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過程
70年代末期,隨著蘇聯出兵阿富汗和美國在伊朗解救人質事件的失敗,卡特政府開始著手推進中美關係。隨著“文革”的結束,中國也迎來了新的政治局面。
1977年8月,
美國國務卿萬斯訪問北京,就中美建交問題展開磋商。鄧小平副總理在接見他時指出:“如果要解決,乾乾脆脆就是三條:廢約、撤軍、斷交。”這就是著名的“建交三原則”。所謂廢約,就是廢除美台在1954年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撤軍,就是美國從台灣海峽地區撤出一切軍事力量和設施;斷交,就美國斷絕同台灣的一切官方關係。經過激烈的內部鬥爭,卡特政府終於在1978年5月派遣其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訪問北京,向中國方面表示美國與中國建交的“方針已定”。從1978年7月開始,中美通過三條渠道展開了建交談判:一是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伍德科克與中國外長黃華,二是布熱津斯基與中國駐美聯絡處主任柴澤民,三是美國助理國務卿霍爾布魯克與中國駐美聯絡處副主任韓敘。美方在談判中提出,美方準備接受中國的建交三原則,但希望中方接受他們的“三條”:第一,在中美建交後,美國準備單方面發表關於台灣問題和平解決的聲明;第二,美國將在非官方基礎上同台灣保持經濟、文化等一系列關係;第三,美國將繼續向台灣出售武器。
1978年12月16日,中美發表《建交公報》。《公報》宣布,兩國將自1979年1月1日起相互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美國在公報中“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美國還“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建交公報》重申了《上海公報》的原則,並且向前邁進了一步,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從公報文本上看,中國方面提出的三原則已經被美國接受,但在一些具體問題上,雙方仍然做了妥協。例如,中國默認美國根據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的規定由美國政府通知台灣在一年之後失效;卡特總統在宣讀《中美建交公報》的同時,單方面聲明“美國繼續關心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
中美在建交談判中沒有就美國對台出售武器問題達成協定,這是當時中國作出的一個妥協。中國政府多次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堅決反對在中美建交之後,美國繼續向台灣出售武器。這個問題很快成為導致中美摩擦的焦點。1979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與台灣關係法》,規定“美國將向台灣提供使其能保持足夠自衛能力所需數量的防禦物資和防禦服務”,從而從國內法的角度為美國對台軍售提供了支持。
時代背景
1、美國怕泄密,提前宣布建交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打開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門。台灣問題是中美建交的最大障礙。中國始終堅持中美建交的前提是美國同台灣“斷交”,從台灣撤軍,廢除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經過多輪艱苦談判,台北時間1978年12月15日,中美雙方在北京達成了1979年1月1日建交的協定。此前,中美建交談判一直是秘密進行。
台北時間1978年12月15日最後一輪談判時,美方談判代表、駐華大使伍德科克向鄧小平建議說,為了減少泄密的機會,應提前於台北時間1978年12月16日宣布建交公報。台北時間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時,中國國家領導人舉行新聞發布會,在電視鏡頭前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公報》。當天,《人民日報》還出了一期關於中美建交的號外。
與此同時,美國東部時間12月15日晚間9時,卡特總統向公眾宣讀了中美建交聯合公報。建交公報發表後,鄧小平接受了卡特總統發來的訪美邀請。1979年1月1日,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伍德科克舉行招待會,慶祝美利堅合眾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同伍德科克在招待會上祝酒。
2、卡特和鄧小平會談
卡特總統和鄧小平一共進行了三次會談。鄧小平提出,當時戰爭的危險主要來自一些霸權國家,各國應聯合反霸,這一統一戰線也包括美國。卡特同意鄧小平的看法,表示將作出共同努力。雙方還就印支局勢、台灣問題等交換了意見。他們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了科技合作協定和文化協定。中國外長黃華和美國國務卿萬斯簽署了關於建立領事關係和互設總領事館的協定。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鄧小平這次訪美,對發展兩國關係有著重要意義,是中美兩大民族傳統友誼史上的新的里程碑。《世界論壇報》稱“鄧小平是世界和平的槓桿”。在8天的訪問中,鄧小平進行了各種會談,會見了數以百計的議員、市長、州長以及企業界和文化界人士。鄧小平在不同場合向數千人發表了講話,回答了近百名記者的提問。先後有2000多名記者採訪報導了這一歷史性訪問,美國的三大主流電視網每天的黃金時間變成了“鄧小平時間”或“鄧小平頻道”,有評論說,鄧小平以其獨特的魅力在美利堅颳起了“鄧小平鏇風”。據白宮禮賓司人士說,歡迎鄧小平的熱烈場面是空前的,在美國乃至世界外交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台北時間2月5日上午,鄧小平一行結束對美國的訪問,乘專機離開西雅圖經日本回國。
卡特日記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打破了中美間已凍結20餘年的堅冰。然而,尚未來得及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尼克森就因“水門事件”提前下台,繼任總統福特由於各種原因也未能實現中美關係的突破。1977年,卡特入主白宮,就任第39任美國總統。他對兩國關係的停滯狀況頗感失望,決心在任內徹底改變美中隔閡局面。
在當年7月7日的日記里,卡特這樣記錄了建交前自己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伍德科克(後出任美國首任駐華大使)和國務卿萬斯來到白宮,我告訴他們要與中國正式建交的決定。伍德科克一周以後就要去北京,我對他說,與中國建交是可行的,我要向所有美國人民說明這一點,並願為這一決定承擔所有政治責任。”
繞開國會直接與鄧公密談
1978年初,中美領導人就建交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秘密談判。出於保密考慮,卡特甚至都沒有讓美國國務院插手,所有的信息都直接從白宮發往中國。一篇1978年8月的日記寫道:“國務卿萬斯發誓要保守秘密。我決定不讓國務院知道談判細節,免得國會和公眾知道以後會提出強烈反對。……大部分發給鄧小平的建議和答覆都是我和布熱津斯基(時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親自起草,從白宮直接發給他(鄧小平)。”卡特認為,與中國建交是其作為美國總統取得的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最英明、最正確的決定”。
