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傳奇人生,藏傳佛教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上師情歌,住進布達拉宮,他是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因為一首詩愛上一個人,所有的詞藻不過是後人臆想中強加於他的枷鎖,不想也不能評價,他始終在那裡。藏傳佛教史上最被人珍愛的上師,六世達賴喇,倉央嘉措詩歌全集,發現倉央詩歌之美,揭密聖域之王的神奇人生。譯者根據倉央嘉措詩歌內容的暗示性與象徵性,經過慎重考慮,心安理 得地將其詩的總體數量框定為70首,分為地、水、火、風四輯。每輯中的每一首詩都有據可查。所謂四大皆空,業已被倉央嘉措的詩歌一句一句地清算完畢。 很多人都翻譯過倉央嘉措的詩歌,一覽無遺之際,譯者從未敞開胸襟妄加臧否,只是在融會貫通之後別開生面。對於讀者而言,那就仁者智者各隨其便了。作者簡介
苗欣宇,法名公卻多吉、次成(藏語音譯,其意分別為金剛和戒力),1976年生於吉林省長春市,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2005年皈依藏傳佛教,近年來主要撰寫漢藏佛教史、佛教文化方面的文字。著有佛教懸疑小說《觀世音密碼》。
馬輝,1962年出生。男。吉林人。
圖書目錄
倉央嘉措詩歌新譯A輯地空
B輯水空
C輯火空
D輯風空
附錄:倉央嘉措情歌(曾緘譯)
嘆他於此總茫茫——一篇獨特的倉央嘉措傳記
迷一般的活佛——倉央嘉措生平解析
第一章 心頭影事幻重重——倉央嘉措的兩種生平形象
第二章 外現僧相內是俗——倉央嘉措情歌之謎
第三章 此生雖短意綿綿——倉央嘉措生活放蕩之謎
第四章 別後行蹤費我猜——倉央嘉措死亡之謎
第五章 即生成佛有何難——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倉央嘉措
重譯詩歌,重現倉央嘉措
1.早期譯本中倉央嘉措詩歌的篇目數量
2.于道泉本62節的真實來歷
3.神秘版本譯出來60首
4.無法認定的倉央嘉措原筆
5.倉央嘉措詩歌翻譯的主觀傾向
6.倉央嘉措詩歌原筆原意再認識
7.倉央嘉措詩歌原筆原意再認識之二
8.倉央嘉措詩歌重譯的價值
書摘
1.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那一月,我轉過所有經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保佑你平安喜樂。
2.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3.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祈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日,我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不為輪迴,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以上三段文字,是目前流傳比較廣的所謂“六世達賴喇嘛情歌”,或者叫“倉央嘉措情詩”。 倉央嘉措,這是個在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中很難出現的一個名字,這是個明顯帶有少數民族特徵的名字,是的,他是藏族人,他的身份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第六世達賴喇嘛,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所謂的“詩人”。 無法不感謝以上三段文字的作者,沒有這幾段精緻優美的文字,我們很少有人會記住倉央嘉措這個名字。很有趣的一個現象業已存在,如果有人詢問其他歷世達賴喇嘛的名字,絕大多數人是無法說出的,而只有第六世,倉央嘉措,廣為人知,就如同我們熟悉清朝歷代皇帝的年號,卻只不過僅僅能叫出玄燁、胤禛等少數幾個名字來一樣,若問鹹豐、同治的名字,大半還是知者甚少。所以,對以上三段文字的謝意,我們至少可以基於這一點——是它們的流傳,讓我們知道了倉央嘉措的存在,並與六世達賴喇嘛對號入座,並由此,讓我們對藏傳佛教產生了興趣,它的神秘,它的美麗,它的若隱若現的奇蹟及由著這奇蹟生髮的想往。然而,也僅限如此,因為,這三段文字跟倉央嘉措一點關係都沒有——嗯,話也不必說得這么絕對,有一點點關係,那就是張冠李戴,它實實在在是個現代的漢族人寫的,而被大多數人以為是倉央嘉措的作品。
書評
《佛在心中 情通古今》這是一本正本清源、還原活佛本來生活面目的書。作者苗欣宇用解密的方式,對倉央嘉措“生平形象”、“情歌之謎”、“生活放蕩之謎”、“死亡之謎”進行了旁徵博引地考證;另一作者馬輝則對倉央嘉措的詩歌進行了重譯。 閱讀此書後,首先澄清了對以上兩首詩歌的認識,有點好笑,它們都不是倉央嘉措的作品。
“第一最好......”這首還沾點邊。倉央嘉措的原詩于道泉譯本是:“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第二最好是不相識,如此便可不用相思。”曾緘譯本是:“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辛苦作相思。”原來從“第一”到“第十”是由這兩句詩演繹出來的,把兩種譯本摻和在一起,再加上現代人的創造,就成了這首假借活佛之名的詩歌,後又演繹成《人生若只如初見》的題目,成了流行歌曲。其實,仔細比較一下,不難看出,全詩的中心就是倉央嘉措的這兩句,相見——相戀——相知——相思,這是年輕的活佛一個真實的生活軌跡,其餘則與他毫不相干。這種感情是真與純的,如雪域的天空和大地一樣。其他加上的則是些世俗的雜念,純粹為了湊夠十個數字,與原詩格格不入,只能作為一首再創作歌曲的歌詞,僅此而已......
這本書出現得很是時候,曾經出版過倉央嘉措的傳記、詩集,但都印行多年,網路版本遂流傳甚廣。 如果我說這本書的貢獻在於告訴人們”那一天。。。“的詩與倉央嘉措無關,在於特意拈出的”東風詩“里”未生娘“的例子(于道泉譯為”未生娘“者,作者根據藏語,認為可以理解引申為”不是親生的那個母親“也就是”聖潔的母親“的形象。進而把此形象解釋為佛的樣子,之後順理成章的認為此詩是一首”佛法詩“),不過也僅此而已。這么說可能很傷人,像有些老學人總喜歡說徐志摩的貢獻就在於給很多地方起了諸如”楓丹白露“”翡冷翠“之類的好名字一樣的傷人。但事實是僅僅從論據上考察,不能不讓人質疑此書的一些論點。
事實上,有一些現在基本認定是倉央嘉措的詩歌,經常出現一些”愛人“之類的意象的,對於這些詩,作者的解釋是舉了一個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作為例子,說明詩作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倉央嘉措自己的生活。看似很有理,因為結論是正確的。文學創作理應有虛構和想像的存在。然而作者的例子是中國詩文化中經典的”香草美人“傳統,自屈原《離騷》而來,文人喜歡以香草、美人自比,用閨怨來委婉表達政治情懷。朱慶餘是這方面的高手,那首詩獻給的人——”張水部“,即張籍,也把這種手法運用的極為出色,如代表作《節婦吟》。順便說一句,本書的宣傳很成問題,到處都是”上師情歌“之類,正是書中反覆否認的說法。章節題目也像是為了宣傳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