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演: 達斯丁·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上 映: 1979年12月19日 ( 美國 )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評 分: 7.5/10( 6341票 )
類 型:劇情
分 級:芬蘭:S 澳大利亞:PG 英國:PG
影片簡介
本片由導演羅伯特·本頓親自改編艾弗里·科爾曼的同名小說而成,是一部反映單親家庭問題的傑作。曾獲得第五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五項金像獎。描述泰迪和瓊安這對夫婦,他們育有一子比利。泰迪是一個事業心強的人常因工作放棄與妻兒的團聚,瓊安終於提出與他離婚,兒子留給他撫養。泰迪對父兼母職一事手忙腳亂,後來不得不放棄工作,選擇家庭,與兒子相依為命的親情確實感人。本片反映出當時七十年代令人側目的新生事物的單親家庭的種種問題。
劇情介紹
泰德·克雷默是一位廣告職員,他整天忙碌而無暇照顧妻子喬安娜和6歲的兒子比利。然而有一天,厭倦了整日忙碌家務事的喬安娜終於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拋下丈夫和兒子離家出走。
泰德的生活驟然間陷入了混亂之中。他無法兼顧繁忙的工作和照顧孩子兩件事,經常遭至上司和兒子兩方面的不滿。幸而有鄰居泰爾瑪幫忙,總算還能對付過去。泰德父子倆相依為命地生活著。漸漸地父子倆已是親密無間,難以分離了。在一次遊玩中比利不慎弄傷了眼睛,泰德抱著兒子瘋狂地跑到醫院。手術時,泰德緊緊地守在兒子身邊寸步不離。轉眼間一年多過去了,泰德忽然接到喬安娜的電話,兩人在一家餐館見了面。如今喬安娜已是收入豐厚的設計師,她前來紐約是想獲得比利的撫養權,兩人不歡而散。一場官司不可避免。然而就在此時,泰德卻不幸失業。他幾經努力,終於在二十四小時內又找到了一份工作。
在法庭上,雙方的律師全都咄咄逼人。雖然有泰爾瑪出庭作證說泰德是位好父親,法官還是把監護權判給了喬安娜。為了避免給比利帶來影響,泰德放棄了抗訴,但泰德在法庭上的陳詞也已經打動了喬安娜。父子倆分離在即,倆人在一起做最後一頓早餐。就在等待中,喬安娜打來了電話,她見到了泰德,告訴他自己改變了主意,不再要求獲得比利的監護權了。泰德父子終於不必分離了。
導演介紹
羅伯特·本頓,美國電影導演兼作家,1932年9月29日生於達拉斯附近的瓦薩哈卻。曾在德克薩斯大學求學,早年給雜誌撰稿,後擔任《老爺》雜誌美術設計。1966年起和戴維·紐曼合寫百老匯劇本,次年即順利地進入電影界,二人又合寫了電影劇本《邦尼和克萊德》(即《雌雄大盜》 )。這個劇本獲得1967年奧斯卡最佳原著電影劇本金像獎提名。1972年本頓導演了自己參加編劇的《倒霉公司》,把自己的舞台劇《啊,加爾各答》改編為電影劇本。同年編劇的《什麼是走運的先生》獲得美國電影劇作家公會的最佳喜劇電影劇本獎。他的這些影片都以表現蠛但其中也有抒情氣息。1979年,羅伯特·本頓編導的《克雷默夫婦》獲得五項奧斯卡金像獎,其中本頓就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兩項金像獎。美國電影導演公會也因本片授予本頓以最佳導演獎。演員介紹
達斯汀·霍夫曼個人資料性別:男
生日:1937年8月8日
國籍:美國
地域:歐美
身高:170cm
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1955年畢業於洛杉磯中學後考取聖塔莫尼卡城市學院但因為成績差一年後被迫放棄學業 輟學前霍夫曼選修了表演課理由從別人那裡聽說“沒有任何人會連表演都不及格”
再後來霍夫曼又到洛杉磯音樂學院深造接受了一些藝術方面訓練由於不願意上班不想為別人服務最終決定踏入表演領域還帕薩德納劇場接受過為期2年表演訓練。
塑造人物方面霍夫曼以戲路寬廣和善於把握人物複雜性格而著稱那種認真敬業工作態度贏得了人們尊敬主要電影作品包括《午夜牛郎》 (Midnight Cowboy1969)、《約翰和瑪麗》(John and Mary1969)、《畢業生》(The Graduate1967)等1969年因《畢業生》獲英國電影學院頒發最佳男演員獎;1979憑《克萊默夫婦》獲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1988年憑藉《雨人》 (Rain Man)獲第6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1996年獲英國影視學院頒發終身成就獎。
性別:女
生日:1949年6月22日
地域:歐美
身高:168cm
