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作者是胡春宇,於2010年由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主要通過介紹亞健康的現象,闡述“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結合中醫的“望、聞、問、切”的手法讓廣大讀者通過對自己的身體各個器官的認識,了解到自身的健康問題以及如何化解這些問題。是一本極具收藏價值的保健養生圖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名:不治已病治未病
作者:胡春宇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

ISBN:9787504733672
類別:保健
定價:24.80元
出版社:中國物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5-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如果疾病與健康是人的一種狀態的話,那么“亞健康”就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中間狀態。有許多朋友對亞健康並不在意,因為在他們的腦海里,沒有疾病的身體就是健康的身體。
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每一個疾病都有一個潛伏期,正是這個潛伏期蒙蔽了許多人的眼睛,完全地依賴現在醫學的臨床檢測來判斷一個人的健康與否,最終只能讓許多疾病往往沒能及時地得到治療。《不治已病治未病》是由胡春宇編著的,如何調理和防治“亞健康”方面的圖書,由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發行。主要通過介紹亞健康的現象,闡述“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結合中醫的“望、聞、問、切”的手法讓廣大讀者通過對自己的身體各個器官的認識,了解到自身的健康問題以及如何化解這些問題。是一本極具收藏價值的保健養生圖書。

作者簡介

胡春宇,醫學博士,2005年畢業於中國中醫科學院。從事中醫研究生教學、科研及臨床醫療工作。研究生學習階段師從名師,系統研究了風濕病、糖尿病、腎病的治療。工作後主要研究方向為傳統養生、保健、美容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身體給你的健康警訊
指甲狀態“說”健康程度
“奇汗”不斷,健康危機
“熊貓眼”僅僅是熬夜的原因嗎
臉色不佳,皮膚長斑,美麗哪裡找
頭痛頭暈,某些疾病的信號
面對美味,卻怎么也沒有食慾
頭皮屑掉不完,其實和頭皮沒什麼關係
為什麼動不動就抽筋呢
腹部隱隱作痛其實不是小問題
怕冷是怎么回事
消瘦並不代表美麗
為什麼感冒的總是你
第二章身體器官的健康真相
會說話的眼睛不一定好
嘴裡的“五味”為什麼纏著你
鼻子發紅問題可不小
看手相知健康
腳氣和腳關係不大
聲音、氣味辨健康
第三章不覓仙方覓睡方,睡好才是真的好
不寐,新世紀的盜版“夢魔”
五臟的“睡覺時間”
撲滅肝火,擺脫失眠
給睡眠做個“準備活動”
飲食“催眠法”
巧睡四季,遠離失眠
一“針”破除失眠症
第四章疲勞,身體的無形束縛
疲勞讓身體發出紅色警報
咖啡並非治療疲勞的藥方
導致疲勞的三大元素——脾、肝、腎
緩解疲勞找身體裡的“元氣”
“四大法寶”幫你抗疲勞
草藥茶助你提提神
保持良好心態,不給疲勞留機會
第五章肥胖,健康無法承受的重量
“啤酒肚”里的疾病信號
為什麼吃得少也長胖
內臟失調與肥胖關係不小
中醫減肥,享“瘦”健康
警惕四種工作餐增肥又傷身
第六章上班族“治未病”的必修課
白領,你們是亞健康的高危人群
被“網”住的身體——網路依賴症
寸步不離的定時炸彈——手機依賴症
“醉仙”的疾病史——酒精依賴症
幾厘米長的“毒品”——菸草依賴症
辦公室隱藏的“殺機”
做做辦公室“按摩操”
第七章自然療法,還原健康本質
身體的“自然”健康法則
冷水、熱水各有其用
洗一個健康的“陽光浴”
太極拳養生又健體
穴位里的健康“按”鈕
良“藥”也可口
“針”破疲勞與肥胖兩大不利健康案件
“刮”一陣健康風
第八章“治未病”的精髓
平衡陰陽,踏上養生大道
調理飲食,從“飽”向“好”轉變
強身健體,動靜結合
增強正氣,規避邪氣
後記

養生謀略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來的防病養生謀略,未病一詞首見於《素問·四氣調神論》篇,“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內經》中出現“治未病”一詞的還有2篇。《素問·刺熱篇》說:“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處所謂“未發”,實際上是已經有先兆小疾存在,即疾病時期症狀較少且又較輕的階段,類似於唐代孫思邈所說的“欲病”,在這種情況下,及時發現,早期診斷治療無疑起著決定性作用。《靈樞經·逆順》篇中謂:“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兩篇均強調在疾病發作之先,把握時機,予以治療,從而達到“治未病”的目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是至今為主我國衛生界所遵守的“預防為主”戰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人們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擋病變發生的趨勢、並在病變未產生之前就想好能夠採用的救急方法,這樣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動權,達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術”。治未病是採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治未病包含兩種意義:一是防病於未然,強調攝生,預防疾病的發生;二是既病之後防其傳變,強調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演變。
“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要:
①攝生防病。《黃帝內經》中“正氣記憶體,邪不可乾”的論述歷代醫家都極為重視,並通過他們的醫學實踐加以運用和發揮,使其成為別具特色的預防醫學理論。只有強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視攝生才能強身。攝生是以調攝精神意志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閒清靜,沒有雜念。精與神守持於內,避免過度的情志變動,心胸開朗,樂觀愉快,這樣就能達到補養真氣的目的。對於外界不正常的氣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時避開,順從四時寒暑的變化,保持與外界環境的協調統一。要求人們飲食有節制,生活起居有規律,身體雖勞動但不使其過分疲倦,同時還要節慾保精。反對“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則,就會導致疾病、早衰。此外,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強身健體的方法,如五禽戲、氣功、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
②既病防變。疾病發生後,必須認識疾病的原因和機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的發展變化規律,爭取治療的主動權,以防止其傳變。例如治療肝病結合運用健脾和胃的方法,這是因為肝病易傳之於脾胃,健脾和胃的方法即是治未病。
歷代醫家都有非常重視“治未病”。唐代大醫家孫思邈是位極重視治未病的醫家,他比較科學地將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已病”三個層次,“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他反覆告誡人們要“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他論治未病主要從養生防病和欲病早治著眼,所著《千金要方》中載有一整套養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很有實用價值。明末清初醫家喻嘉言深諳仲景治未病思想的深義,他的著作《醫門法律》就是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精神貫穿始終。如中風門中的人參補氣湯便是御外入之風的綢繆之計;又如血痹虛勞篇中對於男子平人諄諄致戒,是望其有病早治,不要等虛勞病成,強調於虛勞將成未成之時,調榮衛,節嗜欲,積貯漸富,使虛勞難成。清代名醫葉天士對於既病防變研究頗深,他在《溫熱論》中指出:“務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溫病屬熱證,熱偏盛而易出汗,極易傷津耗液,故保津護陰屬未雨綢繆、防微杜漸之舉,對於溫病是控制其發展的積極措施。後來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提出保津液和防傷陰,其實與葉氏“務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意吻合,體現了治未病的思想。此外,東漢華佗創五禽戲健身法,晉代葛洪強調氣功攝生等,注重強身健體以預防疾病的經驗也是很可貴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