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簡介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主編史為樂,1937年3月出生,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其後師從譚其驤先生研究歷

史地理學,獲研究生學歷。1965年到原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歷史所工作。1991年晉升為研究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曾兼任中國地名學研究會理事、地名考證專業委員會主任。主要學術專長是歷史地理學和地名學。獨著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沿革》《浮世繪———古代都市與都市生活》。主編有《中國地名語源詞典》、《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編輯過程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由史為樂主編,鄧自欣、朱玲玲為副主編,於2005年3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由著名史地專家譚其驤先生任顧問,由國家重要科研機構和幾所著名高校的20餘名史地專家通力合作完成。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鑒於臧勵龢主編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已刊行半個世紀之久,內容過於陳舊,史為樂等提出了新編《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的動議,當時主管原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工作的胡繩同志和後來主持中國社科院工作的胡喬木同志都先後批示同意。他們馬上著手撰寫《編纂體例》和樣條,並與有關單位聯繫,以確定協作關係。但由於種種原因,這項工作沒能立即開展,只是做了一些必要的準備。直到1982年下半年,他們才開始動手撰稿。起初只想在舊的《古今地名大詞典》的基礎上作些修改補充,儘快拿出來以應社會急需,但因書中問題太多,覺得實在沒有修訂的價值,才決定新編一部《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作為顧問的譚其驤先生向他們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讀史方輿紀要》中的地名可以全收;二是一定要查對第一手資料,要儘量找出地名的最早出處。這兩點都很重要。第一點意見顯示了譚其驤先生對《方輿紀要》的重視,因為《方輿紀要》地名牽動歷朝歷代的興衰。因此,凡是《方輿紀要》中與歷史事實有關的地名,他們全部收錄。同時他們深知,查對第一手資料對於提
高書的質量、避免出現不應有的錯誤,是十分必要的。而要找出地名的最早記載,則需要查考大量的史料,不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更需要有過硬的史學功底。當時身為中國地名委員會委員的歷史所原領導尹達,知道史為樂要主持編撰《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後,每次地名委員會開會或召開全國地名工作會議,都派他出席會議,為他提供了一個學習的絕好機會。在這些會上他結識了各地不少研究地名的專家,得到一些全國地名普查的訊息及了解地名研究的熱點問題,這對主編地名辭典大有好處。此外,近30年來,他全力研究地名釋名,先後撰寫了《中國省縣釋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研究當代行政區劃的變化,1981年和2006年兩度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沿革》一書,這些研究工作都是圍繞編撰《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而進行的。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是團結協作的產物。參加編撰工作的有年逾八十的老專家,也有精力充沛的年輕學者,他們各有學術專長,分居北京和全國各地。該書編者數十年如一日,鍥而不捨,頑強奮戰,終於完成了全書的撰稿和審稿工作。全書700餘萬字,收詞近8萬條,相當於舊的《古今地名大辭典》的3倍。
基本概況
書籍作者:史為樂主編圖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圖書品相:10成品相
庫存量:2本
圖書售價:326.00元圖書原價:430.00
圖書類別:歷史
圖書標籤: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上書時間:2010-08-27
出版時間:2005-03
開本:16開
裝訂:精裝
優點
該書有以下優點:一是收詞範圍廣,時間斷限長。時間從遠古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詞目來源遍及先秦典籍、歷代正史地理志、全國總志、各地重要地誌以及近現代史、革命史的眾多著述。二是釋文徵引有據,力求使用第一手資料,儘量找出地名的最早出處。府州以上政區要敘述轄境的大體範圍,一般政區地名要明白交代隸屬關係。三是注重地名語源的闡釋。對於地名的由來及含義儘量追本溯源,作出解釋;但對於難於確證的,決不臆斷。四是盡力吸取最新研究成果,注意反映當今學術水平。地名定點務求精準,儘量講清地名在今市縣的具體方位及里距;凡實在難以精確定點的,則一般指出概略方位,不遽下斷語。
評價
該書出版後,好評如潮。讀者一致認為,這是近年出版的較有影響的大型學術著作之一。不論是搞科學研究的專家,還是大專院校的師生,或是做各種工作的知識分子,都讚揚該書方便、實用。《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至今已沿用半個多世紀,當時該書內註明的“今地”大多已成為歷史,對照今日地圖也已面目全非。自1982年至2004年,在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指導下,由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史地研究室主持,史為樂任主編,集合了全國三十多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編纂的這部《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終於在歷經20載,八易其稿之後完成。全書分上下卷,共收詞目七萬餘條,內容包括古國、都邑、各級政區、山川、澤藪、津梁、關隘、城鎮、堡寨、交通道路、水利工程及與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有關的地名。全書引征有據,儘可能使用最早出處,並註明版本、卷次,除了標明隸屬關係與方位外,還增加了里距。另外,書中還增加了大量有關邊疆和中外交通的地名。全書不僅對地名的由來和含義儘可能根據材料作出解釋,還注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最新水平,並糾正了以往同類工具書中的許多錯訛。無論從規模和質量上檢視這部《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都是當代最具權威性和學術水準,且資料最全的史地工具書。
工具書概覽
工具書是專供查找知識信息的文獻。它系統匯集某方面的資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編排,以供需要時查考用的文獻。本期任務就讓我們來盤點這些我們熟悉或不熟悉的百科工具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