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制度研究》

《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制度研究》

《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制度研究》力圖以慈善基金會法人為研究中心,將慈善基金會法人為代表的非營利組織問題納入民商法研究的框架。《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制度研究》在研究中放棄了全面研究非營利組織的進路,而堅持以民法基本理論為基礎,以基金會法人為研究中心。將結社自由的原理與私法自治的理念相結合,從市民社會形成的高度反思了慈善基金會法人的制度價值。《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制度研究》系統梳理了基金會法人制度的基本框架,確立了基金會法人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則,提煉了圍繞基金會法人人格制度、財產關係制度、監督制度等核心內容中的重要問題,並展開系統地理論分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善基金會法人是一類重要的非營利民事主體,該制度對於發展社會慈善、公益事業,推進市民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制度價值。該制度在已開發國家的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成為個人——社會——政府三者之間有效的溝通平台。在我國,慈善的傳統和文化非常悠久,然而由於政治國家的強大,無法在市民社會層面發展出制度化的慈善法律和慈善組織。當前我國的慈善基金會法人制度發展也反映著深刻的時代烙印,存在諸多亟待完善的課題。
《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制度研究》研究堅持了本土化、中國化的研究進路,避免陷入外國法介紹式的研究窠臼。書中通過運用民商法相關理論思考並解決中國慈善基金會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而總結其中的制度性經驗,為解決我國慈善事業的現實困境提出了完善的原則和具體的解決方案。
由於《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制度研究》側重製度研究和本土化研究,因此制度的歷史源流、本土性的社會現實狀況構成了《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制度研究》重要的研究素材。《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制度研究》融合了民法學規範分析與實證研究方法、社會學方法、比較法、歷史學研究方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多元的研究方法為有效地實現研究目標創造了方法論上的基礎,並為多元融合的民商法研究提供了一個研究的樣本。

作者簡介

韋禕,1978年2月生於安徽宣城,法學博士,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天津師範大學法學院講師。

目錄

內容摘要/1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的緣起/1
一、為什麼研究非營利性的民事主體制度?/1
二、為什麼研究主題集中在慈善基金會法人制度?/4
第二節研究方法及研究效果/9
一、研究方法及其在本書中的運用/9
二、研究效果/14
第三節研究的進路和內容/16
一、研究進路/16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17
第二章認知“慈善”與“基金會”——研究的起點/20
第一節“慈善”的語義解讀與法律界定/20
一、“慈善”的語義發展及其思想背景/20
二、“慈善”的法律界定/26
第二節“基金會”的歷史脈絡與法律內涵/33
一、基金會法律制度的歷史與現狀/33
二、基金會的法律定義與法律屬性/43
第三章中國慈善組織法律制度的歷史與現狀/57
第一節萌芽與成長——王權慈善下的中國古代慈善組織/58
一、我國古代慈善組織制度發展概述/58
二、中國古代慈善組織制度的總體評價/63
三、小結/65
第二節轉型與變革——晚清與民國時期的基金會與慈善組織制度/65
一、清末民初的中國慈善組織/65
二、民國時期慈善團體法人法律制度/70
第三節衰熄與重生——建國後的基金會與慈善組織制度/81
一、建國後慈善組織及其法律制度的衰熄/81
二、中國慈善組織的重生——以慈善基金會法人制度為線索/88
第四章慈善基金會法人的人格問題研究/98
第一節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的人格困境/98
一、基金會人格取得之阻礙——反思我國慈善基金會法人設立制度/98
二、基金會人格獨立之艱難——我國慈善基金會法人人格的依附性/104
第二節慈善基金會法人人格的理論反思/110
一、結社自由理論背景下的基金會法人人格闡釋/110
二、慈善基金會法人人格的私法性理論/118
第三節慈善基金會法人設立與登記的制度設計/123
一、現行基金會法人人格制度的簡要評析——以2004年《基金會管理條例》為背景/123
二、現行制度的反思及完善/127
第五章慈善基金會法人財產的法律問題之思考/153
第一節基金會法人財產的法律特徵/153
一、基金會法人財產的獨立性之辨/154
二、非營利性(財產的非分配性)——基於法律技術的涵義解讀/160
三、慈善財產的“近似原則”(TheCy-Presdoctrine)/163
第二節圍繞慈善基金會財產的法律關係/175
一、慈善捐贈法律關係之研究/175
二、公益信託法律關係/189
第六章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監督制度之探討/198
第一節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監督制度的立法原則/200
一、自律乎?他律乎?——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監督立法的基本路徑/20l
二、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監督制度與市場競爭原則/210
第二節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監督制度的現狀分析/216
一、基金會法人監督法律體系的現狀及缺憾/216
二、監督管理體制與具體制度的評析/222
三、網際網路時代媒體監督的興起——非正式制度的引入/230
第三節中國慈善基金會法人監督制度之完善/232
一、慈善基金會法人監督法律體系之構想/232
二、慈善基金會法人監督機關的重構/235
三、慈善基金會法人投資行為的監督制度/237
四、基金會法人信息公開制度之完善/240
五、其他監督制度的完善/243
結語/245
參考文獻/250

精彩書摘

(三)慈善理想與基金會理論的交集——研究價值實踐性之需要
如上文所述,基金會是非營利組織的典型形式,其集中反映了非營利組織的理念和原理,也反映了中國民間社會力量崛起的趨勢。因此,筆者也堅持認為,關於基金會的研究必須緊緊結合中國的社會現實。即對基金會法人的研究絕不能是一次冷冰凍的法律科學“解剖”,更應該將其視作點燃當下中國社會改革的星星火種,並將這一研究投入到中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之中。而在當下中國,能夠將基金會法人制度理論與中國社會現實最為緊密拴系在一起的莫過於當代中國社會的慈善危機。
據統計,截至2006年中華慈善總會每年收到的捐贈大約75%來自國外,15%來自中國的富人,10%來自平民百姓;人均捐獻款一度僅為0.92元,不足人均GDP的0.02%。而美國的慈善捐贈10%來自企業,85%來自全國民眾;2003年美國個人捐贈達2410億美元,人均捐款460美元,占當年人均GDP的2.17%。相比之下,為什麼一向自視為樂善好施的國人,對慈善事業的參與度會那么低呢?是因為中國人天生冷酷無情或者視財如命?當然不是,中國人具有良好的慈善傳統,樂善好施和樂於助人都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然而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況下,這些美德反而退化,這不得不促使我們思考,這個社會到底怎么了?是什麼阻礙了我們的愛心?是什麼讓中國人變得冷漠?在西方世界運用基金會制度進行慈善活動已經成為社會傳統,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然而在中國,我們自己的基金會又作何表現呢?對於當前的慈善危機,我們對於中國的基金會制度應不應該進行全面的反思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