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書名:八編經世類纂本六經圖作 者:宋·楊甲撰、明·陳仁錫編
出版項:明天啟六年刊本
完整度:完整
檔案格式:PDF
檔案大小:320MB(6個壓縮檔)
《六經圖》是世界最早刋印之地圖。
介紹
《六經圖》為大足人楊甲所撰。楊甲,字鼎卿,又字嗣清。宋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中進士。孝宗閱覽對策後不悅,只賜楊甲文職散官“文林郎”。後又貶為“嘉陵教授”。楊甲一生很不得志,但人品很高,“有聲西州”。楊甲的詩清新脫俗,張澍稱其“多不食人間煙火語”。他的文章也好,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制蜀時,請甲撰寫《成都修學宮記》和《成都縻(mí)棗堰亭記》。楊甲的最大成就,不在詩文,而在於撰寫成《六經圖》。
《宋史·藝文志》載:“楊甲《六經圖》六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五經總義類》載:“《六經圖》六卷,宋,楊甲撰,毛邦翰補正,載圖三百二十二。”據金應春、丘富科所著《中國地圖史話年表》稱:“1155年(南宋紹興二十五年)楊甲編著的《六經圖》中之《十五國風地理之圖》,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刋印的地圖”。這地圖比德國最早的印刷地圖早三百多年。楊甲竭一生之力,鑽研經學,將《詩》、《書》、《易》、《周禮》、《儀禮》、《春秋》中有關地理,繪製成圖,在地圖學中揚名於世界,為中華民族創造一大奇蹟。楊甲《六經圖》,據大足南山宋碑《何光震餞郡守王夢應記》載:陳爐峰在宋寧宗開禧年間(公元1205~1207年) 任大足 教授時,將其刻石,立於學宮。陳刻石時說:“此鄉先生之作,四方宜於此取正”(見《爐峰墓誌》)。宋理宗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王象之《輿地紀勝》,在《昌州碑目》中說:“《六經圖》碑在郡學,郡人楊甲鼎卿所著。”至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張澍署大足知縣時,到學宮尋碑,已不見蹤跡,可能是元末兵燹,或明末清初戰亂時毀損。大足因有楊甲其人感到驕傲,學宮失此圖碑,深感可惜!
楊甲晚年,寓居遂寧靈泉山,死後葬遂寧。舊《四川通志》和《遂寧縣誌》皆以甲為遂寧人,實誤。
內容簡介
明天啟六年刊,60冊,圖二卷。附六經圖六卷8冊,卽此書。流傳坊間的此系統的書有五經圖、六經圖、七經圖等,而此六經圖的版本亦頗多,然此本是最最清晰和高解象的。陳仁錫,長洲人,登天啟二年(一六二二)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崇禎七年(一六三四),升南京國子監祭酒,因病未上任,於崇禎九年(一六三六)病逝。『明史』將之入「文苑傳」中。陳仁錫的兒子陳濟生,著有『啟禎遺詩小傳』;陳濟生是復社成員顧炎武的姊壻,這更可見陳仁錫與復社的淵源關係及影響。黃道周為他寫的祭傳中曾特別提到此點:萬曆之末年,士習帖括,以學古為譏。公立兩社,引於古獲,於是婁東金沙壇坫相望,公起衰之力也。公立「陽山社」以後,三十年間,天下鉛槧之士,繄公是視;非公所命書,不置几案。即使公行其道,稱陳氏學,以變易天下,亦豈能翔賁如此哉!
