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QV》

《世界大戰QV》是一款戰爭類型的網路遊戲。

轉西西河,奧匈帝國軍隊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系列[蒂羅爾射手]

一直以來,對一戰的研究不如對二戰的研究那么火熱,而在一戰研究中,也主要偏重於德英法俄美等國,對於自始至終,參與了戰爭,其王儲被暗殺事件更是戰爭導火索的中歐強國奧匈帝國,中文論述不是很多,筆者不才,試圖儘自己努力,彌補一二。

第一部分:奧匈帝國軍隊的組織構成

所謂“奧匈帝國”,實質上是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對於現代民族主義興起的一種無奈的讓步而已。在中世紀,民族感不強的時代中,哈布斯堡皇室統治著一大堆領地,從萊茵河畔直到西烏克蘭,皇室用一大串諸如“國王,親王,大公,公爵,伯爵”等領主稱號,統轄這片廣袤的土地,和土地上居住著的民族各異的臣民們。這種中世紀的統治結構,甚至在17世紀就已經不合時宜了,法,英,普等單一民族君主國的興起,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拿破崙戰爭期間,皇室失去了一直裝點門面的神聖羅馬帝國皇位,不得不改稱奧地利皇帝,然而,到了19世紀60年代,連奧地利帝國也要維持不下去了,隨著帝國在義大利對法國和在波希米亞對普魯士的接連兩次戰敗,一度被壓制的民族解放運動又再度洶湧澎湃起來,皇室為了拉攏自特蕾莎女皇時代就一直效忠皇室的匈牙利貴族,不得不於1867年授予匈牙利自治權,這就是所謂“奧匈二元制君主國”的由來,簡稱“奧匈帝國”,其正式全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的王冠領地”,這依然是一個中世紀與近代的混合體系,所以,筆者倒是認為,所謂“二元君主國”,雖然一般而言,是指奧,匈兩個地理部分而構成共主聯盟的地理和行政上的意義,然而從深層次來說,更是對奧匈帝國這種中世紀政治結構和現代政治結構的混合情況的極為契合地描述。
實質上,隨著薩多瓦的戰敗,帝國恢復在德意志區域的影響力的希望化為泡影之後,帝國開始努力向東南巴爾幹方面擴展影響力,企圖攫取土耳其退出東歐後的留下的以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前土耳其占領地區,這就使得帝國和其幾個世紀以來的親密盟友,以斯拉夫人保護者和老大哥自詡的俄國反目成仇,不得不把自己綁到德國的戰車上,來對抗強大的沙皇。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展開,帝國在19世紀的最後30年中出現了迴光返照,以致到了戰前,帝國居然依靠著廣闊的領土(歐洲第二),龐大的人口(5200萬,歐洲第三)和不弱的工業實力(特別是軍事工業),顯得似乎還是歐洲乃至世界列強之一。正是這種幻覺,還有對德國保證的堅信,使帝國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戰爭中,然後被戰爭擊得粉碎。
帝國的軍事官僚隊伍並不缺乏人才,薩多瓦的戰敗,反倒使帝國迅速吸收了其原來的敵人,現在的盟友――德國的經驗,建立了自己的總參謀部和大規模動員體系。
反映到具體軍事部署上,則是將原來作為後備軍使用的“地方防衛軍”(Landwehr)升格到正規軍的位置,而由於該升格是和匈牙利自治同時開始的,所以,匈牙利得以被允許建立自己的“地方防衛軍”
因此,到了戰前,帝國陸軍就由如下三部分部隊構成:

帝國國防軍

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KaiserlichKoeniglicheLandwehr,這裡的皇,是指奧地利皇帝,王,指的是波希米亞國王,然而波希米亞僅有王國之名,卻沒有如匈牙利一般的自治權),這是帝國的非匈牙利部分(又稱內萊塔尼亞地區)的地方防衛軍,雖然被稱為地方防衛軍,然而卻具備野戰能力,只是根據法律規定,其部署和作戰有一定地域限制,不像帝國國防軍可以在帝國任意區域部署和作戰。
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Honvéd),其使命和性質與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一樣,是帝國的匈牙利部分(外萊塔尼亞地區)的地方防衛軍,也屬於正規野戰部隊。在軍事行政管理方面,帝國國防軍由維也納的帝國戰爭部直接統轄,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由同樣設在維也納的奧地利地方防衛部管轄,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由設在佩斯港(現在布達佩斯的一部分,港口區域)的匈牙利地方防衛部管轄,而這兩個地方防衛部,共同統於維也納的帝國戰爭部。在軍令指揮體系方面,由這三部分共同組成的帝國陸軍,由維也納的帝國總參謀部指揮。
從軍政和軍令向上引出的兩條線,共同指向一個人:理論上的帝國軍隊最高統帥: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然而實質上,由於帝國已經立憲,君主對帝國戰爭部長的影響力已經不如帝國宰相,更由於君主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已經垂垂老矣,軍令指揮權實質上是由總參謀長在行使,在戰爭初期災難性的慘敗之後,軍令指揮權又落到了德國顧問手中,這種情況,在老皇帝駕崩後有所改變,繼位的皇帝卡爾一世年富力強,又是頗有經驗和成就的野戰軍官,這使他拿回了部分軍令指揮權。
帝國戰爭部部長在理論上高於帝國總參謀長,其屬下除了總參謀長外,還包含個兵種總監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帝國軍官團團長(榮譽性職務,榮譽上的全國軍官之首),軍事建築總工程師,軍醫委員會(注意其主任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不是一個職務,該委員會和戰地救護部隊總指揮部也不是一個部門),戰地宗教軍官總監,軍事技術委員會以及各行政性部門。雖然是內閣部門,然而帝國戰爭部長卻必須是現役軍人。帝國戰爭部將帝國劃分為數個軍管區,每個軍管區一般駐紮或者預計總動員後將建立一個轄數個師和輔助部隊的作戰軍,軍管區司令由該軍軍長兼任,軍管區司令部由四部分組成:
軍事部:由軍參謀長擔任主任,負責軍事事務。

軍事建築部:負責軍事建築事務。

經理部:負責後勤和軍事經濟事務。

輔助部隊部:包含軍炮兵旅長,軍法處長,戰地救護主任,軍事宗教事務委員會(由於帝國各民族信仰極為龐雜,因此各教會和教派都有自己的隨軍神職人員,包括隨軍牧師,隨軍拉比,隨軍依瑪姆,當然由於帝國沒有信奉佛教的民族,所有沒有設立隨軍和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