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脈》

《中國文脈》

《中國文脈》是余秋雨新作。大膽取捨,需要銳利斧鉞。但是,手握這種斧鉞的人,總是在開山辟路。那些只會坐在涼棚下說三道四、指手畫腳的人,大多不懂斧鉞。開山辟路的人沒有時間參與評論,由此造成了等級的倒錯,文脈的失落。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文脈》是繼《文化苦旅》之後,余秋雨教授最重要的作品,也是當今中國當代文史領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余秋雨教授感嘆當前“文脈既隱,小丘稱峰;健翅已遠,殘羽稱鵬”,因此以這部重大的開創性著作來提醒和彌補。

中國文脈,就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中國文脈》以中國文字起源為引,從《詩經》講起,到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楚辭,再到秦漢時期的大一統與書同文對文學的影響,漢賦及“無韻離騷”《史記》,魏晉時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賢”等文人雅士的詩作文采,再到唐宋詩詞,元曲及明清小說,一氣呵成,使歷史與現實相溝通,文理與形象相交融,為廣大讀者解讀了中國文化的演化過程。

第一核心篇目《中國文脈》,酣暢地通論了三千年中國文學的精神主脈和美學主脈。此前從未發表過;第二核心篇目《筆墨歷史》,也酣暢地通論了作為文脈載體的三千年中國書法史。此前均從未發表過。在這兩個核心篇目之後,是對每個時代文脈的精細論述,組成了一部罕見的《中國文化人格史》和《審美精神流變史》。其中不少文章,已成當代經典。

作者簡介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人。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經由教育文化界的多次民意測驗和專家推舉,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高校校長,並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考察並闡釋中華文明諸多被埋沒的重要遺址。這些遺址由此受到保護和弘揚,他也被公認為當代中國重新梳理傳統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所寫作品,開創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追慕者眾多。

二十世紀末,又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萬公里考察人類最重要的文明故地,對當代世界文明作出了一系列全新思考和緊迫提醒。作為國際間唯一親身完成這種穿越的人文教授,及時判斷了新一輪恐怖主義的發生地,準確預言了歐洲不同國家的經濟危局,在海內外引起極大關注。在這過程中所寫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在台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等一系列重大獎項。

以高層級的思考性作品,持續二十年創造了驚人的暢銷奇蹟。直至2010年1月,國內發行量最大的《揚子晚報》和江蘇教育出版社在全國各省青年學生中票選“誰是您最喜愛的當代作家”,仍名列第一,且遙遙領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雜誌等機構一再為他頒獎,表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於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自2002年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美國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講授“中華巨觀文化史”、“中外文化對比史”等課題,廣受好評。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余秋雨大師工作室”。最近幾年,兼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奠基教授、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圖書目錄

中國文脈
筆墨歷史
猜測黃帝
感悟神話
發現殷墟
老子和孔子
黑色光亮
稷下學宮
第一詩人
《離騷》今譯
歷史母本
那一家
魏晉絕響
田園何處
走向大唐
佛教的事
仰望長安
唐詩幾男子
亂麻蘊藏
陌生人
斷·裂
六百年鬱悶
十萬進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