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胡喬木本名胡鼎新,“喬木”是筆名。江蘇鹽城人。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肄業。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書記,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書記,中共江蘇省臨時工委委員。1937年後,任安吳青訓班副主任,中共中央青委委員,中國青年聯合會辦事處宣傳部部長。1941年任毛澤東秘書,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1945年參與起草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48年後任新華通訊社社長。
建國後,歷任新華社社長(1949年10月1日至10月19日),新聞總署署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秘書長,中共中央副秘書長。參與起草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1956年當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1975年後任國務院政治研究室負責人。1977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顧問、名譽院長,中共中央副秘書長,毛澤東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1978年補選為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1980年當選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1982年當選為中共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主持起草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等重要檔案。1987年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曾任中共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是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常委。
其主要著作有:《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胡喬木文集》、《關於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詩集《人比月亮更美麗》。
創作背景
1951年,在黨成立30周年的時候,黨要求為中央寫一篇講述中國人民革命事業取得勝利的文章,而在這之前,胡喬木已經編輯了《六大以來》、《六大以後》等著作。他博聞強記,對馬列主義和中共黨史的掌握非常嫻熟,加上文字能力強,所以這個任務自然而然就落在了胡喬木的頭上。這篇長文他只花了不到一個星期就寫成了。胡喬木對黨的30年的歷史早已成竹在胸,當然可以一揮而就。《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不但是第一本完整的敘述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書,而且也是第一本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觀點來敘述黨的歷史的書,對於黨史教育和黨史研究工作都起了很大的積極的影響。
之所以這本書會取得如此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胡喬木寫本書的時候才39歲,精力旺盛,能夠保證寫好此書;第二,胡喬木在延安已協助毛澤東編輯過幾本黨史文獻書,系統接觸過黨史材料,並且參與了黨史經驗的總結;第三,胡喬木在抗日戰爭後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一直在毛主席和中央其他幾位領導同志身邊工作,所以胡喬木寫這本書就比較“得心應手”。
其實,胡喬木寫的這本書一開始是作為劉少奇在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30周年大會上的報告,不料,毛澤東閱後,十分滿意,做了批示,說不要作為中央領導人的講話稿了,就以“胡喬木”署名發表。此文以胡喬木的名義於1951年6月22日由《人民日報》發表。
創作歷程
起草報告195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三十周年紀念日。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不僅“三十而立”值得慶賀,而且打敗了蔣介石,取得了全國政權,更值得慶賀。 1951年7月1日尚未到來,各地給中共中央及毛澤東的致敬信、致敬電便潮水般湧來。那時,中國共產黨已擁有五百八十萬黨員。 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1951年6月30日在北京舉行隆重的大會,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三十周年,毛澤東等出席大會,由劉少奇作報告。請誰為劉少奇起草報告呢?自然,最合適的人選是胡喬木。那時,胡喬木已經離開了諧趣園,住在北京六所休養。 由於對於中共黨史非常熟悉,花了一個星期,胡喬木就交卷了,為劉少奇起草了題為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的報告。
艱難內情
當人們佩服胡喬木的“快筆頭”的時候,夫人谷羽談及胡喬木寫作《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的艱難內情:
記得1951年5、6月間,喬木因胃穿孔動了大手術,還在休養康復之中,少奇同志來找他,專請喬木代為起草慶祝“七一”的報告。喬木欣然從命。
那時已跨進6月中旬,稿子寫完後還要留出時間讓少奇和中央其他同志審閱,真是太緊了。而那年6月,北京的天氣特別熱,屋外熱,家裡好像更熱,坐在那裡不動都是一身汗。當時條件差,家裡連風扇都沒有。喬木冒著酷熱,白天黑夜地寫。我看他熱得滿頭大汗,就找了把蒲扇為他扇風,後來又想辦法從中南海西門外的冰庫搞來幾大塊冰,放在盆里,擺在他椅子周圍,給他降溫。過了兩天,熱得實在沒辦法,他就讓我在大澡盆里放一盆涼水,在澡盆上擱一塊木板,他乾脆坐在水裡寫。前後寫了一個星期,《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的稿子終於寫出來了,共有四、五萬字。
不料,毛澤東閱後,卻寫了批示,此文以胡喬木名義發表。 胡喬木知道了這一訊息,以為不便遵命:這么一來,怎么向劉少奇交代?毛澤東說少奇同志那裡,由他去打招呼,另找人起草報告。 如此這般,胡喬木只得從命。主席指示