他的主要著作有『皇明世法錄』與『陳太史八編類纂』。張溥曾受到他影響,而有『歷代名臣奏議刪正』一書。他的編纂『經世八編』,尤其總結了丘濬以降的經世類書,並下啟幾社陳子龍、徐孚遠等人的『皇明經世文編』。陳仁錫其實仍屬程朱學派的理學家,但劉宗周為他撰傳時已稱他為「經濟名臣」,可見他早已轉化為經世學家。馮應京也是如此,因此馮的『經世實用編』與陳的『經世八編』都是理學家轉化為經世學者的實例,而這兩人對二張(溥、采)與陳子龍、徐孚遠、顧炎武等都有直接、間接之影響。明末最主要的結社——復社與幾社,其經世思想的淵源脈絡,恐怕還是以承自馮應京、徐光啟、陳仁錫等這些人的影響來的最為直接深刻。『明史』將陳仁錫入「文苑傳」,恐亦與其經世思想不合傳統理學家的道德教化,或『大學衍義』聖王模式的外王思想有關,加上他與倡導實學的以文人為中心的兩社之關係,所以就被置入文苑傳中了。
陳仁鍚所編纂的『經世八編』,書名頗多。今藏中央圖書館的明末天啟年間原刊本,書名『陳太史八編類纂』,陳仁錫自序則稱『八編經世類纂』,目錄中則是書又名為『經世八編類纂』,以下即以『經世八編』為其簡稱。所謂的八編,乃是指:丘濬,大學衍義補。
唐順之(一五○七-一五六○),左編(案,即歷代史纂左編)
唐順之,右編(案,即荊川先生右編)
唐順之,稗編(案,即荊川先生稗編)
馮琦,經濟類編
章潢(一五二七-一六○八),圖書編
鄧元錫(一五二八-一五九三),函史編
馮應京,實用編(案,即皇明經世實用編)
所以筆者謂『經世八編』乃是丘濬以降經世書的總結,而其八編以丘濬的『大學衍義補』為首,也正與丘濬之補治、平二目的背景與心意相通,這復可見陳氏的見識。
此書據中央圖書館的藏本,共有二百八十五巷,其中卷一至卷七,系目錄與圖,可見此書卷帙的龐大。『經世八編』的編纂方式系將八書資料全部打散,而以陳仁錫自己的意思來重新分類編次,以系錄八編之資料,全書共有三十六類,所以謂之「類纂」。當然除了類纂,還有汰繁去冗的刪節,以及陳氏個人議論意見的加入。
陳仁鍚序此書是在天啟丙寅年(天啟六年、一六二六)時,陳氏此時正任職日講官,可見也是有為而作的一部教材書。據自序所言,八編之編輯系因:諸編皆有意籌當世之務,或博而寡要,或冗而多復,予總以題目,刪其泛濫,俾無錯用之參蓍,亦無捐之烏毒。則陳仁錫系以關乎「當世之務」者為一標準來行其刪節。這八部書皆有意獻於當世,但各家之背景與視野容或不盡相同,故陳氏即以此一「標準」而選擇此八部書,亦以此一標準而分類纂輯,刪繁汰冗。陳氏自序中又云:臣子無以獨至之孤行,誤天下蒼生,無以救敗之險,著亂乾坤平局,無以飲食之須樂,懈雲雷經綸,其於諸編,思過半矣!……故經世難言哉!
此處之「經世」,實即「籌當世之務」之義。是故陳仁鍚編纂此書,一以實用、致用為主,但其間仍有儒家思想鋪陳其間,其仍尊重儒家,這由目錄三十六類中以六經類居首可知,故其雖以求富、求強,「籌當世之務」為主旨,但仍重吏道,以民為本,亦重視禮樂教化,崇尚師儒。但在其編次與內容上,已顯見歷史上事功與才智型的人物,頻出現在書中,尤其是南宋重事功的浙東學派人物之比例已增多;而朱子等理學家則多置於禮類之下,因為在「經世」的範疇下來分類,他們只是師儒。此已可見理學在經世取向下,理學家這一型儒家被「經世化」的結果,即是他們的學問僅能在「經世」中被系於某一門類,而不能綜理一切,經綸萬有。故此書總的概念是「經世」。原來理學家依照「大學」八條目順序來編次的線性式外王思想系統,已然正式在陳仁鍚此書中,用新的分類及新的觀念系統貫穿其間,而取代之。
以圖解經,是宋人的一大創造.理學家以圖解《周易》,以圖解五經,楊甲等編撰《六經圖》,使後世以圖解經盛極一時.後世其書之流傳沿著兩條線索發展,一從昌州石本到信州碑本,一從程森刻本到吳繼仕刻本,再到四庫全書本.四庫全書收書本一種,而碑本則無存.新發現之碑本有拓片12大張,三百餘圖,與書本比較,無論圖與說,皆有不同.茲為述於後,以餉同道。
中國版畫簡目(二)
版畫 (print) 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並且通過製版和印刷程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