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本書敘述了中國經濟內外不平衡的狀況,並綜合分析了內外部失衡的各種原因。最後給出了解決中國經濟內外不平衡的政策建議。內容簡介
全球經濟失衡是一個持續多年的現象。為什麼美國的經常赤字會迅速增長,從而積累巨大的債務?為什麼包括日本和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以及歐佩克成員國會持有大量貿易盈餘,從而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
對中國來說,解決之道是調整產業結構,儘快完成經濟轉型和發展戰略轉型。
作者簡介
樊綱,經濟學博士,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兼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總量經濟學、轉軌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兩次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連任兩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委員。2004年,被法國奧弗涅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2005年、2008年、2010年,連續三次被美國《外交政策研究》與英國《觀點》雜誌共同評選為“世界最受尊敬的100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
文摘
關於中國經濟失衡問題的討論已經持續多年。中國經濟失衡有多方面的含義,主要是指一些結構性失衡,比如投資消費比率失衡、內外需失衡、地區發展失衡、收入分配失衡、產業結構失衡,等等。而本章以至本書探討的失衡僅限於“外部失衡”,即國際收支不平衡,具體表現是雙順差(經常賬戶盈餘和資本項目順差),以及“內部失衡”,即高儲蓄低消費。這樣,就將中國的經濟失衡與所謂的全球失衡(globalimbalances)聯繫起來。事實上,中國的經濟失衡往往被看作是全球失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被當作是重要的原因(如伯南克著名的儲蓄過剩理論),在這樣的討論中,中國的外部失衡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儘管從邏輯上,我們認為是內部失衡引起外部失衡(中國如此,美國也是這樣),但在行文上,我們還是先談外部失衡,再談內部失衡,由外而內,從表象到本源。
第一節中國經濟的外部失衡:雙順差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國際收支除個別年份外,持續處於不平衡狀態,即外部失衡。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1994年至2009年,中國國際收支持續出現大規模順差,累計順差總額超過24803億美元,順差占當年GDP的比重從1994年的524%增加到2008年的1114%。中國經常項目盈餘除2009年因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出現回落外,始終保持順差並呈逐漸上升態勢。資本和金融賬戶除1998年因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出現小額逆差外,其他年份也一直保持順差。這就形成中國國際收支的“雙順差”格局。
目錄
第一章 中國經濟內外失衡現狀
第一節 中國經濟的外部失衡:雙順差
第二節中國經濟內部失衡現狀
第二章 中國經濟內外失衡的相互關聯
第一節 外部失衡與內部失衡關係的格蘭傑檢驗
第二節 中國外部失衡和內部失衡相關性的實證分析
第三章 外部失衡原因探析I:文獻評述與我們的觀點
第一節 發展階段說
第二節 生產率提高說
第三節 要素價格扭曲說
第四節 本幣低估說
第五節 貿易限制說
第六節 美元本位說
第七節 國內失衡說
第四章 外部失衡原因探析Ⅱ:實證研究與總結
第一節 影響外部失衡的三大因素
第二節中國對外貿易順差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第五章 國民儲蓄結構變化與高儲蓄的成因
第一節中國高儲蓄的理論分析
第二節 中國國民儲蓄結構的變化
第三節中國儲蓄結構的變化是因為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
第六章 居民消費與居民儲蓄
第一節 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居民消費率的比較
第二節 人口結構的變化與高儲蓄
第三節 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低
第四節 資本市場不發達導致居民的投資渠道有限
第五節 收入差距擴大抑制了消費
第七章 政府收支與政府儲蓄
第一節 政府儲蓄的相關研究
第二節 政府收入與政府可支配收入的結構分析
第三節 政府支出的結構分析
第四節 調整後的政府部門收入、儲蓄、投資情況
第五節 政府儲蓄的國際比較
第八章 巨觀稅負及其國際比較
第一節 我國巨觀稅負水平
第二節 各國巨觀稅負水平比較分析
第三節 稅收結構分析
第九章 企業儲蓄I:企業利潤增長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企業收入增長的現狀
第二節 企業收入與儲蓄增長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企業利潤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第十章 企業儲蓄Ⅱ:資源租、壟斷利潤與國企分紅
第一節 資源租問題
第二節 壟斷利潤與國企分紅
第十一章 收人再分配與財稅改革
附錄 全球經濟失衡的背景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