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喬治·麥克唐納(George MacDonald,1824~1905)為蘇格蘭作家,一生中創作了三十多部小說,被譽為維多利亞時代童話之王“。其作品多以蘇格蘭生活為題材。1855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長篇悲劇詩《里里外外》,受到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斯利和廣大讀者的讚賞。1858年,發表了《幻影》,五年後又推出了《大衛·愛爾琴布洛德》。1871年,他發表了自己最著名的兒童讀物《北風的背後》。他專為兒童所作的作品,除《公主和妖魔》外,還有《拉納德·巴內曼的童年》(1871)、《古塔·珀查·威利》(1873)和《聰明女人》(1875)。1877年,以連載形式開始發表另一部優秀兒童作品《公主和柯迪》。他的作品至今十分暢銷,與 《魯濱遜漂流記》、 《小人國與大人國》、 《寶島》和《愛麗思漫遊仙鏡》並列為英國兒童古典文學名著。
在麥克唐納的世界裡,人性一直就是被關注的中心。他始終相信,充滿情感的心靈就是打開整個世界的金鑰匙。。
人生經歷
喬治·麥克唐納出生於阿伯丁郡西部亨特鎮的一個農民家庭,他的曾祖父是一位吹奏藝人,參加過1746年在卡洛登戰役保衛查爾斯王子的戰鬥。喬治八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再婚。繼母很慈善。喬治和三位兄弟的溫和態度和優秀品質也使繼母高興。最初,這個身體羸弱的孩子是在鄉村國小里接受的教育,在那裡,蓋爾語神話和舊約故事到處流傳,小麥克唐納也深受這些神話的影響,就像他筆下的馬車夫的兒子小鑽石,對幻想的世界非常著迷。40年代初,他來到了阿伯丁郡大學深造,得到了道德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學位(後來他被公共機構授予榮譽博士的頭銜)。1850年,他通過艱苦的學習成為了英格蘭阿羅丁市的一名牧師。可是,他不願像教會權威所期望的那樣,去做教條的布道--他在一次布道中認為異教徒也能受到拯救。教堂的一些副主祭提出要減少他的薪金。因此,在成為牧師三年後,麥克唐納辭去了職務到曼徹斯特。他租來一個大廳,在那裡講道,並幫助建立一個婦女學院。他在那裡執教數學、科學和英國文學。他擯棄了他學習過的那些固有的教義,並且越來越相信,神的存在並不是為了發布那些所謂的神的旨意。他認為,以上帝的名義選擇喜歡什麼人或者不喜歡什麼人,都是那些神學家們的自以為是,每個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他們會犯錯誤,但也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得到救贖。在他後來寫作的《輕輕公主》中,輕輕公主正像一個背負著“原罪”的人,從出生的一刻就遭到了不幸的詛咒,但,通過願意為她犧牲生命的王子,她找到了拯救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學會去愛別人,並且在愛與被愛中解除了自身所受到的禁錮。而在《白晝男孩和夜女孩》中,巫婆正像某些神學家所做的那樣,想要把黑暗和光明徹底一分為二,但她卻無法讓從小就不知道黑暗是什麼的白晝男孩停止對黑暗的好奇和恐懼,更無法讓從小就被禁止見到光亮的夜女孩停止對光明的渴望和憧憬。最後,白晝男孩和夜女孩在彼此相愛後發現了“一個比我的夜晚偉大,比你的白天更偉大的白天” ,他們也終於能夠擺脫巫婆的控制,找到了自由和幸福。。。1851年,麥克唐納和他在神學院時就定下婚約的伴侶——路易莎·鮑威爾(Louisa Powell)正式結婚。這個與麥克唐納攜手度過了餘生的女人,一共為他養育了六個兒子和五個女兒。其中一個兒子後來也成為了作家,並為他父親寫了傳記。婚後的一段時間裡,麥克唐納靠從事教學和寫作來供養他的父母。儘管當時他在寫作上已經小有名氣,但他仍經常要靠朋友的捐助度日。幸運的是,麥克唐納的朋友很多。這段時間,他開始寫詩, 185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戲劇長詩《內外》,以婚後的愛情和誤會為主題。該書得到包括坦尼森、拜倫夫人和查爾斯·金斯萊等人的稱讚。1857年他出版了一本詩集。他和家人在南方海岸的哈斯丁斯定居了一段時間。他們認為那裡的空氣有助於他的肺部健康。在那裡他開始寫作童話,即他在兩個月內所完成的《幽靈》於1858年10月出版,麥克唐納以五十英磅出售了著作權。
在海斯丁斯生活了三年之後,他的一家搬到倫敦,先是住在布盧姆斯伯里,後來住在雷金公園附近。麥克唐納成為貝德福德學院的英國文學教授。他在學院的薪金並不多,但是正規而穩定。在這期間,他努力從事寫作,以期能寫出像《幽靈》這樣的成功作品。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他發現自己有給大家講故事的天才。他的當傳記作家的兒子格雷威爾寫道:“這些故事簡明生動。孩子們沖向他的膝蓋和椅子,或把媽媽的膝蓋和她腳前的小凳作為座位。”包括《輕浮的公主》和《巨人的心》在內的幾個故事被選入鬆散小說《阿德拉·凱思特》(1864),由麥克唐納出版。這些故事後來又在《周鏇於仙女之間》(1867)重新發表。《周鏇於仙女之間》是一本故事集,其中包括《金鑰匙》。
