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百科全書(全74卷) 特色及評論
《中國大百科全書》按學科和知識領域分成74卷,共收7.8萬個條目 ,計1.26億字,並附有5萬幅圖片,其中三分之一為彩圖,參加編撰的專家、學者共20672人,冊葉浩瀚,內容宏富,涵蓋了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文化教育、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的66個學科或知識領域。從全書的廣度、深度和容量來 看,堪稱知識的寶庫,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全74卷) 內容簡介
《中國大百科全書》簡介
梅 益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下簡稱 《全書》) 73卷 (外加索引l卷) 是我國第一部包羅古今中外知識, 同時突出中國內容的現代綜合性百科全書。 它的編纂繼承了我國悠久的百科類書的有益傳統, 吸收了外國現代百科全書的編纂經驗,並有所創造,有所發揮,在世界百科全書之林中自樹一幟,獨具中國之特色。 它的出版是我國科學文化事業繁榮發達的一個重要標誌。
“盛世修典” , 《全書》 是在鄧小平同志支持下,胡喬木同志提出編撰的建議,並要求在老一輩專家學者還健在的時候著手編寫的。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先後批准國家出版局、 中國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聯署的關於出版 《全書》 的報告, 隨後成立了以胡喬木同志為主任的總編委會和姜椿芳同志為總編輯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和上海分社。
《全書》 共收77 859個條目 ,12 568萬字,並附有5萬幅圖片,參加編撰的專家學者共20 672人,冊葉浩瀚、 內容宏富。 它闡述的基本知識和提供的翔實資料,其廣度、 深度和容量使它成為相當完整的知識系統。 它覆蓋哲學、 社會科學、 文學藝術、 文化教育、 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等66個學科或知識領域。 《全書》 在介紹國內外科學成果中突破 “西方中心論” 的框框,適當側重中國,有關第三世界的知識也占相當的比例。
《全書》 有鮮明的 “中國特色” ,有兩個世界第一:
第一, 由國家最高當局出面,動員全國學術界,這在世界百科全書編纂史上絕元僅有。
第二,兩萬餘名專家學者精神振奮地雲集在中國大百科的旗幟下,陣容之強大,堪稱世界大百科編纂史上又一個第一。
《全書》 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 它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物。 它為參加和準備參加現代化建設的人們提供各種基本知識,並推動他們尊重知識、 學習知識、 掌握知識, 以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政治道德素質,從而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全書》 條目的釋文,有關中國方面的內容力求準確、 公允、 可信,外國方面的內容力求不出錯誤。 《全書》 重視插圖,平均每頁有圖表一幅,在49 765 幅圖表中,彩色的約占1/3 。 《全書》 建立了完整的檢索系統,為讀者進入這個宏大知識庫提供了鑰匙。 《全書》 許多學科卷已成為國內各該學科的規範化出版物。 它使用的大量術語已成為術語資料庫的標準術語。
《全書》 的出版是近百個部、 委、 院、 校及其研究機構同出版社編輯部長期協作的成果。 中央領導同志親自審閱和撰寫部分重要條目 。 第四屆400位學部委員參加編撰的達336位,社會科學方面的權威學者絕大多數也參加編撰工作。 數十位高齡專家是在住院期間領導和參與一些學科卷的編寫工作的,有的在臨終時還在撰寫條目 。 總編委會110位委員中,書成之日有32位包括主任胡喬木同志已經去世。 《全書》 終於 “搶救” 了老專家們心血凝成的一批造詣精深的學術財富。
在 《全書》 出齊之際,我們謹向多年來參加和關懷本書編撰工作的專家、 學者表示深 切的謝意。
中國大百科全書(全74卷) 本書目錄
總 索 引
戲 劇 美 術 (I)
電 影 美 術 (II)
水 利 軍 事 (I)
交 通 軍 事 (II)
