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先知沙與沫》](/img/8/47f/nBnauM3X4cjN1cTOygTMwUTM3ITMyYTO3UDOwADMwAzMxAzL4E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紀伯倫以獨樹一幟的散文詩創造了“紀伯倫風格”:融詩歌的精煉、音樂的節奏與散文的靈動於一體,既有理性思考的嚴肅與冷峻,也有詠嘆調式的浪漫與抒情。
《先知》是紀伯倫的巔峰之作,探討愛與美、生與死等生命的奧秘。歐美評論家把《先知》和泰戈爾的《吉檀迦利》並稱為東方最美妙的聲音。紀伯倫稱之為“我的第二次誕生,第一次洗禮”。
《沙與沫》用格言闡釋生命、藝術、愛情、人性,以“沙”“泡沫”喻人似沙般微小、事物如泡沫般虛幻,寓意深刻,充滿智慧,音韻妙曼,宛如天籟。
前言
紀伯倫一八八三年生於黎巴嫩山。十二歲時到過美國,兩年後又回到東方,進了貝魯特的阿希馬大學。
一九○三年,他又到美國住了五年,在波士頓的時候居多。此後他便到巴黎學繪畫,同時漫遊了歐洲,一九一二年回到紐約,在那裡久住。
這時他用阿拉伯文寫了許多的書,有些已譯成歐洲各國的文字。以後又用英文寫了幾本,如《瘋人》(The.madman,1918),《先驅者》(TheForlerunner,1920),《先知》(The Prophet:,1923),《人子的耶穌》(Jestus the Son ofMan,1928)等,都在紐約克那夫書店出版。——《先知》是他的最受歡迎的作品。
關於作者的生平,我所知道的,只是這些了。我又知道法國的雕刻名家羅丹稱他為二十世紀的布萊克;又知道他的作品曾譯成十八種文字,到處受到熱烈的歡迎。
這本書,《先知》,是我在一九二七年冬月在美國朋友處讀到的,那滿含著東方氣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麗的文詞,予我以極深的印象!一九二八年春天,我曾請我的“習作”班同學,分段移譯。以後不知怎么,那譯稿竟不曾收集起來。一九三○年三月,病榻無聊,又把它重看了一遍,覺得這本書實在有翻譯的價值,於是我逐段翻譯了。從那年四月十八日起,逐日在天津《益世報》文學副刊發表。不幸那副刊不久就停止了,我的譯述也沒有繼續下去。
今年夏日才一鼓作氣地把它譯完。我感到許多困難,哲理的散文本來難譯,哲理的散文詩就更難譯了。我自信我還盡力,不過書中還有許多詞句,譯定之後,我仍有無限的猶疑。這是我初次翻譯的工作,我願得到讀者的糾正和指導。
目錄
冰心序/002
編者序/004
先知/001—005
沙與沫/107
船的到來 /002
愛/010
婚姻/014
孩子/016
施與/018
飲食/022
工作/025
歡樂與悲哀/030
居室/032
衣服/036
買賣/038
罪與罰/040
法律/046
自由/049
理性與熱情/053
苦痛/056
自知/058
教授/060
友誼/062
談話/065
時光/068
善惡/07l
祈禱/073
逸樂/076
美/080
宗教/084
死/087
拔錨啟航/090
導語
當真和善以如此美的方式道出,難道還需要將它們納入某種理論的範疇去進行詮釋嗎?每一位讀者都不僅像汲取陽光空氣那樣自然地去品味紀伯倫的智慧和境界,去體驗自己內心的渴望與滿足。
