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與實學及其現代價值》

《儒學與實學及其現代價值》

《儒學與實學及其現代價值》是一部由齊魯書社出版的哲學理論類讀物。

《儒學與實學及其現代價值》儒學與實學及其現代價值
儒學與實學及其現代價值

【作 者】:張樹驊宋煥新主編
【叢編項】:無
【裝幀項】:平裝 32 / 654
【出版項】:齊魯書社 / 2007-9-1
【ISBN號】:9787533318710 / 7533318714
【主題詞】:哲學/宗教哲學-哲學理論

書籍介紹

“儒學與實學及其現代價值”國際學術討論會於2006年8月11日至13日在曲阜師範大學日照校區召開。來自韓國、馬來西亞和中國各地的九十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次大會。大會收到論文八十餘篇。大家圍繞著全球化視野下儒學的現代價值、和諧社會中的儒學功能、實學及其與儒學的關係等展開了深入研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書是這次大會的論文集。

本書目錄

關於中國實學歷史地位的理論思考(代序)
儒學與做人
儒學:在基督教與佛教之間——儒學與人類中心主義、非人類中心主義管見
儒學的生命力何在?
儒學過去未來走向:從多元到多元論要
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意義
試論中國傳統文化當代詮釋路徑與“創造轉化”說
儒家學說的主導精神對民族文化的影響
反古思潮的“反古邏輯”批判——附論經濟決定論的“崇古邏輯”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的走向
2005年中國大陸的儒學言說及其策略與路徑
儒學與宗教對話
從中國基督徒倫理意識的“疏離”看儒家倫理的主位性——以孟子與保羅為例分析儒學與基督教的“異質性”
中國哲學之“境界”論及其現代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理想社會觀
從君權思想看先秦儒家道德的理想性與功利性
試論儒家倫理對中國古代兵學思想的影響
《周易》定性問題新探
試論儒家的德性觀念及其關於“人”的文明教養觀
法的視角:舜之“腐敗”論再討論
傳承中華倫理建設和諧文化
孔子仁學的現代意義何以可能?——依據生活儒學的闡明
孔子仁愛觀再認識
《論語》中的“仁”與孔子仁學的內涵
程顥的仁學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儒家仁學及現代開展之困惑論綱
黃宗羲仁學觀初探——梨洲《孟子師說》解讀
略論孝道及其當代價值
忠孝概念的現時代意義
《鹽鐵論》之孝養觀研究
儒學的憂患意識與社會和諧
協和萬邦——《尚書》與中國上古“貴和”的政治智慧
中國傳統“和心”教育思想與現代和諧社會
儒家的社會穩定和諧與發展思想
儒學傳統與當代和諧社會建設
郭店楚墓儒簡和諧思想初探
略論儒家思想對建設和諧社會的啟示
張載——中國古代和諧思想的集大成者
和諧思想的現代語境
儒家思想對於促進和諧的價值探析
植根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
建立和諧社會要以誠信為本
儒家“中和”思想的現代價值
試論孔子的信譽思想
論強化企業誠信文化建設
挖掘儒家誠信資源構建社會誠信體系
誠信是社會和諧的道德基礎
論儒家誠信道德的意蘊和價值
先秦儒家榮辱觀及其現代價值
論儒學的宗教化與政治化
儒家的養民富國思想探析
儒商的歷史及現實意義探求
論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觀及其現代意義
孔子辯證法思想探賾
孟子正義民本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儒家“均平”分配思想的再評價
試論儒家以“天”說“誠”的理論意義
從孟子的“寡慾”說到荀子的“養欲”說——儒家新義利觀之形成及其價值
略論韓愈對孟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張載禮學結構功能的三個層面及其重心
陸王經學特色論
胡適與儒
中國“踐形”“實踐”概念與以實踐論為重心的哲學——中國哲學史的“實學”走向及其思想脈絡
中國實學研究的現狀、問題與前景
“實學”的界定及其建構方法——兼評《中國實學文化導論》
對實學的哲學詮釋
中庸與實事求是——兼及儒學與實學的關係
儒學與實學關係之探討
樸實的志向
經世傳統與現代人文精神的建構
李覯實學對其文學思想的影響
陸九淵的實學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論朱升實學思想對宋儒的超越
王陽明實學思想新探
明中葉理學轉向及其意義管窺
論明清實學的近代走向——以黃宗羲實學思想為例
聖人死了:戴震關於儒學治學指歸的辨析
論清代前期的啟蒙思想
丁若鏞實學中“仁”學思想體系的建構
實學與西學的互釋——西學東漸的學術範式轉換
向傳統文化回歸的梁啓超
武夷山儒佛道文化研究
附錄
“天人合一”哲學及其現代價值論綱
邁向儒家德治民主的建構論要——牟宗三“開出民主論”的詮釋
和諧思想的現代價值論要
從儒學思想的連續性略論理學與實學的關係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