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會發展解析》

《中國基金會發展解析》

一個公正、實用的基金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我國基金投資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證券投資績效相關研究對評估基金投資績效及投資者選擇投資對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關評價方法及套用的研究已引起廣泛的關注。《中國基金會發展解析》除緒論之外,其餘十章可分為四篇。歷史篇試圖闡釋中國基金會的文化與傳承,包括中國基金會的歷史文化淵源和基金會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運作篇分為公募基金會與非公募基金會兩部分,對於公募基金會從內部治理、籌資和募款、項目運作和管理、誠信建設的視角進行分析;為了加強比較分析,特別將我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基金會作為研究對象形成比較資料;最後的發展篇展示了基金會發展的願景並對相關政策進行了探討。《中國基金會發展解析》適合廣大理論和教學工作者、行業管理與政策制定者、基金會及其他非營利部門從業人員閱讀。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葛道順,男,博士研究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會員,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具有多年市場策劃、設計與傳播(企業法人代表)、投資諮詢、企業管理、政策分析等領域的從業經驗。出版《公司與社會公益Ⅱ》(聯合主編、主撰)、《社會結構的變遷》(合著)、《當代社會的病態心理》(副主編、合著)、《文化與人性》(合譯)等著作,在《國際社會科學雜誌》(ISSJ)、《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社會學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江蘇社會科學》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政策建議數十篇。

目錄

緒論
第一節基金會的定位
第二節中國基金會的界定和發展歷程
第三節基金會的作用、意義和與政府的關係
第四節關於基金會研究的探究
歷史篇
第一章文化與傳承:中國基金會百年
第一節舊中國的基金會制度
第二節新中國基金會的發展
第三節2004年以後基金會的新局面
運作篇
第二章公募基金會的發展狀況與評價
第一節公募基金會的總體規模和分類
第二節公募基金會的運作特點
第三節我國公募基金會發展中的問題
第三章基金會的治理與能力建設
第一節我國基金會的組織治理轉型
第二節基金會的能力建設
第四章基金會的募款和投資
第一節我國基金會的籌資和募款
第二節基金會投資與風險
第五章我國基金會的項目管理——以中海油助學基金項目為例
第一節項目和項目管理
第二節中海油助學基金項目的啟動
第三節中海油助學基金項目的執行
第四節中海油助學基金項目的控制
第五節中海油助學基金項目的總結
第六章基金會誠信與問責
第一節我國基金會誠信建設的進程
第二節誠信標準構建及問責
第七章非公募基金會的運作
第一節非公募基金會在我國的起步
第二節我國非公募基金會運作分析
第三節非公募基金會的監管和發展問題
比較篇
第八章我國香港慈善基金會之現況及分析
導言
第一節基金會(基金)的歷史和發展
第二節基金會的類別
第三節討論和結論
第九章我國台灣的基金會現況與發展趨勢
第一節基金會的概況
第二節結構和管理
第三節類型與特色
發展篇
第十章我國基金會發展的願景與政策
第一節我國基金會發展的定位和需求
第二節我國基金會發展面臨的挑戰
第三節我國基金會發展的社會政策
附錄
附錄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附錄2《基金會管理條例》
附錄3《基金會年度檢查辦法》
附錄4《基金會信息公布辦法》
附錄5《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附錄6《全國性民間組織評估實施辦法》
附錄7《救災捐贈管理辦法》

精彩書摘

第四,台灣企業基金會有本土特色的運作模式,和西方基金會運作模式不同。數據顯示本土企業基金會的運作情形,無法套用文獻中以美國為主的基金會運作模式,而可歸整成新的四種模式:①提供贊助;②建立平台(包括:資源整合平台、管理平台、信息平台);③策略結盟;④直接運作。四種模式有可能重複出現在同一基金會中,其中對“直接運作”的偏好,當屬台灣企業基金會的重要特色。
第五,台灣企業基金會較多類似企業慈善家的自許,較少有企業社會公民的思維。就基金會的宗旨、目的事業、活動類型來看,台灣的企業基金會普遍認同社會主流價值的公益典範,並遵循慈善家模式,樂於慷慨捐助幫助不幸的人與事,相對較少社區參與及環境關懷的活動,或社會改革乃至政策議題的倡導,而且與島內外其他非營利組織間的互動亦很少,與文獻中所定義企業社會責任(CSR)實踐原理,或企業公民之社群參與的典範不盡相符。
馮教授進一步期許台灣的企業基金會在未來能朝以下四個新方向轉型。
第一,企業基金會的發展應朝多元公益典範邁進。台灣社會的快速變遷,帶來更多元的社會需求,故需要更多元的解決方法與社會資源。倫理/利他模式和利益相關人模式是為台灣人較易接受的企業公益典範,但新古典/企業生產力模式和政治模式典範的認可,亦有其實質的社會效能,且能引導更多的企業投入。
第二,企業基金會可率先倡導企業公民概念,鼓勵企業的公益導向走上公民社會的建立。士紳慈善型的公益活動固然有其社會效益,但需要企業龐大的人力、財力及專業資源,企業基金會應可在為台灣健全第三部門發展,儘快建立公民社會方面發揮更大的助力。扮演支持非營利的第三部門發展之中介角色,並非要求企業散盡家財,而是強調非政府組織間的結盟,畢竟企業的永續經營,仍是有賴於一個健全發展的均衡社會。
第三,企業基金會可發揮潛力帶領台灣的非政府組織進入國際社會。台灣的企業基金會具有國際化的條件,企業內部的人才及國際經驗豐富,企業活動又不乏實質的國際交流機會,因此極有潛力支持或帶領台灣非營利/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國際活動。
第四,企業基金會的資源豐沛,仍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台灣對財團法人的友善態度與捐募法規的適時修訂,使得台灣基金會的發展環境日趨良善,再加上國際非政府組織運動與企業社會責任(CSR)思潮的推動,若有適度的倡導,相信台灣的企業家應更能認同企業設立基金會或支持其他運作型非營利組織,以落實更廣泛、更紮實的企業公益典範。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