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985年,是中國當代文藝史上的一個關鍵坐標。藝術界,“85美術新潮”形成了中國第一次懵懂的當代藝術運動;文學界,作家出版社開始推出“文學新星叢書”,阿城、莫言、劉索拉的第一本書都在這一年開始醞釀,11月底面世的《棋王》更像一枚橫空出世的重磅炸彈,炸開了文壇的新鮮路數。一批剛剛開始嘗試創作的年輕人迅速地被推到了舞台前沿,一夜間便成為萬眾矚目的新星。
人物形象
以某音樂學院為背景,描寫一批學生與教師,塑造了一群不可思議的荒誕的人物形象。他們各有怪癖,但都無甚意義可言。李鳴,頗有才氣,可他成天到晚想的是怎樣退學,退學不成,便整日躺在床上睡懶覺。馬力,身在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卻成天買書理書,還把所有書編上號,象圖書館似的,最後竟不明不白地死去。李鳴的睡和馬力的生與死,都毫無意義,毫無價值可言。孟野呢,門門功課五分,是學院的高材生,充滿創造的靈感,離不開女人卻又被女人折騰得死去活來。他的參賽作品,精妙無比人人叫絕,卻因有“法西斯”之嫌而被淘汰。末了被妻子一封控告信弄得不能不中途退學。森森在這群人中間可謂是個幸運者。他成天不理頭髮不洗澡,只管砸琴鍵,一心要砸出“媽的力度”和“自己的風格”,最終作品在國際比賽中獲獎。但這種獲獎也不能說明某種確定的意義,因為孟野的作品無疑比他的好。如此,孟野作品的被淘汰與森森獲獎就有了同一意味的荒誕。小說中的兩位教授,賈教授墨守陳規,教作曲而自己不會作曲,反對現代技巧與新的創造,自己也成為刻板的教條。金教授擁有才氣和名氣,可總是懶洋洋地對一切無動於衷,上課只顧自己彈琴,偶爾支持學生創新,也是順其自然,同樣給人一種荒誕感。
意圖
劉索拉說創作小說只因為被同學做純音樂的精神感動,所以創作了《你別無選擇》。劉索拉的小說,情節性不強,幾乎寫得都是音樂人的一種狀態。她真正想探索的卻從來就不是文學,她關心的語言也不是文字,她不過是借用文學的形式向社會打開一扇音樂之門,想藉此引出對音樂的真正探討。劉索拉說,寫《你別無選擇》就是感覺人生就是很無奈的,哪怕這件事情再不容易也要做,因為你注定要做這件事情。所以人並不是可以說,當你情況特別為難的時候,就不做了,因為如果你命里注定要做,你轉不了向了,你還得回來。
影響
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當“傷痕文學”、“改革文學”和“反思文學”一路延續1950年代以來的現實主義寫作傳統之時,《你別無選擇》這部充滿叛逆、躁動和形式創新的小說甫一出版,即在全國引起轟動,並被香港媒體稱為“劉索拉鏇風”。中國文學界更把它當成了現代文學的里程碑。劉索拉的小說也被看成是我國新時期“先鋒派小說”的首批作品以非常詼諧的方式描寫了一群音樂學院的學生的生活狀態。其誇張的語言和情節,逼真地表現了時代青年內心的迷惘、躁動及其生活狀態。該書也集中體現了劉索拉的整體創作風格:其小說大多以音樂界的生活為素材,其筆下人物多為“精神貴族”或“迷惘的一代”,她採用的是“黑色幽默”的筆法,以此來表現當代中國1980年代的現實。
評論
在當時,劉索拉的小說發表後即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這篇小說借鑑了美國現代派小說《二十二條軍規》中的“黑色幽默”的敘述方法,是中國小說界一反傳統敘述方式而採用現代派表現手法的一個嘗試、一個標誌。有人評論說作者是用音樂的結構來寫作小說。有人認為小說表現了“迷惘的一代”、“跨掉的一代”的荒誕的思想情緒,從客觀上看,小說反映了我國80年代的一種現實,反映了某一代人的情緒與騷動,也反映了一批青年執著追求、富有創造與社會那幾十年不變的陳規舊習之間的牴觸。另外,有人指出小說在表現荒誕的同時,也流露出一線光明的希望,如森森的作品獲獎,金教授對學生創新的支持等。王蒙說:“劉索拉的小說在1985年出現是一個先鋒性的,並非偶色的現象。它的內容與形式都具有一種不滿足的勇敢探索的深長意味。我們不能不學會與她的小說中的人物對話,理解他們,而且越來越重視他們……他們跟長久以來與至今仍在首先為生存而戰鬥的大多數民眾不同,他們有點脫離民眾。但他們已經出現了,哪怕是在鬧劇的或自嘲的外衣下面,他們發出了自己的雜沓的卻也是動人的青春的聲音。”(《你別無選擇》序言)
內容
王蒙在為劉索拉的小說集《你別無選擇》作的序里這樣說: “劉索拉的小說在1985 年出現是一個先鋒性的,並非偶然的現象。它的內容與形式都具有一種不滿足的、勇敢探索的深長意味”。這種評價恰如其分。
《你別無選擇》一出現就引起廣泛注意,正在於其內容與形式上的先鋒性。