在這期間,麥克唐納和約翰·拉斯金及查爾斯·勒特威奇·道奇森結成了朋友。他的子女很喜歡和他們作伴。1863年,道奇森把手稿《愛麗絲漫遊仙境》給麥克唐納家閱讀。看看是否有出版價值。這一手稿得到他一家的讚賞。
1868年,倫敦出版商亞歷山大·斯特雷漢開始創辦一兒童雜誌,名為《兒童好詞語》。第一期上有麥克唐納創作的連載故事《在北風的背後》。1871年,斯特雷漢把它以書的形式單獨出版。1869年,麥克唐納成為該雜誌的編輯。但不久他放棄了這一職位,主要原因是回拒朋友的來稿而感到尷尬。從1870年到1871年間,他的《公主和妖怪》在該刊連載。
19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早期,麥克唐納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一些是兒童故事。《蘭納德·巴納門的童年》(1871)描寫了一位蘇格蘭兒童生活。《戈特·珀查·威利》(1873)描寫一位聰明機智的男孩發現了一處藥泉。《英明的女士》(1875)講述了兩位可怕的兒童和他們的新生。這些故事沒有什麼明顯特色。《公主和柯迭》(最初於1877年以連載的形式刊出)成了一本傑出的兒童讀物。《吉別爵士》(1897)描寫一位流浪街頭的阿拉伯人的發跡。該書在兒童中有廣泛的讀者。他創作的最後一本兒童書是《強烈地震》(1991),描寫一位在地震中失去了母親的小孩受人虐待的恐怖情況。 麥克唐納曾宣稱“我不是為孩子而寫,而是為孩子般的天真而寫,不論這種天真是出於五歲、五十歲還是七十五的人。”他利用童話進行說教這一點很像漢斯·安徒生。他說“童話不是寓言”。他讓讀者自己去領會他作品中的意義。他說“你能為讀者所盡的最大的努力,除了喚起他們的覺悟之外,就是不要由作者提出事情讓讀者去想。而是要在讀者身上喚起事物,或者說讓他們自己想自己的事。”人們對他的著作意見分岐頗大。他的欽佩者包括吉爾伯特·基思·切斯特頓和克利弗·S·劉易斯。他們回溯自己的宗教習俗的根源在於青少年時期閱讀了《幽靈》一書。劉易斯的作品在福音派美國人中的流行導致在同行內對麥克唐納熱的復活。另一方面,許多20世紀的讀者受到《幽靈》、《莉莉斯》和其它一些故事中浮華的性象徵主義的困擾,也受到一些作品如《巨人之心》的悲傷主義的困擾。他的《公主和科迭》的悲傷結尾當然會引起讀者對作者的世界觀的猜疑。然而他寫作的質量和巨大的想像力使他的作品歷久不衰,對兒童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19世紀70年代,麥克唐納收到了一個來自美國的教學演講的邀請。在那裡他得到了包括R.W.愛默生在內的作家和觀眾們的熱烈歡迎。同時,一個待遇優厚的政府職位也向他發出了邀請,但他沒有接受。 1877年,維多利亞女王授予他英國皇室養老金。可是,糟糕的健康狀況又一次折磨著他,使得他被迫改變主意,轉而去國外尋找更加溫暖的住所。偏偏在這時,他的一個女兒也生了病,不得不去義大利治療。這個女兒是麥克唐納最喜歡的一個孩子,當時正值二十幾歲的青春妙齡,可惜的是,這個和父親一樣敏感而聰慧的女孩,最終因為病重不治,早早地就離開了人世。這是麥克唐納人生中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打擊,然而,緊接著,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此之後不久,他年僅十五歲的兒子又匆匆離世,他因此消沉了好一段日子,為了療養身心的傷痛,1880年,他來到了勃丁格爾(Bordighera義大利地名,冬季遊覽勝地—譯註),並在那裡度過了從1881年到1902年的大部分時光。他曾經稱呼他在義大利的家為——“英國人的天堂”,因為他和妻子經常在這裡舉辦音樂會,並進行社交活動。在女兒走後,妻子成了麥克唐納最大的安慰,在她溫柔的鼓勵下,他又拿起筆,寫作了一些更為深沉而具象徵意味的作品,包括《格蘭特太太》(Donal Grant,1883),以及道德寓言《莉莉絲》(Lilith,1895) 。。。。
麥克唐納最喜歡的一句話來自德國哲學家詩人諾瓦利斯——“我們的生活不是夢境;但它應當,也許就會成為夢中的世界。。。”這句話他曾在《夢想家》、《利利絲》、《徵兆》及其它一些作品中引用。他還寫道:“我們離那些無形的事物比離有形的事物更近些。” 他相信,心靈是打開整個世界及人生的鑰匙,每一個人都在回家的旅途上。正是抱著這樣的信念,他平靜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雖然兒女們都早於他離開人世,他又在七十四歲的高齡,因為中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可他仍然堅持用筆記錄著自己的思想。。。
1902年,在金婚紀念的第二年,他的妻子去世了。這次打擊讓年邁的麥克唐納大病了一場,雖然他相信妻子並沒有真正離開自己,而只是回到了“北風背後的國度”,可他的身體卻再也沒有恢復元氣,失去愛人的麥克唐納回到了英格蘭,1905年,他在一個偏僻鄉村中靜悄悄地去世。他的遺體被火化後送到勃丁格爾,葬在他妻子的身邊。直到今天,在阿伯丁郡的刀鼓墓地還建有喬治·麥克唐納的紀念館。 《老人日記》(The Diary of an Old Soul)在他死後,於1965年第一次發表。這本書生動真實地記錄了麥克唐納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中,每天的思考和每一個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