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和妖魔》

《公主和妖魔》

《公主和妖魔》一個純粹的童話故事,浪漫而美麗,驚險與溫情並存。適合國小高年級的讀者,在感受精彩故事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欣賞一下作者優美的文筆和如詩的韻律,這會是一筆很不錯的收穫。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公主和妖魔》公主和妖魔
很久以前,妖魔和人類一起生活在世界上,並且總是想盡辦法要消滅人類。美麗的小公主艾琳擁有一顆純真無瑕的童心,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愛。雖然有“已死去”的曾曾祖母的庇護,但妖魔還是抓去了公主。幸好有聰明勇敢的小礦工柯迪帶領所有的人一起戰勝了狂妄自大、自以為是的妖魔,奪回了人神共愛的小公主艾琳。

編輯推薦

《公主和妖魔》《公主和妖魔》

本書是暢銷一個世紀的兒童文學經典!書中喬治·麥克唐納向我們展示了一件能與天國媲美的東西,那就是“孩子的天性”——不受太多理性思考的羈絆,不被因循慣例所拘囿,純粹而大膽地去相信、去盼望、去熱愛的天性。主人公艾琳就是作者塑造出的一個典型的“孩子”,擁有一顆純真無瑕的童心……

精彩書摘

公主迷路

我已經說過,當這個故事開始時,艾琳公主大約八歲。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那是個雨天,霧靄籠罩著山巒,濃霧漸聚成雨滴,傾盆而下,落在老房子的屋頂上,雨水又順著四周的屋檐灑落地面。公主自然無法外出,她覺得
非常無聊,連玩具都無法使她開心。如果我有時間向你描述她擁有的哪怕是半數玩具,你就一定會感到驚訝,但現在你沒有那些玩具,你和公主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你不會對你從未擁有過的東西感到厭倦。看看這圖景吧——公主坐在小房間裡,天空般的屋頂在她頭上,邊上的一張大桌子上堆滿了她的玩具。如果畫家想把這圖景畫下來,我會建議他別去徒勞畫那些玩具。我甚至不願去描述它們,所以我想他最好也別試圖去畫它們。他可以做許多我用言語無法做到的事,但我認為他無法畫出那些玩具。不過,沒有人能比他更好地畫出公主本人了——她曲身靠在椅背里,耷拉著腦袋,手擱在腿上,愁眉不展,甚至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除非可以跑到外面被雨淋得渾身濕透,再特美妙地著涼一次,然後回來大病一場。
她坐在那兒,過了一會兒,她的嬤嬤走出了房間。

嬤嬤一走,公主稍稍提起些興致,她四處打量著。然後,她急急忙忙跳下椅子,從一扇門裡跑了出去。那不是嬤嬤先前走出去的門,而是另一扇設在一架稀奇古怪、被蟲子咬過的橡木老樓梯底部的門。那樓梯看起來好像從沒被人攀登過。有一次,公主往上走了六級樓梯,而今天,她有足夠的理由 想要知道那樓頂上會有些什麼。她往上跑呀跑呀,跑了很長一段路,直到她來到三樓頂上,才發現自己站在一道長廊的盡頭。她在長廊里跑起來。長廊兩邊儘是些門。那裡有好多好多門,她不願意打開任何一扇。就這樣,她徑直跑到了長廊另一頭,然後拐進又一條走廊,仍然滿滿的全是門的走廊。當她再一次轉彎時,她仍然看到許多門,於是,公主開始感到害怕了。好安靜啊!所有那些門裡一定藏著沒人的房間!還有雨水砸在屋頂上的巨大響聲,真是可怕!她轉身,飛快地跑起來,她的腳步聲與雨聲交雜迴響著。公主只想儘快跑到樓梯,回到她安全的小房間,但是她其實早就迷路了。她跑呀跑,拐了好幾個彎,開始擔心了。她很快確信自己迷失了回去的路。到處都是房間,但就是沒有樓梯!她的心跳得和她的腿跑得一樣快,大堆眼淚堵在喉嚨口 ……

作者簡介

喬治·麥克唐納(GeorgeMacdonald)是十九世紀初出生於蘇格蘭的著名詩人,他終身從事教牧工作,並且一生創作了許多詩歌和三十多篇小說,其中的兒童文學作品尤其被世人推崇。他被譽為“維多利亞時代童話之王”,創作了許多在西方家喻戶曉的童話作品,比如《公主和妖魔》、《北風的背後》和《聰明的女人》等。