本書是收錄紀伯倫的兩篇散文詩——《先知》和《沙與沫》。紀伯倫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裁的作家,《先知》是紀伯倫的巔峰之作,主人公為即將乘舟回歸東方故園的智者,他在臨別贈言中論述愛與美、生與死、罪與罰、婚姻與家庭、法律與自由、宗教與善惡、理智與熱情等一系列社會人生問題,充滿哲理,用喻新奇,具有東方色彩。《沙與沫》用格言闡釋生命、藝術、愛情、人性,以“沙”“泡沫”喻人似沙般微小、事物如泡沫般虛幻,寓意深刻,充滿智慧,音韻妙曼,宛如天籟。作者並自繪寓意深刻、情調浪漫的插圖。
兩篇均由冰心先生所譯,筆調細喊憂愁,文字輕靈雋永,形神俱備地傳譯出了紀伯倫散文詩的神秘與妙曼。
摘錄
船的到來
這條小溪僅剩下一次轉變,之後在這林間只作一聲低語,便奔向你那裡,化作無邊大洋中的一自由涓滴。
年值韶華,被主所選、為主所愛的穆斯塔法,在奧法里斯城等了十二年,等待著他的船到來,以便載他歸返他出生的島上去。
在第十二年的四月,即收穫之月的第七天,他登上城牆外的小山,放眼向大海望去,只見他的船披著霧靄駛來。
此刻,他的心境豁然開朗,歡悅之情遠遠地飛越大海。他閉上雙眼,在靈魂的靜殿中祈禱。
當他從小山上走下來,忽覺一陣憂思襲上心頭,他暗自想:我怎能心無惆悵,安然地離去呢?
我在這座城郭里度過的痛苦白天是漫長的,我所度過的孤寂之夜是漫長的。誰能夠與自己的痛苦和孤寂毫無遺憾地分手呢?
在這條路上,我撒下了多少精神的顆粒!
有多少我所喜愛的孩子,赤身裸體地跪在它的山丘之間!因此,我不能毫無負擔、毫無痛苦地離開它。
今天,我脫下的不是一件外衣,而是用我們雙手撕下的自己的一塊皮。
今天,我不是把一種想法丟在了身後,而是丟棄了一顆用飢餓和乾渴浸透的甜蜜之心。
但是,我不能再久留了。
呼喚萬物前往的大海在召喚我,我必須揚帆起航了。
雖然我夜下的歸思仍灼熱似火,可如果再呆下去,卻要凝固、結晶、模化了。
我多么希望能夠帶走這裡的一切,又有什麼辦法呢?
唇和舌是聲音的雙翅,而聲音飛走時卻不能帶著雙翅,只能獨自去覓尋以太。
如同鷹不能帶著巢,只能獨自飛過太陽。
現在,穆斯塔法行至丘山腳下,轉身向著大海,看見他的船正向港口靠近,船頭上站著來自故鄉的水手。他向他們發出由衷的呼喚:
媒體推薦
紀伯倫是阿拉伯現代文學生命中的第一縷芳馨,他使阿拉伯文學得以在不朽的世界文學的土壤中紮根,使阿拉伯從事筆耕的人中產生出一位東方和西方都為之驕傲的、不朽的、世界性的作家。
——伊薩·納歐里士(《旅關派文學》作者)
如果一個男人或女人讀了《先知》這書,不安靜地接受一位偉人的哲學,心中不唱著涌自內心的音樂,那么,這個男人或女人就生命而言,確已死亡。
——《芝力口哥郵報》
你是東方刮來的第一陣風,從根本上掃蕩著兩方。但是,你帶到我們海岸的只是鮮花。
——西奧多·羅斯福(曾任美國總統)
《先知》是數百年來東方送給我們的最美好的禮物
——加魯金(曾任法國《加利默之家》東方部主任)
基本信息
著者紀伯倫|譯者:冰心
市場價: ¥16 元
ISBN:9787536048973
出版社:花城
2007-03-01 第1版
2007-03-01 第1次印刷
開 本:32開
頁 數:171頁
類 別: 文 學 -> 外國文學 -> 外國文學-各國文學
作者
![卡里紀伯倫](/img/c/3ce/nBnauM3X2IzM4QTOyIDOxITO2ITM0IDO5MzMwADMwAzMxAzLyg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是黎巴嫩阿拉伯詩人、作家、畫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現代小說、藝術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性和東方精神,不以情節為重,旨在抒發豐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