | 電影 |
1985年 | 《龍年》 | 電影 |
1986年 | 《野戰排》 | 電影 |
1986年 | 《薩爾瓦多》 | 電影 |
1986年 | 《英雄膽》 | 電影 |
1987年 | 《華爾街》 | 電影 |
1988年 | 《死亡熱線》 | 電影 |
1989年 | 《生於7月4日》 | 電影 |
1991年 | 《刺殺甘迺迪》 | 電影 |
1991年 | 《大門》 | 電影 |
1993年 | 《天與地》 | 電影 |
1994年 | 《天生殺人狂》 | 電影 |
1995年 | 《尼克森》 | 電影 |
1996年 | 《貝隆夫人》 | 電影 |
1999年 | 《挑戰星期天》 | 電影 |
2004年 | 《亞歷山大大帝》 | 電影 |
2010年 | 《華爾街:金錢永不眠》 | 電影 |
2012年 | 《野蠻人》 | 電影 |
監製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5年 | 《成吉思汗寶藏》 | 電影 |
2010年 | 《華爾街:金錢永不眠》 | 電影 |
2009年 | 《一代毒梟艾斯科巴》 | 電影 |
2009年 | 《國境之南》 | 電影 |
2004年 | 《亞歷山大大帝》 | 電影 |
1999年 | 《挑戰星期天》 | 電影 |
1999年 | 《再戰邊緣》 | 電影 |
1998年 | 《拯救者》 | 電影 |
1997年 | 《冷血狂花》 | 電影 |
1996年 | 《極速驚魂》 | 電影 |
1996年 | 《殺手日記》 | 電影 |
1995年 | 《《尼克森傳》 | 電影 |
1995年 | 《麥克馬丁審判案》 | 電影 |
1994年 | 《新時代》 | 電影 |
1993年 | 《喜福會》 | 電影 |
1993年 | 《天與地》 | 電影 |
1992年 | 《斑馬頭》 | 電影 |
1991年 | 《刺殺甘迺迪》 | 電影 |
1991年 | 《鐵城奇案》 | 電影 |
攝影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71年 | 《越南記憶》 | 電影 |
1970年 | 《街頭事件》 | 電影 |
剪輯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74年 | 《噩夢纏身》 | 電影 |
1971年 | 《越南記憶》 | 電影 |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上海國際電影節 |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
艾美獎 |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 |
|
日本電影學院獎 |
|
義大利大衛獎 |
|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
|
塞拉耶佛電影節 |
|
人物評價
奧利弗·斯通依靠越戰題材影片成名,是一個不斷革新的導演,在他的 “越戰三部曲”《野戰排》、《生於七月四日》和《天與地》中大量使用暴力元素,成為他的個人風格。善於直觀表現暴力的他對自己也有制約,那就是道義的責任 (鳳凰網評)。
奧利弗·斯通引人注目的是他在導演方面展露出的獨特才華。從1986年被譽為“越戰三部曲”之一的《野戰排》開始,到1995年的影片《尼克森》為止,他拍攝了多部反映政治題材的作品,使得人們將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他在處理戰爭、混亂與陰謀的特殊技巧上;但奧利弗·斯通本人卻並不完全贊同這一點 (搜狐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