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工會、目前局勢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錯誤》
正文
1920年底,Л.Д.托洛茨基在俄共(布)黨內挑起關於工會的作用和任務問題的爭論,發動反對列寧、反對黨的鬥爭。Н.И.布哈林當時站在托洛茨基一邊。列寧在本書中對他們的錯誤進行了堅決的批判。全書分 6個小節和一個結論。前 4節從黨性原則高度揭露了托洛茨基、布哈林在工會問題上的政治錯誤,後兩節揭示了這種錯誤的認識論、方法論根源。為了揭示托洛茨基、布哈林錯誤的認識論根源,著作中有針對性地概括了辯證邏輯的基本要求,劃清了辯證法與形上學、折衷主義的根本界限。著作中提出辯證邏輯的4個要求:①全面性。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繫和“中介”;②要求從事物的發展、“自己運動”、變化中來觀察事物;③必須把人的全部實踐──作為真理的標準,也作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點的聯繫的實際確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滿的“定義”中去;④沒有抽象的真理,真理總是具體的。
著作中以辯證邏輯的這些要求為認識方法,剖析了政治與經濟、國家與工會的關係問題,糾正了托洛茨基、布哈林的理論錯誤。在政治與經濟關係問題上,著作中認為: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一個階級如果不從政治上正確處理問題,就不能維持它的統治,因而就不能解決它的生產任務,在這一意義上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解決政治問題,正是為了更好地完成經濟任務。托洛茨基排斥政治領導而強調從所謂經濟上看問題,是形上學片面性的表現。布哈林主張東抽一點從政治上看問題,西抽一點從經濟上看問題,把兩者機械地拼湊在一起,搞的是折衷主義。
在工會與國家關係問題上,著作中認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工會的最本質的東西是對工人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吸引廣大工人民眾參加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托洛茨基否認工會是共產主義學校,排斥國家組織和管理生產的作用,主張“工會國家化”,把它變成行政管理機關,是形上學片面性的表現。布哈林認為工會一方面是學校,一方面是國家機關,貌似全面,實為折衷主義。
這一著作把《哲學筆記》中辯證法、邏輯與認識論一致的原則作了具體發揮和實際運用,是十月革命後列寧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