譯者序

19世紀初,在蘇格蘭東北部風景如畫的農莊裡,有個身體孱弱但天資聰穎的小男孩。他經常生病,所以無法每天去學校上課。但鄉村生活並不讓他感到無聊,他喜歡騎馬、游泳,甚至看著山間的景色發獃。他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徒,除了嚴格遵循加爾文宗的教義規定,他們還盼望這孩子能成為家族的榮耀,將來去教堂做牧師。
男孩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長大後果真攻讀神學並終身從事教牧工作,不僅如此,他一生還創作了許多詩歌和三十多篇小說,其中兒童文學作品尤被世人推崇。這個男孩就是後來被譽為“維多利亞時代童話之王”的蘇格蘭著名詩人、作家喬治·麥克唐納(GeorgeMacdonald)。
雖然創作了許多在西方家喻戶曉的童話作品,比如《公主和妖魔》、《北風的背後》和《聰明的女人》等,但是,喬治·麥克唐納曾宣稱說,他不是為孩子寫這些故事的,而是為所有“像孩子一樣的人”寫作,不管這些人實際上是五歲、五十五歲,還是七十五歲。他還曾引用《聖經》中耶穌的話來強調,成為“像小孩子一樣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說:“只有當人們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子時,他們才能進天國。凡是自己謙卑得像小孩子的,他在天國里才是最大的。”在他看來,天國的“入場券”只有“像孩子一樣的人”才能得到。
那么,什麼是“像孩子一樣的人”呢?喬治·麥克唐納可不是一個喜歡花長篇大論來為此下定義的人。他在自己的童話故事中創作了一個又一個“像孩子一樣的人”,讓她們親自把童真的心靈活潑生動地展示給所有讀者。
在《公主和妖魔》中,主人公艾琳就是作者塑造出的一個典型的“孩子”,擁有一顆純真無暇的童心。艾琳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天真的熱愛,她常常向山坡上的野花問安,林間最平凡的溪水和露珠都能讓她為之驚嘆而喜悅;身為高貴的公主,她總是謙虛地與僕人和礦工們交朋友;她心存感恩又忠誠良善,為曾經許諾給小礦工的一個吻而牽腸掛肚……這些都使她成為人見人愛的“小天使”,她那個仙女教母似的曾曾祖母對她更是疼愛有加。雖然艾琳也有自己的缺點,但在作者筆下,她的確是個人神共愛的孩子。
不過,在喬治·麥克唐納的敘述中,艾琳之所以是個“真正的孩子”,更因為她能看到閣樓上的曾曾祖母、美麗的火玫瑰和皎潔的月亮燈,而這些,艾琳的嬤嬤露蒂和其他人都看不見。艾琳不僅能看到這些,而且她還特別信賴她的曾曾祖母以及她紡織出來的絲線,又因為這信賴,艾琳得到了力量去幫助她周圍的人。
“像孩子一樣的人”能夠感覺到許多大人無法感覺到的東西,看到一些成年人看不到的現象,繼而又能去感悟這些被大人們認為是“不可理喻”的事情,並且一以貫之地在行動中依靠它。在喬治·麥克唐納看來,這樣的人可以是像艾琳那樣的8歲孩子,也可以是像柯迪母親那樣的中年婦女,甚至,艾琳滿頭銀髮的曾曾祖母也依然是個“年紀很大的孩子”,關鍵不在於年齡,而在於心靈。
在他所有的童話故事中,喬治·麥克唐納向我們展示了一件能與天國媲美的東西,那就是“孩子的天性”——不受太多理性思考的羈絆,不被因循慣例所拘囿,純粹而大膽地去相信、去盼望、去熱愛的天性。
1872年,喬治·麥克唐納已是好幾個孩子的父親時,他創作了《公主和妖魔》。大概在此前40年左右,當他自己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有一次,他在聽牧師講道時覺得非常困惑。禮拜結束後,他跑去問那牧師:“先生,您說是上帝預先指定了他的選民,那么,人類自己的努力都是毫無用處的嗎?”牧師肯定了他的問題,因為根據加爾文宗的正統教義,人的得救與否是由上帝預定的,與個人的努力完全沒有關係。聽了牧師的回答後,他先愣了一陣子,然後就難過地哭了。牧師不解,問他:“你不是已經受洗成為教徒了嗎?這表明上帝已經揀選了你,還有什麼好難過的呢?”他抹著眼淚,說:“可是還有許多人沒有被上帝選到,他們又該怎么辦呢?”
有許多人沒有被上帝選到,他們該怎么辦呢?——牧師無法回答他的問題,神學院和隨後的教牧生涯也沒能給他一個確切的回答,但小男孩喬治已經認定,只要人們能重拾“孩子的天性”,能夠突破猜忌與懷疑去相信、去盼望、去熱愛,天國就一定不會拋棄他們。就這樣,他把自己對人類無私的愛都編織進了隨後的一次次演講、一篇篇詩歌和一個個童話故事裡,希望有更多人能成為“像孩子一樣”配進天國的人。
今年,喬治·麥克唐納已經逝世100周年了。初秋的一個午後,大雨如注,我正在浙北一個翠竹蔥鬱的山村中校對翻譯好的《公主和妖魔》。雨後,我走出小屋。陽光把山林照得異常澄澈,我覺得自己仿佛正是行走在蘇格蘭鄉間小道上的麥克唐納,或者是那被絲線牽引著,走出國王房子,來到大山裡的艾琳公主。我心裡充滿著感激之情,就對著竹葉上如鑽石般閃爍的水珠說:
“謝謝麥克唐納,謝謝艾琳,也謝謝你,小水珠,是你們拂去了許多人心靈上的灰塵,讓我們看到自己心裡的妖魔,也是你們教會我們去學習如何重新成為一個孩子,如何重新抬起我們的——愛與盼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