梅麗爾·斯特里普(Meryl Streep)於1949年6月22日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一個叫薩米特小鎮。1977年梅麗爾出演了首部影片《朱莉婭》 (Julia)也因為該片中突出表現而名聲大振1978年又出演了為獲得第一次奧斯卡獎提名影片《獵鹿人》 (The Deer Hunter)並因為1979年《克萊默夫婦》 (Kramer Vs. Kramer)和1982年《蘇菲選擇》(Sophie's Choice)中傑出表演而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榮譽面前梅麗爾一直保持清醒頭腦從來沒有讓自己頭腦發暈也沒有因為取得成績而沾沾自喜接下來10年裡又主演了諸如《施活遭遇》 (Silkwood)、《迷失愛河》(Falling in Love)、《用我們雙手》(In Our Hands)、《Plenty》(誰可相依)、 《走出非洲》 (Out of Africa)、《心痛》(Heartburn)、《菊花》(Ironweed)和《黑暗中哭泣》(A Cry in the Dark)等優秀影片確立了世界影壇地位。
幕後製作
本片反映單親家庭問題,獲得第5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五項金像獎。本片反映出七十年代美國出現的單親家庭以及由此引起的種種問題,題材嚴肅但處理不失幽默筆觸,演員表演非常到位,極其自然。耶魯戲劇高材生斯特里普親自改寫了法庭戲的台詞,使得霍夫曼極為不滿,認為她搶風頭。
影片段預告絮
著名的冰淇淋場景中,比利為了向父親挑戰,跳過晚飯的正餐直接去吃餐後甜點,完全是達斯汀·霍夫曼和賈斯汀·亨利的即興演出。導演羅伯特·本頓很喜歡這一段,於是把它保留在電影裡。
凱特·傑克森原定扮演喬安娜·克萊默,她承認出演《查理的天使》 (Charlie's Angels,1976)是妨礙她接受這個角色的最大原因。
達斯汀·霍夫曼個人就經歷過離婚,在電影中貢獻出很多自己的感覺和對話。導演羅伯特·本頓想在編劇名單中加上他的名字,但是達斯汀拒絕了。
晚會上達斯汀·霍夫曼出其不意吻了一下的女人,她的名字是Ingeborg S?rensen,一個前挪威小姐和花花公子的遊伴。
瑪麗爾·斯特里普最初是扮演托德一夜情的情人,最終由喬貝斯·威廉扮演。當凱特·傑克森完全無法認同和接受喬安娜這個角色時,就讓斯特里普接替了她。
穿幫鏡頭
連貫性:比利不吃晚飯吃起了冰淇淋,火冒三丈的托德把他抱起來從廚房走到起居室,比利手上的勺子不見了。
連貫性:托德的工作面試是在聖誕節晚會辦公室的下午四點,但辦公室外的曼哈頓島正沐浴在中午的陽光之中。
影片評論
這部片子除了演技真的乏善可陳。在我看來,《克萊默夫婦》為鼓吹女權主義運動所做的的工作甚至更加重要。影片講述的故事很普通,一心撲在工作上的達斯汀·霍夫曼對家庭婦女梅麗爾·斯特里普關心不夠,導致她拋夫棄子憤而出走。霍夫曼只能一個人帶兒子,在經歷了種種混亂生活之後兩人的生活剛剛步上正軌,而霍夫曼因為要帶孩子經常耽誤工作,被公司炒了魷魚。此時經歷了心理治療並找到了工作的斯特里普突然出現,並為了要回孩子的監護權而將霍夫曼告上法庭。雖然霍夫曼敗訴,但斯特里普終於意識到父子情深,決定不再硬把孩子帶走。影片正面刻畫的是以霍夫曼為代表的中產階級男人的問題:婚姻的七年之癢、工作和家庭的關係、父子關係等等,而隱含的敘述則是以斯特里普為代表的千千萬萬美國家庭婦女們在女權主義感召下,走出家庭而去尋找自我的意義。兩段敘事在最後的法庭合二為一。分離之後的舊情復燃使得對簿公堂的夫妻倆的對手戲各種精彩,劇本設計的不錯,然而表演絕對一流。這一段的剪輯尚可圈可點,避免了二十分鐘法庭戲的冗長。諸多細節的前後對應上上也達到了好萊塢的編劇技術標準。
然而說這些並無益於這部影片折射的社會心理意義。1978年越戰反思電影一統天下之後,科波拉不幸地被擠到了1979年。這個時候美國人民真的太需要心靈的撫慰了。於是這種標準的中產階級價值觀念的家庭情節劇作為療傷的良藥應運而生。正如劇中人物,雖然曾經犯下錯誤,雖然曾經迷失自我,然而家庭和愛是化解這一切的良藥。所以我絲毫不意外最後的Happy Ending,美國大城市的街頭依舊繁忙,這種迴避毋寧說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於是吵架或者離家出走,以及淘氣的孩子變成了生活的主角,因為戰爭畢竟在半個地球以外,真實的還是自己的小日子。
媒體報導
1979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部大明星小製作的《克萊默夫婦》取得了完勝,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四座沉甸甸的小金人把如日中天的弗朗西斯·科波拉大導演拉下了馬。當之無愧的越戰電影No.1《現代啟示錄》僅以兩個技術獎項草草收場。同年法國人頗具深意地把金棕櫚頒給了科波拉,然而這也絲毫無益於《現代啟示錄》的票房慘敗。儘管科波拉由此被與第一位電影大師格里菲斯相提並論,但《現代啟示錄》的失敗並非如當年《黨同伐異》那般過於超前,而是完全輸給了不願再次正視越戰傷痛的美國人民。《克萊默夫婦》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說一句它“撫慰了美國人民受傷的心靈”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