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仲春郊外
東園垂柳經,西堰落花津。
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
初轉山院裡,何處染囂塵。
作品簡析
王勃這首《仲春郊外》,由題而知,自是描寫了春天郊外的一片大好風光。開頭兩句“東園垂柳經,西堰落花津”,寥寥數筆勾畫出了一幅美妙郊區風景:一條楊柳舞動,春天,柳絮飄來片片黃,腳踩一堆“柳花”。眼中觀望的是水塘上紅花漂浮,此景可待成追憶,鳥兒飛了,村落已自天明,魚兒撲騰於水層之中。而最後兩句“初轉山院裡,何處染囂塵”,表現出厭惡做官和棄官歸隱的願望,表達出了詩人自己的性格。結句“何處染囂塵”,頗有佛學禪宗第六代祖師慧能的風格。但王勃更現實,雨後大地,灰塵由於心中沾染了雨雜念俱消,心靜神往,絕對是詩人的真感流露,美景配佳人,詩人的崇高理念正是融於自然。
作者簡介
王勃王勃(649~676年),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於龍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於”,亦稱“初唐二傑”。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稱“初唐四傑”。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
王勃才華早露,14歲,應舉及第,後來他的才華更是鋒芒畢露,在那時就與,楊,盧,駱並稱為初唐四傑。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鹹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