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心理學》

作為其的一個分支,個性心理學的歷史更短。 個性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個性。 在心理學上,個性與人格具有相同的內涵。

簡介

(《個性心理學》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說:心理學有很長的過去,卻只有很短的歷史。作為其的一個分支,個性心理學的歷史更短。大約只有八十年的歷史,1924年,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發表論文集《個性:心理學的解釋》,標誌著個性心理學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

個性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個性。在心理學上,個性與人格具有相同的內涵。個性的定義有很多種。沃特認為個性是智慧、德行、氣質、技能等個人品性的綜合。詹姆士認為,個性的核心是自我,自我又分為四個層次:物質的自我(身體、財產、朋友),精神的自我(協調個性各組成部分),社會自我(社會對自己的評價),純我。中國《心理學大辭典》上給的定義是:個性,一個人的整體的精神面貌,既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包含有四個層次:能力(完成某些活動的潛在可能性),氣質(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性格(完成活動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動力(活動的傾向方面的特徵)。 個性具有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

關於個性心理學,西方有三大學派:精神分析學派、行為主義學派、人本主義學派。他們的性格理論構成了個性心理學的主要發展脈絡。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弗洛伊德、阿德勒、榮格、埃里克森。他們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本我與潛意識相對,遵守快樂原則,主要有性慾、食慾、安全欲等生理欲望。自我是人意識到的部分,遵守現實原則,及人的欲望的滿足要符合社會規範以保護自己不受侵害。超我是道德的我,遵守理想原則,是人格中促使人完美、道德的部分。弗洛伊德推崇性力量的作用。按照性慾滿足的不同方式及其強度,分為口唇期(0-2歲)、肛欲期(2)、性器期(3-6歲)、潛伏期(6-12歲)、生殖期(12-20歲)。人的性格在幼年就形成了。對心理學產生了重大影響。後來阿德勒榮格埃里克森有對他的理論進行了修正,使之更加合理化。

行為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有斯金納、多拉德和米勒等。他們反對用難以捉摸的概念用於心理學,主張心理學研究對象是可以觀察到的行為,通過對行為的描述和研究,來揭示人的心理狀態。他們提出了學習理論。認為性格是由後天學習形成的。生活中的大部分行為都是部分強化的條件反射,通過對反應動作的強化,人們形成了慣常的行為模式也就是性格。其中重要的概念有經典性條件反射、操作性條件反射、強化、一級強化物、二級強化物、概括性強化物、消退、辨別、類化、自然恢復、驅力、線索、反應等。多拉德和米勒提出人的反應有四種衝突模式:雙趨模式、雙避模式、趨避模式、雙趨避模式。

人本主義心理學以馬斯洛羅傑斯為代表。馬斯洛最大的理論貢獻是“需求層次論”和高峰體驗論。高峰體驗主要指創造潛能的發揮和自我實現給人帶來的最高的喜悅。表現為緊張和激動(發狂、跑上跑下、無睡意、無食慾),或者是平靜甚至進入深入睡眠狀態。高峰體驗能推動人的進一步自我實現。羅傑斯認為自我是是人對自己的感覺和認識。自我實現則是自我在遺傳限度範圍內潛能的發揮。羅傑斯關於心理治療和個性改變過程有很深的研究。他的書還是值得一讀的。

我的思考:關於性格的形成、發展、改變過程及其因素,心理學家們已經探索的比較深入了。但是究竟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分別起怎樣的作用。在歷史研究上有什麽意義。還沒有成熟的理論。我了解的還太少,還需要繼續多讀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