《人民日報》迅速排印了《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定於6月22日見報。在6月21日,胡喬木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請示有關文章的一些問題,毛澤東在他的信上作了批語:主席:
“三十年”(引者註:即《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人民日報要求明日增出一張一次登完,現其餘均已排好,希望能把改的一頁清樣馬上看一下,在十二點前退回。 對陳獨秀說是當時 “最有影響的馬克思主義宣傳者和黨的發起者”,擬改為“有很大影響的社會主義宣傳者和黨的發起者”,是否較妥?(毛批:可以。)
“事實證明,毛澤東同志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方法已經完全勝利”,此處用“方法”意義不明確,擬改“原理”或“道路”或“戰略”或“方針”,請示何者較妥。(毛批:“方針”為好。)
敘述整風時說 “黨抓緊了這個局勢比較穩定的時期”,但前面說這是敵人掃蕩最殘酷最緊張的時期,似有不合。可否改為:“黨抓緊了這個局勢較少變化的時期進行了全黨範圍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這種教育在戰爭和革命猛烈發展和迅速變化的時期曾經是難於大規模進行的。”(毛批:這樣好。)
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人數各說都是十三人,惟李達說是十二人,理由是包惠僧非代表。兩說不知孰是?(毛批:是十二人。)以上各點請指示。敬禮! 胡喬木21日 在接到毛澤東的批覆後,《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署名胡喬木,發表於1951年6月22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全文轉發,全國各地報紙也全文刊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全文廣播。另外,人民出版社還印行了單行本。
聲名鵲起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是總結中共建黨三十年歷程的第一本簡明黨史,產生了很大影響,成為各地紀念中共建黨三十周年的主要學習檔案。其影響超過了劉少奇在紀念中共建黨三十年大會上的報告。
胡喬木向來在幕後工作,即使是作為中央人民政府發言人曾公開亮相,那也只是“新聞首腦”的形象。這一回,則是作為理論家、黨史專家的身份亮相,開始為人們所知道。
雖說胡喬木一生寫過眾多的社論、評論、決議、檔案,但《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是其中少有的署名胡喬木發表的著作。正因為這樣,《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在人們的印象中,差不多成了胡喬木的代表作——一提及胡喬木,人們會馬上說,喔,他寫過《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
此處順便提一筆,關於中共“一大”的代表,毛澤東的批語稱“是十二人”,從此中共黨史專家們便沿用此說。直至最近幾年,才終於承認包惠僧亦是中共“一大”代表,承認中共“一大”代表是十三人。
主要內容
文章一共分為五部分,其中前四部分把中國共產黨三十年的奮鬥歷程分了四部分來敘述,即:黨的成立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1921年-1927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1927年-1937年);抗日戰爭(1937年-1945年);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945年-1951年)。第五部分標題為三十年的基本總結。
第一部分,首先提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產物”,並指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必然性,那就是當時的中國需要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先進政黨的領導,來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實現國家的獨立和民主自由。這部分,基本上是以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曆程為線索,描述了中國共產黨不斷成長和成熟的過程。分析了這一時期各個領導人所起的不同作用,高度讚揚了毛澤東在這一時期的革命活動,簡單介紹了他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兩本書。對於陳獨秀,胡喬木認為他並不是一個好的馬克思主義者。最後作者分析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的原因,並得出了3條基本原理也就是失敗的教訓。作者指出:“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以後,中國共產党進入了一個困難的時期。但是正是在這個困難時期中,黨達到了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成熟。”
第二部分,主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在強大的敵人和巨大的困難面前所作出的不懈鬥爭以及作出的各種決策。比如作者重點介紹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開始創建革命根據地,開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並據此制定了相應的政策。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從“左”傾錯誤泛濫到最終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從此以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就一直在這位傑出的偉大的完全可以信賴的領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領導之下,而這就是革命的勝利得到最重要的保證”。毛澤東在這一時期的許多著作,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實踐論》、《矛盾論》等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這段時期,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正確的政治路線,旨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所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是黨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達到政治上的成熟和推動革命的新高漲的時期”。