台灣問題達成妥協敲定建交公報
事實上,如何在售台武器問題上與中方達成妥協成為影響美中建交的最大障礙。8月23日的日記里,卡特記錄了如下片段:“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礙是如何在與中國和台灣的關係上取得平衡,既要與中國建交,又遵守我們對台灣人民的承諾。……今天,我派去訪問中國的國務卿萬斯給我發來電報,說中國外長黃華告訴他,明天鄧小平要見他。建交談判進展異常緩慢,中國國內並沒有公開此事……”
卡特在1978年9月和12月的兩篇日記里這樣記錄了台灣問題上的進展:“今天我見了柴澤民(後出任中國首任駐美大使),他向我重申了中國政府的官方立場,我告訴他,對美方最重要的是,我們在與中國建交的同時,會繼續向台灣出售防禦性武器,而且台灣問題應該以和平方式解決。希望中方不要強烈反對。”“我和副國務卿沃倫·克里斯多福及布熱津斯基一直討論到深夜,我們讓伍德科克與中方加快進度,儘快敲定建交公報文本的措辭,儘早宣布建交決定。……中方也發來了他們的文本,我立刻轉給身在中東的萬斯,讓他迅速做出回應。……我還和國防部長哈羅德仔細研究了有關對台軍售和撤軍等的措辭。……一切進展很順利。”
1978年12月14日,卡特在日記中寫道:“我很驚訝鄧小平居然接受了我們的公報草案,並未提出修改意見。我們都努力加快談判進程。……”“就在我和鄧小平的筆下,兩國關係走入了一個嶄新時代。”
向各方通報建交決定
兩國敲定了建交的所有細節之後,卡特政府決定立即將此決定通報蘇聯、台灣及歐洲的盟友。“我半夜給蔣經國打了電話,告訴他美方的決定,又分別與福特、尼克森通話,其中和尼克森聊了很久……”卡特在日記里寫道。
“12月27日,我收到了勃列日涅夫的來信,蘇聯對中國非常不滿,幾近抓狂。他幾乎以命令的口吻要求我們不要向中國出售防禦性武器。我決定先放一放,過幾天再給他回復。……我們的目的是要與中國和蘇聯都建立友好關係,幫助他們彌合分歧。”
日記中還記錄了卡特與布熱津斯基開的一個小玩笑,令人捧腹不已。“我告訴布熱津斯基中方取消了建交的決定,他差點當場暈倒,我趕緊告訴他我是開玩笑的。”
中文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
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重申上海公報中雙方一致同意的各項原則,並再次強調:
──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衝突的危險。
──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準備代表任何第三方進行談判,也不準備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定或諒解。
──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雙方認為,中美關係正常化不僅符合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將於一九七九年三月一日互派大使並建立大使館。
英文版本
JointCommunique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nd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
January1,1979
(ThecommuniquewasreleasedonDecember15,1978,inWashingtonandBeijing.)
1.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nd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haveagreedtorecognizeeachotherandtoestablishdiplomaticrelationsasofJanuary1,1979.
2.TheUnitedStatesofAmericarecognizestheGovernment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asthesolelegalGovernmentofChina.Withinthiscontext,thepeopleoftheUnitedStateswillmaintaincultural,commercial,andotherunofficialrelationswiththepeopleofTaiwan.
3.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nd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reaffirmtheprinciplesagreedonbythetwosidesintheShanghaiCommuniqueandemphasizeonceagainthat:
4.Bothwishtoreducethedangerofinternationalmilitaryconflict.
5.NeithershouldseekhegemonyintheAsia-Pacificregionorinanyotherregionoftheworldandeachisopposedtoeffortsbyanyothercountryorgroupofcountriestoestablishsuchhegemony.
6.Neitherispreparedtonegotiateonbehalfofanythirdpartyortoenterintoagreementsorunderstandingswiththeotherdirectedatotherstates.
7.TheGovernment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cknowledgestheChinesepositionthatthereisbutoneChinaandTaiwanispartofChina.
8.BothbelievethatnormalizationofSino-AmericanrelationsisnotonlyintheinterestoftheChineseandAmericanpeoplesbutalsocontributestothecauseofpeaceinAsiaandtheworld.
9.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nd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willexchangeAmbassadorsandestablishEmbassiesonMarch1,1979.
建交意義
中美外交關係的建立,
為兩國間的交入和合作開闢了道路。30年來,中美關係雖然經歷了不少曲折和起伏,但總體上是向前發展的。中美保持了領導人的互訪和高級官員的磋商,兩國在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軍事等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不斷取得進展。①結束了長期的對抗,開始了兩國關係的新階段。
②提高了兩國的戰略地位,改變了國際戰略格局,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重大的意義。
③有利於兩國的經濟、貿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與發展。
④中國處於美蘇之間的關鍵性制衡地位,使中國戰略地位空前提高。
⑤尼克森訪華,促使西方國家同中國建交,形成中國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