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所屬電視台: BTV科教欄目類型:科教
首播頻次: 周播
播出時間: 周四(14:02)
欄目時長: 60分鐘
官方網站: http://www.btv.org/
欄目簡介
《中華文明大講堂》主要以語言表達為特徵,比較適於表現文史、藝術領域的內容,因而它的基礎在於是否有能力獲取豐富而獨到的文史、藝術領域的信息資源和人才資源。北京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高校、科研機構、學術組織、優秀教師專家學者雲集,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中華文明大講堂》,特點為國學大家。主講嘉賓為閻崇年等北京市社科聯專家。主講內容:清宮疑案、北京文化和人文奧運、紅學講座等系列。
創作經歷
創新觀念,準確定位
觀念決定占位高度和視野寬度。-《中華文明大講堂》的創作理念當今世界的競爭,不僅是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以及不同社會制度的競爭,還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競爭,這是更深層次的競爭。文化是一個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回應歷史和現實的挑戰,弘揚中華文明,把中國從文化大國真正建設成文化強國是擺在國家面前的一個基礎性、戰略性的重要任務。中華文明積五千年之精華,博大精深、根深蒂固。人類歷史上輝煌的"四大文明"中,唯有中華文明傳統一直延續至今。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極大地充實了中華思想寶庫,為中國社會的大變革和生產力的大發展準備了精神條件,為創造無與倫比的中華文明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也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中華民族先後迎來了漢唐盛世--世界文明的中心夢。英國人威爾斯在《世界簡史》中將盛唐時期的中國與中世紀的歐洲作過對比:"當西方人的精神由於神學的糾纏而失去光澤的時候,中國人的精神卻是開朗、寬和和不斷探索的。"優秀的文化傳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力量之所在。
弘揚中華文明,要在時代精神的指引下,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對中國文化的再認識和發掘,在傳統文化中各種力量的相互作用中、在經濟全球化中各種文化的相互關係中,創造並開掘中國文化新的活力,並視之為我們現代化的內在基礎、內在資源和內在動力。
傳播理念
電視講壇類節目經歷五年的培育成長,漸被社會認可。《中華文明大講堂》建立在《名師講壇》成功運做一年多的基礎之上。《名師講壇》,誕生於2005年9月,主講嘉賓以知名教授或在社會科學領域有所建樹的大家為主,選題大致在傳統文化、藝術和軍事題材範圍,力求學理性與實用性並存,權威性與前衛性並重。基於過去經驗,《中華文明大講堂》在收視人群上做了更為廣泛的拓展,培養一種親和力,從而成為觀眾的朋友,以較高文化品位又不乏機智風趣的節目吸引注意力;欄目定位在立足於最具影響力的傳播平台,傳播最有價值的中華文明;更在節目的可視性上下了很大功夫,加強了影視畫面資料的運用,注意懸念和起承轉合;通過娛樂的形式傳遞相對深層的知識和道理,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內心的充盈和精神的慰藉。觀眾通過收視《中華文明大講堂》,要能夠洞見中華文明的精髓,深刻悟解文化背後的底蘊。而節目也將放寬視野,縱覽古今,講文化的意義和歷史的脈絡,傳達對中華文明深摯的情思,用電視語態重新發掘文化的魅力,給觀眾一種富有想像力的理解視角,發展出用電視弘揚文化的形式。
《中華文明大講堂》有希望成為一檔可以持續推動文化建設的節目,積累文化、文明方面真實的研究成果。古人說:"禮樂所由起,百年積德而後可興也。"本節目就是一個"積德"的階段,引導社會文化觀念朝著一個最合理的方面發展。余英時說:"學術和文化只有在民間才能永遠不失其自由活潑的生機。" 《中華文明大講堂》讓文化走進了百姓日常生活。
資源優勢
已經開播的《名師講壇》的合作夥伴為北京市社科聯與北京廣播電視大學,積累了豐富的專家資源,這也將成為《中華文明大講堂》的優質資源。北京市社科聯擁有105個學會,覆蓋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擁有眾多不同學科的頂級專家和善於演講的學者,比如滿學會會長閻崇年、北大教授袁行霈、北京文史館館員趙書、北京考古學會會長齊心等。從2001年開始,北京市社科聯每年舉行社科科普講座上百場,積累了很多深受廣大市民歡迎的題目。例如閻崇年的明亡清興六十年、程郁綴的唐詩選講、郗志群的北京歷史文化淺談,還有北京的皇家園林、北京的數字民俗、人文奧運與北京城市規劃、健康文明從"心"開始等內容,這些已經是較為成熟的節目資源。
《名師講壇》創辦之初與電大合作,從而該節目也得到了市教委的認可和支持。市教委是北京地區高等院校的管理部門,掌握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的情況,並且了解受學生歡迎的優秀課程,這些都為《中華文明大講堂》提供了充分的選題和主講專家資源。
差異戰略
目前,成功的講壇類節目中,鳳凰衛視的《世紀大講堂》以敢於闡釋新穎觀點為特色,央視《百家講壇》以說書和講故事為特色,由於客群面的限制,他們的選題面向不同地域觀眾都熟知和理解的中國文化、歷史。《中華文明大講堂》以差異化策略打造節目特色,既有上述節目之長處,又增加現場互動特色,選題依託北京的文化資源上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有著近千年歷史、元明清三朝故的北京,可謂有著浩瀚的文史資源,這樣我們的選題範圍較鳳凰和央視有了更寬泛的選擇,並且及與北京市民有著與生俱來的貼近性。節目內容體現差異
《中華文明大講堂》將立足北京文化建設需要做好選題策劃。例如圍繞和諧社會建設,可以結合北京文化特色,策劃一系列選題,閻崇年提出的按照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名稱的由來講北京的和諧文化;又如圍繞北京民俗,講其中的和諧文化內涵;例如北京建築文化、京劇文化,這些選題都使《中華文明大講堂》明顯區別於其它同類節目,並可使觀眾看的見,體會的到。2007年《中華文明大講堂》還將圍繞2008年奧運會,反映北京歷史人文風貌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風采,為人文奧運、提升市民素質盡輿論之責。《中華文明大講堂》在展現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古老神韻和現代活力的基礎上,還要體現國際大都市的寬廣文化視野,因此也要從比較文化的角度策劃一批世界文化、藝術、歷史的選題,構建北京與世界各大文化都市之間多元文化交流平台。這也是人文奧運應有的內涵。節目形態體現差異
節目形態上,《中華文明大講堂》有專家、主持人、觀眾的三方互動,可以通過主持人、觀眾製造懸念,可以通過觀眾回答問題,把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內容,變得貼近、具像,而與電視機前的觀眾產生共鳴。要增強互動效果,節目要求主講人也要投入情感,既傳授知識,又能讓觀眾感受到專家在講課時流露出的真情實感,使講壇更有感染力。對講課要加強設計,注重細節,通過細節製造懸念,使節目更具可看性。互動活躍了節目氛圍,提升了傳播效果,成為我們節目的優勢,在下一步節目製作過程中,互動設計要更加到位,使這個節目元素髮揮更大作用,使互動能夠成為節目發展的重要情節線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