第三部分,首先介紹了抗日戰爭的基本政治情況,主要是國際上和國內的情況。中國共產黨正確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力量,並制定出了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特別是敵後抗日根據地和敵後游擊戰爭的發展,領導全國人民克服了種種困難和危機,並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1942年,中國共產黨在全黨範圍內進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即整風運動,使全黨在思想上得到了提高,並使全黨空前的團結起來了。七大之後,人民解放軍對日本侵略的反攻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部分的最後,分析了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的原因和結論,那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高度讚揚了蘇聯對於中國的援助,“蘇聯的援助,對於全世界人民的反帝國主義鬥爭的勝利,具有決定的意義”。
第四部分,講述的就是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時期。分析了抗日戰爭結束之後,中國的階級關係發生了新的變化。國民黨蔣介石企圖依仗美國的幫助挑起內戰,消滅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正確的路線,在爭取民主道路失敗之後,揭穿了蔣介石假和平的真面目,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幫助下,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在勝利的前夜,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決定了黨對取得全國勝利以及在全國勝利後的基本政策。新中國的成立,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歡呼”。作者高度讚揚了當時還在進行的抗美援朝戰爭,堅信這場神聖戰爭的勝利者必定會是中國。
最後一部分,主要講的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三十年的基本經驗:第一,中國革命要取得勝利,必須有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採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繫人民民眾的布爾什維克式的黨的領導。第二,黨的正確領導,首先決定於對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要領導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達到勝利,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領導,是不可能的。第三,黨的發展,中國革命的發展,是和中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發展分不開的,同時又是和中國人民革命戰爭的發展分不開的。同時,作者再一次高度讚揚了蘇聯對於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意義,還引用史達林的話,描述了十月革命的偉大的世界意義。最後,作者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毫無疑問,這將極大的鼓舞全世界勞動人民鬥爭的勇氣和勝利的新信念”。
對《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一書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是總結中國共產黨30年曆程的第一本簡明黨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成了各地紀念中共建黨三十周年的主要學習檔案”。雖然這本書不免帶有當時“歷史條件下難以擺脫的一些弱點”,比如,誇大了蘇聯對於中國革命的幫助,對第五次代表大會的積極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但它畢竟第一次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觀點完整地、系統地簡要敘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文章發表以後,當即成為廣大幹部民眾學習、了解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毛澤東思想的教科書,被公認為中共黨史的奠基之作,對黨史教育和黨史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9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中央黨史研究室在1990年5月就集中力量進行《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的編寫工作。此書的前五章,就是以《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為藍本,描寫了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的歷史,是一部中等篇幅的內容比較完善而完整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的審定工作由胡喬木負責,親筆修改,使得這本近48萬字的書,對中國共產黨在70年中所走過的歷史道路和所取得的經驗作了一個比較完整和科學的敘述。
注釋:
[1][2][11]楊尚昆:《我所知道的胡喬木》,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5月版,第56頁、第78頁、第85頁。
[3][4][5][6][7][8][9]《胡喬木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頁、第155頁、第165頁、第169頁、第183頁、第194頁、第205頁。
[10]曹俊傑著:《中國二喬—胡喬木、喬冠華傳略》,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