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脊診整脊與微創新技術》

《中醫脊診整脊與微創新技術》

《中醫脊診整脊與微創新技術》重點介紹了運用中醫動靜脊診治脊手法與微創針法相結合,在脊背九大相關疾病診療區及胸腹部對應區.治療脊柱相關疾病及臨床疑難雜症的新方法、新思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概述,分六章,介紹了脊柱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關疾病的概念、脊柱相關疾病九大診療區的劃分、治脊手法的基本要領,水針刀微創新技術針挑療法、刃針療法、水針療法、三氧水針刀消融微創術、頸椎間盤鏡微創術、腰椎間盤鏡微創術及射頻與水針刀微創技術的適應證、禁忌證及注意事項等。下篇為各論.分四章,詳細介紹了中醫動靜脊診整脊手法與微創技術相結合治療脊柱相關疾病近50餘種.在脊背九大診療區的診斷治療、注意事項及典型病例。同時附有200餘幅新穎圖片.並加附表10餘個,說明脊柱相關疾病的診斷治療要點。

作者簡介

吳漢卿。男。主任醫師,教授,高級醫學諮詢師。水針刀微創新針法創始人,三氧水針刀消融術發明人,脊柱相關疾病九大診療區創立者。張仲景國醫學院教授、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學院主任醫師、中國民族醫學科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人事部中國骨傷人才學會微創分會副主席、中國經絡診療研究會理事長、中國針灸學會微創治療學分會副會長、中國針刀醫師學會副會長、中國骨傷頸肩腰腿痛學會執行主席、全國脊診整脊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傳統醫學會專家委員、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骨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骨傷教材《軟組織損傷治療學》副主編、 “十一五”規劃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脊診整脊微創技術學》副主編、《中華痛症雜誌》副主編、中國中醫科學院《臨床脊柱相關病學》副主編,現任河南南陽水針刀新針法研究院院長、南陽水針刀新針法專科醫院院長、中華詩詞學會理事。

目錄

上篇 概述
第一章 脊柱相關疾病
 第一節 中醫經絡學對脊柱相關疾病的影響
 第二節 脊柱相關疾病的病因病理
 第三節 脊椎節段損傷對相關疾病的影響
第二章 脊柱相關疾病的檢查與診斷
 第一節 診斷要領與方法
 第二節 脊柱動靜觸診法
 第三節 脊柱相關節段的定位
 第四節 問診與體格檢查
 第五節 脊柱相關疾病的輔助檢查
第三章 脊柱局部解剖學
 第一節 脊椎的骨連線
 第二節 椎間動、靜脈血管
 第三節 脊髓的結構
 第四節 自主神經系統解剖生理與臨床
 第五節 脊柱的生物力學
 第六節 脊柱立體三角動靜平衡原理
 第七節 脊診整脊技術主要功能
 第八節 脊柱相關疾病的定位
 第九節 脊柱生物信息學說
第四章 脊柱九大相關診療區及胸腹部對應區
 第一節 脊柱九大相關診療區
 第二節 胸腹部對應區
 第三節 四肢特效治療點
第五章 脊柱相關疾病微創技術
 第一節 水針刀微創針法
 第二節 針挑療法
 第三節 刃針療法
 第四節 水針療法
 第五節 三氧水針刀消融微創術
 第六節 頸椎間盤鏡微創術
 第七節 腰椎間盤鏡微創術
 第八節 射頻與水針刀微創技術
第六章 其他療法
 第一節 牽引療法
 第二節 熱療、磁療、超聲療法
 第三節 常用中藥方劑
 第四節 常用西藥藥物
下篇 疾病論治
第七章 頭頸部相關疾病
 第一節 枕筋膜攣縮性頭痛
 第二節 頸源性眩暈
 第三節 頸源性頭痛
 第四節 頸源性失語症
 第五節 頸源性視力障礙
 第六節 頸源性耳鳴、耳聾
 第七節 頸源性咽炎
 第八節 頸源性失眠
 第九節 頸源性血壓異常
 第十節 頸源性三叉神經痛
 第十一節 頸源性心臟病
 第十二節 頸源性癱瘓
 第十三節 頸椎病
 第十四節 寰枕關節半錯位
 第十五節 寰樞椎半脫位
 第十六節 先天性斜頸
 第十七節 落枕
 第十八節 頸肌筋膜炎
 第十九節 頸-橫突綜合徵
 第二十節 頸肩臂綜合徵
 第二十一節 頸肋綜合徵
 第二十二節 頸椎間盤突出症
 第二十三節 頸源性慢性疲勞綜合徵
 第二十四節 頸性青少年電腦綜合徵
第八章 胸椎段相關疾病
 第一節 頸胸源性哮喘
 第二節 頸胸源性食道炎
 第三節 胸源性胃脘痛
 第四節 胸源性胃、十二指腸潰瘍症
 第五節 胸源性類膽囊炎
 第六節 胸椎源性肋間神經痛
 第七節 胸椎小關節紊亂症
 第八節 胸椎術后綜合征
第九章 腰椎段相關疾病
 第一節 腰源性腎絞痛
 第二節 腰源性結腸炎
 第三節 腰源性腹瀉
 第四節 腰源性排便異常
 第五節 腰源性排尿異常
 第六節 腰椎小關節錯位
 第七節 急性腰扭傷
 第八節 腰椎管狹窄症
 第九節 腰椎間盤突出症
 第十節 腰三橫突綜合徵
 第十一節 腰椎術后綜合征
第十章 骶尾椎相關疾病
 第一節 骶源性陽痿
 第二節 骶源性性功能障礙
 第三節 骶源性不育症
 第四節 骶源性類前列腺炎
 第五節 骶源性痛經
 第六節 骶源性閉經
 第七節 骶源性不孕症
 第八節 骶源性慢性盆腔炎
 第九節 產後盆腔綜合徵
 第十節 骶髂關節半錯位
 第十一節 骶尾椎損傷綜合徵
 第十二節 尾椎錯位綜合徵
附錄
一、三氧水針刀消融微創新技術
二、脊柱與養生的關係
三、脊柱與健康的關係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內環境的恆定是由身體與周圍環境的平衡來保證的。而身體與外環境的平衡。只有通過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進行條件反射性活動才能完成。在交感神經影響下,心跳加快、心搏加強、肌肉工作能力提高等.能使身體在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應付“急變”.但這種過程並非僅由交感神經單獨作用.而是通過運動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密切相互作用而實現.單憑任何一種神經是不可能達到內環境協調平衡的。
1.對循環系統的作用
交感神經的纖維由頸上、中、下神經節和上五個胸節發出,再加人心叢,然後經過冠狀動脈叢至心臟。
交感神經纖維自交感神經節經灰交通支進入周圍神經以後.分布於四肢的血管。這些無髓纖維終止於動、靜脈的外膜,形成血管周圍叢,後者又發出分支,分布於血管的外膜.或者上膜與中間層之間,小纖維進入肌層並控制肌層。其他神經纖維有的分布於肌層或內膜交界處,但都不終止於內膜。交感神經纖維大量分布於動脈附近,動、靜脈分流處,以及小動脈的四周。
一般認為,血管收縮的傳導是因突觸或交感神經及血管交界處,受釋出的化學物質或神經激素的影響。這些物質經細胞間隙擴散,可以產生暫時的表面電荷變化,在椎旁交感神經節中.有一種類乙醯膽鹼物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