內容上的先鋒性是指作者敏銳地感受、把握住了當代青年大學生獨特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並且真實地把它表現出來:自信與自卑,追求與迷惘,無所畏懼與無可奈何,奉獻精神與放誕的人生態度,這是一種時代情緒,它不僅僅屬於那群大學生,而且屬於一代中國青年。劉索拉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給自己筆下的那些人物、那種生存方式以充分的理解。小說人物形象的塑造正是與對當代青年獨特精神面貌的表現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賈教授和金教授這兩個形象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社會力量。以正人君子自居的賈教授代表保守、頑固的傳統勢力,才思敏捷、風度瀟灑的金教授代表寬容與探索的現代精神。這二者的對立與統一構成了那一群青年的生存背景。在這個背景上,不同的青年形象體現了當代青年精神面貌的不同側面,李鳴、馬力的無聊;森森、孟野的反常規與追求超越;小個子的由認真、刻苦到失望;石白帶有神經質的固執;董客古怪的思路與爭取參賽資格時的庸俗;等等。而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則比較完整地展示出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小說最後讓森森在國際作曲比賽中獲獎、得到世界的承認,讓賈教授的門生石白轉而傾向於森森和孟野,讓無聊透頂的李鳴決心不再鑽回被窩,都體現了作家的思想傾向和價值觀念,說明作家對自己這一代,對未來充滿信心。
形式
小說形式上的先鋒性並不在於那種打破時空界限、輕鬆自如、意識流式的敘述方式(這對於當時的讀者來說已經不新鮮),而主要在於具體描寫中的變形與誇張,以及嘲諷、揶揄、幽默的筆調。當然,這兩方面往往統一在一起。變形與誇張的描寫俯拾即是:金教授講課吃花生米,卻往嘴裡扔進粉筆頭。因為馬力聽他彈琴時打了個哈欠,他就站起來滿面笑容對馬力鞠躬:“祝您健康!”教鋼琴的教授老太太給“懵懂”講彈鋼琴的“力度”時一連打了“懵懂”五拳,“懵懂”忍不住回敬一拳之後,她便認為“懵懂”理解了“力度”。
馬力給自己買來的書畫藏書章還附上借書卡。董客經常發那些沒有邏輯性又似乎很有邏輯性的高論…所有這些描寫用現實生活的尺度來衡量都很難說是真實的,但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卻又是最深刻意義上的“真實”。正是這種誇張與變形才把兩位教授的獨特個性和青年學生那種獨有的苦悶、無聊、莫名其妙的情緒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來。“真實”往往通過“不真實”來表現,這是藝術的辯證法。小說特有的那種引人發笑而又耐人尋味的魅力,主要來源於這種變形與誇張。嘲諷、揶揄、幽默的筆調一方面來自於某些帶有“惡作劇”色彩的描繪--比如寫李鳴只做兩分鐘的習題“就想去上廁所或喝水“,說石白學了七年和聲學但其和聲”用在作曲上聽起來像大便乾燥“;另一方面來自於敘述語言的機智與俏皮--比如:”你再乾也是白費,也超不過巴赫。超不過巴赫你就成不了大師,成不了大師你就超不過巴赫。超不過巴赫你只有慚愧,你只有慚愧但不能超過巴赫“,”你認為的創新只不過是西方玩兒剩下的東西,玩兒剩下的東西再玩兒就未免太可笑,玩兒沒玩兒過的又玩兒不出來“,等等。嘲諷、揶揄、幽默的筆調本質上是小說總體情緒的直接顯現,同時又增添了小說的藝術魅力。
作者簡介
劉索拉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於杜鳴心先生。 畢業後先後為影視戲劇作曲,曾被電影作曲金雞獎聯合提名,她的鋼琴獨奏作品也曾在全國鋼琴創作比賽中獲獎。1985年她創作了小說《你別無選擇》,在全國引起轟動,曾被香港媒體稱為“劉索拉鏇風”。此中篇小說獲全國中篇小說獎。
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發表代表作、中篇小說《你別無選擇》,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8年後旅居英國,目前定居紐約。於1997年在紐約成立自己的音樂製作公司,致力於使中國傳統音樂以一種新形象進入世界音樂界。主要音樂作品有《藍調在東方》、《中國拼貼》、《纏》、《六月雪》、《春雪圖》、《隱現》等,有室內樂作品《形非形1、2》、《靈》及搖滾歌劇《藍天綠海》等。主要文學作品有小說《你別無選擇》、《藍天綠海》、《尋找歌王》、《混沌加哩格楞》、《香港一條街的故事》、《大繼家的小故事》》、《女貞湯》,散文《藍調之緣》,對話散文集《行走中的劉索拉》、《曼哈頓隨筆》等。小說有英、日、意等外文譯本,曾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及多項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