電 工 哲 學 (I)
礦 冶 哲 學 (II)
力 學 農 業 (I)
數 學 農 業 (II)
法 學 化 學 (I)
宗 教 化 學 (II)
民 族 物理學 (I)
化 工 物理學 (II)
輕 工 電子學 (I)
紡 織 電子學 (II)
教 育 經濟學 (I)
體 育 經濟學 (II)
考古學經濟學 (lII)
心 理 學 生 物 學 (I)
政 治 學 生 物 學 (II)
社 會 學 生 物 學 (III)
天 文 學 中國文學 (I)
地 理 學 中國文學 (lI)
地 質 學 外國文學 ( I)
中國地理 外國文學 (II)
世界地理 中國歷史 (I)
自動控制 中國歷史 (II)
環境科學 中國歷史 (III)
傳統醫學 外國歷史 (I)
土木工程 外國歷史 (II)
新聞・出版 機械工程 (I)
圖・情・檔 機械工程 (II)
戲曲・曲藝 現代醫學 ( I)
財政・金融 現代醫學 (II)
航空・航天 固・測・空
建築・園林 語言・文字
氣・海・水 音樂・舞蹈
文物・博物館
中國大百科全書(全74卷) 相關資料
一、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
主 任 胡喬木
副主任 (按姓氏筆畫順序)
于光遠 貝時璋 盧嘉錫 華羅庚 劉瑞龍 嚴濟慈 吳階平 沈 鴻 宋時輪 張友漁 陳翰伯 陳翰笙 武 衡 茅以升 周 揚 周培源 姜椿芳 夏征農 錢學森 梅 益 裴麗生
委 員 (按姓氏筆畫順序)
丁光訓 于光遠 馬大猷 王 力 王竹溪 王綬綰
王朝聞 牙含章 貝時璋 艾中信 葉篤正 盧嘉錫
包爾漢 馮 至 司徒慧敏 呂 驥 呂叔湘 朱洪元
朱德熙 任新民 華羅庚 劉開渠 劉思慕 劉瑞龍
許振英 許滌新 孫俊人 孫毓棠 楊石先 楊憲益
蘇步青 李 珩 李國豪 李春芬 嚴濟慈 肖 克
昊於廑 吳中倫 吳文俊 吳階平 吳作人 吳學周
吳曉邦 鄒家華 沈 元 沈 鴻 宋 健 宋時輪
張 庚 張 震 張友漁 張含英 張鈺哲 陸 達
陳世驤 陳永齡 陳維稷 陳虞孫 陳翰伯 陳翰笙
武 衡 林 超 茅以升 羅竹風 季 龍 季羨林
周 揚 周有光 周培源 孟昭英 柳大綱 胡 繩
胡喬木 胡愈之 榮高棠 趙朴初 侯外廬 侯祥麟
段學復 俞大紱 宦 鄉 姜椿芳 費孝通 賀綠汀
夏 衍 夏 鼐 夏征農 錢令希 錢偉長 錢學森
錢臨照 錢俊瑞 倪海曙 殷宕章 翁獨健 唐長孺
唐振緒 陶 鈍 梅 益 黃秉維 曹 禺 董純才
程裕淇 傅承義 曾世英 曾呈奎 謝希德 裴麗生
潘 菽 潘念之
中國大百科全書(全74卷) 作者介紹
姜椿芳 (1912-1987)翻譯家、 編輯出版家。 江蘇武進人。 歷任《滿洲紅旗》主編,《時代》雜誌主編, 《時代日報》總編輯, 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副局長,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總編輯、顧問。 曾任中國翻譯作者協會主席。 著有 《從類書到百科全書》 , 譯有 《列寧在十月》 《鮑里斯 ・ 戈都諸夫》 《小市民》 等。 |
于光遠 (1815-) 哲學家、 經濟學家。 上海人。 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 (1936) 。 歷任中共中央圖書館主任 ,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 副主任, 國家計畫委員會經濟研究所所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等職。 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長。 著有 《關於規律的客觀性質的幾個問題》 《政冶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探索》 《經濟、 社會發展戰略》 等。 |
盧嘉錫 (1915-) 物理化學家。 台灣台南人,生於福建廈門 。 廈門大學畢業 (1934) , 英國倫敦大學博士(1938)。 歷任廈門大學、福州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所長、 中國科學院院長,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在原子簇化合物的結構化學方面取得成果,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網兜狀原子簇結構 “福州模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