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房》

《分房》是由三人禾編著,屬於散文類型。

《分房》由三人禾編著,屬於散文類型.

作者

三人禾

作品類型

散文

書籍簡介

最後一次分房媽媽非常滿意,以後再也不會有分房這樣的事了,分房已經成為了歷史。

分房

多年以前,分房是我媽媽的一塊心病,每到單位分房時,媽媽的心情就會很壞,因為在分房的名單里總難找到媽媽的名字。
小時候,我們住在媽媽單位的宿舍里,那是一棟三層樓房,長長的,一樓是公司辦公的地方,一條長廊兩邊是一間接一間的辦公室,二樓三樓住人,一條長廊兩邊是一間接一間的房子,我們家的房子是一間辦公室改成的,我們在中間用夾板分開,爸爸媽媽睡裡面,我睡外邊。有些家裡人多的就要兩間或三間辦公室。四樓是天台,一個好大的空地,公司就在空地三周建了一圈廚房,一戶一間,成U字型,到煮飯的時候,四樓就熱鬧了,各家各戶的飯菜香氣在空地四周飄散,誰家煮什麼都可以聞得出來。大人在廚房裡忙碌,我們一幫小夥伴就在空地里玩耍。夏天的時候,吃完飯大人小孩都搬椅子到廚房外面納涼,我們就最開心了,纏著大人講故事,有一個伯伯喜歡講鬼古嚇我們,看到我們害怕的樣子他就哈哈大笑。那時聽說唐山地震,弄得人心惶惶的,以為很快就會震到我們這裡了,於是我們一幫小夥伴就討論著地震來時我們應該怎么辦?討論來討論去,最後覺得跑到山上最安全,那時我們好像有許多事情需要討論,常常在我們討論一樣事情正意猶未盡時大人們就喊我們下樓睡覺了。而第二天,我們又會討論其他的事情。
1979年,公司蓋新房子了,是兩棟五層樓房,我們一幫小夥伴有空就跑到蓋新房的工地去看進度,搶著幫工人們開升降機搬運沙子,兩棟樓的三樓之間有一個臨時搭起的雙木橋,很窄,可我們還是從這頭跑到那頭又從那頭跑到這頭,比誰大膽,現在想來真有點後怕,當時我們只是一幫6、7歲至11、12歲的小孩,沒摔傷摔死個把人算是慶幸了。
一天,媽媽下班回來就哭了,說是分新房的名單里沒有她的名字,因為公司分房以男方為主,媽媽是女方,又沒有一官半職,家裡人口又不多,所以分數很低入不了圍。爸爸單位里雖然可以分房,但在郊區,媽媽上班我上學都不方便,所以我們一直住在媽媽單位的宿舍。分不到房,媽媽再也不讓我去新房看進度了,而我也沒心情去了,看見別的小夥伴那么興高采烈地去看新房,我非常失落,住不住新房我倒沒所謂,但要與小夥伴分開,心裡不是滋味。
不過到最後我們還是搬進了新房,因為有一戶六口之家分到了兩套一房一廳,不夠住,放棄了,於是那兩套一房一廳就分給了我們和另一個三口之家。住進了新房媽媽很開心,我也是,雖然我仍是做廳長,但我們有了自己的廚房和廁所,廚房裡有自來水,不用再像在四樓時那樣要到公用水喉那裡提水,也不用再去樓下的公廁方便。
1985年,公司又蓋新房了,這一次,媽媽又理所當然地沒有分到新房,只是調整了一下,我們搬進了同一層樓的一套兩房一廳里,我不再做廳長了,有了自己的房間,但那時我已讀大學,對此沒有什麼感覺,兒時的夥伴也已七零八落,各自有了新的朋友,在新的環境裡各自長大。
1992年,公司又蓋新房了,這是最後一次,這次的新房子媽媽沒抱希望,她也不太喜歡去,因為她覺得新房的地理位置不好。這時,媽媽已是公司里一個部門的小頭目,分房的分數也高了一些,她看中了1985年蓋的房子,是一套三房一廳,這裡的地理位置很好,靠河堤,三樓也適中,最重要的是,我們廚房那個陽台的外面就是一個大空地,是公司二樓會議室的頂部,這個空地有上百平方,可以與對面三樓的住戶分享,原住戶並沒有利用這么好的地方,空地上的夾熱層零零落落,夾熱層下面老鼠橫行。我們搬進來之後,在陽台打了一個門通到空地,與對面的住戶一起將夾熱層全部清理掉,在空地中間一分為二,爸爸媽媽在這裡種了很多花草,還搭了葡萄架,爸爸的朋友還搬來了一張石圓桌放在葡萄架下,很快,空地就變成了花園,花園為爸爸媽媽的退休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爸爸常說,就算用一所漂亮的洋房來換我們帶花園的房子我也不換。
最後一次分房媽媽非常滿意,以後再也不會有分房這樣的事了,分房已經成為了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