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故事概括起來大致是:
有兩個情同手足的好朋友,在紐約一起長大。其中一個要去西部闖蕩,於是在出發前晚,兩人相聚一個小餐館,約定20年後的同一日期、同一時間,來到這裡再次相會。
20年後,去西部的男子鮑勃回到了原地,卻發現小餐館已經變成了一個店鋪,就在那裡等候老朋友吉米·維爾斯。此時,有個執勤的警察經過,發現了男子的臉部某些特徵,兩人聊起了20年前的那個約定,之後警察不露聲色地走開了。不久來了一個高個子男子,與鮑勃相認,但鮑勃很快識破此人不是吉米,高個子亮出了警察的身份,逮捕了鮑勃,原來鮑勃正是芝加哥警方通緝的罪犯。在去警察局之前,便衣給了鮑勃一張紙條,原來剛才那名巡邏警察竟是吉米,他本是來赴約的,但發現鮑勃的特徵與通緝犯相符,又不忍心親手逮捕他,便想出了這個主意。
這個結局有兩大出人意料,一是主人公鮑勃竟是個被通緝的罪犯,二是那個擦肩而過的警察竟是他翹首以盼的好朋友。兩個20年後重聚,原本可以一訴衷腸的好朋友卻因為各自的境遇變遷導致了這一結局,不禁令人感嘆。
原文
紐約的一條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著。一陣冷颼颼的風向他迎面吹來。已近夜間10點,街上的行人寥寥無幾了。
在一家小店鋪的門口,昏暗的燈光下站著一個男子。他的嘴裡叼著一支沒有點燃的雪茄菸。警察放慢了腳步,認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後,向那個男子走了過去。
“這兒沒有出什麼事,警官先生。”看見警察向自己走來,那個男子很快地說,“我只是在這兒等一位朋友罷了。這是20年前定下的一個約會。你聽了覺得稀奇,是嗎?好吧,如果有興致聽的話,我來給你講講。大約20年前,這兒,這個店鋪現在所占的地方,原來是一家餐館……”
“那餐館5年前就被拆除了。”警察接上去說。
男子劃了根火柴,點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著火柴的亮光,警察發現這個男子臉色蒼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塊小小的白色的傷疤。
“20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繼續說,“我和吉米•維爾斯在這兒的餐館共進晚餐。喔,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們倆都是在紐約這個城市裡長大的。從孩提時候起,我們就親密無間,情同手足。當時,我正準備第二天早上就動身到西部去謀生。那天夜晚臨分手的時候,我們倆約定:20年後的同一日期、同一時間,我們倆將來到這裡再次相會。”
“這聽起來倒挺有意思的。”警察說,“你們分手以後,你就沒有收到過你那位朋友的信嗎?”
“喔,收到過他的信。有一段時間我們曾相互通信。”那男子說,“可是一兩年之後,我們就失去了聯繫。你知道,西部是個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總是不斷地東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還活著,就一定會來這兒和我相會的。他是我最信得過的朋友啦。”
說完,男子從口袋裡掏出一塊小巧玲球的金表。表上的寶石在黑暗中閃閃發光。“九點五十七分了。”
他說,“我們上一次是十點整在這兒的餐館分手的。”
“你在西部混得不錯吧?”警察問道。
“當然羅!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趕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實在不容易啊!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
又是一陣冷贈颼的風穿街而過。接著,一片沉寂。他們倆誰也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警察準備離開這裡。
“我得走了,”他對那個男子說,“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會到來。假如他不準時趕來,你會離開這兒嗎?”
“不會的。我起碼要再等他半個小時。如果吉米他還活在人間,他到時候一定會來到這兒的。就說這些吧,再見,警官先生。”
“再見,先生。”警察一邊說著,一邊沿街走去,街上已經沒有行人了,空蕩蕩的。
男子又在這店鋪的門前等了大約二十分鐘的光景,這時候,一個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徑直走來。他穿著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領向上翻著,蓋住了耳朵。
“你是鮑勃嗎?’來人問道。
“你是吉米•維爾斯?”站在門口的男子大聲地說,顯然,他很激動。
來人握住了男子的雙手。“不錯,你是鮑勃。我早就確信我會在這兒見到你的。嘖,嘖,嘖!20年是個不短的時間啊!你看,鮑勃!原來的那個飯館已經不在啦!要是它沒有被拆除,我們再一塊兒在這裡面共進晚餐該多好啊!鮑勃,你在西部的情況怎么樣?”
“幄,我已經設法獲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東西。你的變化不小啊,吉米。我原來根本沒有想到你會長這么高的個子。”
“喔,你走了以後,我是長高了一點兒。”
“吉米,你在紐約混得不錯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個部門裡上班,坐辦公室。來,鮑勃,咱們去轉轉,找個地方好好敘敘往事。”
這條街的街角處有一家大商店。儘管時間已經不早了,商店裡的燈還在亮著。來到亮處以後,這兩個人都不約而同地轉過身來看了看對方的臉。
突然間,那個從西部來的男子停住了腳步。
“你不是吉米•維爾斯。”他說,“2O年的時間雖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個人變得容貌全非。”從他說話的聲調中可以聽出,他在懷疑對方。
“然而,20年的時間卻有可能使一個好人變成壞人。”高個子說,“你被捕了,鮑勃。芝加哥的警方猜到你會到這個城市來的,於是他們通知我們說,他們想跟你‘聊聊’。好吧,在我們還沒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給你看一張條子,是你的朋友寫給你的。”
鮑勃接過便條。讀著讀著,他微微地顫抖起來。便條上寫著:
鮑勃:剛才我準時趕到了我們的約會地點。當你劃著名火柴點菸時,我發現你正是那個芝加哥警方所通緝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親自逮捕你,只得找了個便衣警察來做這件事。
結尾特點
歐·亨利式結尾就是在文章情節結尾時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實際,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
歐·亨利作品
歐·亨利(O.Henry 1862~1910年),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SydneyPorter),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他的一生富於傳奇性,當過藥房學徒、牧牛人、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他的創作緊隨莫泊桑和契訶夫之後,而又獨樹一幟。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