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是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國內目前唯一一份經濟周刊雜誌,也是中國最早的一份經濟周刊。前身是《中國經濟快訊》周刊,1992作為經濟內參創辦;1999年公開發行;2002年首次改版;2004年正式更名。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經濟周刊》《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前身是人民日報海外版分別於1992-1993、1999-2002年創辦的經濟內參《中國經濟快訊》2002年首次改版並公開發行。2004年1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人民日報社批准正式更為現名,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2-7150,國內統一刊號CN11-5196/F,郵發代號2-977,國外代號W5372。

使命:中國經濟轉型的真實記錄者,中國經濟國際化的理性觀察者,中國經濟復興的歷史見證者。

地位:國務院新聞主管部門指定的中央級重點新聞單位,中國官方主流財經媒體,位居中國財經媒體前10強。人民日報報系中的第一品牌雜誌。

理念:為國盡言、為民立言、為我發言。關注國計民生、追求公信濟世。

讀者:核心目標讀者群為城市和企業的領導者和決策層。泛讀者群為年齡在25歲-55歲之間,大學以上學歷的副處級或副經理級以上的幹部。他們是中國最有影響力和購買力的人群;他們是中國典型的“四高”(高職位、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人群;他們是中國擁有社會資源和財富最多的人群;他們是掌握中國經濟現實並關涉中國經濟命運最重要的人群。

內容:以體制經濟為核心的巨觀經濟、以城市經濟為核心的區域經濟、以企業經濟為核心的產業經濟、以金融為核心的財經領域。

風格:重理性和建設性,但不平淡中庸;重效果和影響力,但不偏激炒作。

語體:簡潔明快,厚重大方,重吸引力和感染力。

人力資源:人民日報海外30多個記者站近百名記者,國內33個記者站百餘名記者的支持,本刊總部共40人的精幹團隊及本刊專設的遍布全國的近30個通聯網點的近百名工作人員的加盟,使其具有雄厚的團隊力量。

追求:讓讀者信任(基本要求)、喜愛(良好要求)、尊重(優秀要求)、敬畏(最高要求)的值得珍藏的經濟雜誌。

多渠道發行:《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發行渠道有:政府機關征訂;通過郵局發行和零售;雜誌社發行部郵發和零售;向中央各機關贈閱。

重經濟中心:注重向各大經濟圈的中心城市發行,尤其針對長三角、珠三角、華中、華北東北西南 和西北的中心城市,加大訂閱力度,保證訂閱讀者成倍增長。

高質量終端:全國近百家零售代理商,使讀者能夠快捷方便地獲得每期最新的《中國經濟周刊》雜誌。

高層次客群:《中國經濟周刊》每期必送近萬份給國家有關領導、國務院相關部門參閱;數萬名各地廳級以上領導和大中企業領導通過訂閱成為本刊客群。

廣泛的宣傳:《中國經濟周刊》雜誌定期上報政府相關機構,並作為主要推薦雜誌,在各大機場、高級商務會所、證券機構等目標客群進行集中展示和重點推薦。

期刊信息

(圖)《中國經濟周刊》《中國經濟周刊》期刊

主管主辦:人民日報社

編輯出版:《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

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2-7150

國內統一刊號:CN11-5196/F

總編輯:季曉磊

總編助理:馬世領

主編:楊眉

副主編:黃樂楨

主筆:法悟

首席記者:張俊才

年訂閱價:680元/份

期零售價:13.6元/冊 6美元/冊 20港幣/冊

定位

《中國經濟周刊》《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定位於“領導者決策的經濟參考”,以政經為主的綜合經濟類期刊,為中央、地方及企業的領導層提供最有決策借鑑價值的資訊,做中國經濟轉型的真實記錄者,中國經濟國際化的理性觀察者,中國經濟復興的歷史見證者。《中國經濟周刊》的內容是以體制經濟為核心的巨觀經濟、以城市經濟為核心的區域經濟、以企業經濟為核心的產業經濟、以金融為核心的財經領域。

發行與廣告

(圖)《中國經濟周刊》《中國經濟周刊》

2004年5月經國家工商總局和人民日報社批准,《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正式註冊成立。《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為企業法人單位,負責《中國經濟周刊》的編輯、出版,具有期刊發行及廣告經營權。

《中國經濟周刊》雜誌2006年度發行量達到186000份,預計2007年度發行量將突破200000份。

說明

一、刊登廣告必須按照國家《廣告管理條例》及有關法規辦理。

二、凡要求在本刊刊登廣告的客戶,應持所在單位介紹信和營業執照;標明質量標準的產品,應出具監督、檢驗機關的證明;使用“註冊商標”的產品,需出具註冊商標證明;獲獎產品,需標明獲獎等級並提供證明;藥品、醫療器械、食品類廣告需持有省級(市)衛生廳證明。

三、廣告內容要實事求是,文稿清晰,照片、圖稿要符合製版要求。本刊對廣告內容與圖形有刪改權。

四、客戶委託本刊設計、製作廣告按廣告費的15%加收設計費。

五、廣告費須在廣告刊出前一次性付清。


經濟財政類期刊大全(九)

從經濟學的意義來理解,財政是一個經濟範疇,財政作為一個經濟範疇,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經濟行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國民收入用於滿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動。
《中國品牌與防偽》
《中國商貿》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農村經濟》
《中國經濟和信息化》
《中國企業家》
《中國經濟信息》
《中國商人》
《中國投資》
《中國土地》
《中國人民銀行文告》
《中國商界》
《中國改革》
《中國農業會計》
《中國審計》
《中國稅務》
《中國電子商情·通信市場》
《中國經貿》
《中國外匯》
《中國外資》
《中國物流與採購》
《中國貨幣市場》
《中國集體經濟》
《中國價格監督檢查》
《中國檢驗檢疫》
《中國金融電腦》
《中國大學生就業》
《中國經濟景氣月報》
《中國電子商務》
《中國對外貿易》
《中國發展》
《中國經貿導刊》
《中國科技投資》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
《中國名牌》
《中國內部審計》
《中國發展觀察》
《中國房地產》
《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
《中國貧困地區》
《中國房地產金融》
《中國房地信息》
《中國地產市場》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中國高新區》
《中國工程諮詢》
《中國工會財會》
《中國市場》
《中國工商》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中國管理信息化》
《中國廣告》
《中國海關》
《中國物價》
《中國合作經濟》
《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
《中國建材企業》
《中國金融》
《中國農村金融》
《中國海關統計年鑑》
《中國農村信用合作》
《中國金融信息》
《中國航空旅遊指南》
《中國供銷商情·投資與行銷》
《中國經濟快訊》
《中國期貨》
《中國經濟年鑑》
《中國經濟前沿》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年鑑》
《中國會計年鑑》
《中國惠普》
《中國電子商務年鑑》
《中國電子商情·基礎電子》
《中國就業》
《中國稅務年鑑》
《中國統計工作年鑑》
《中國統計月報》
《中國國內貿易年鑑》
《中國投資協會通訊》
《中國口岸》
《中國勞動》
《中國外經貿》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前沿》
《中國勞福事業》
《中國物價年鑑》
《中國旅遊年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