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禪》

《三指禪》

清代醫家。字荊威,號夢覺道人。湖南邵陽人。少業儒,因病求醫,得導引術獲愈,遂改攻醫。善於診治。

基本信息

《三指禪》三指禪
周學霆熟知脈學淵源,所撰《三指禪》以對舉法拈出緩脈,以定平人脈象,並用26種病脈互相對照,簡捷易記,他提倡意會,昌明指下。對常見疾病採用脈,症,治緊密結合的方法,此書在脈學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書名

《三指禪》

作者

周學霆 代醫家。字荊威,號夢覺道人。湖南邵陽人。少業儒,因病求醫,得導引術獲愈,遂改攻醫。善於診治。崇信佛道。自謂脈學難曉,“會心人一旦豁然,全憑禪悟……全身脈息,於瞬息間盡歸三指之下。”遂集四十餘年診脈經驗,參考諸家之論,撰成《三指禪》三卷(1827年)行世。另著《醫學百論》《外科便覽》等。

書籍簡介

脈學著作。三卷。清·周學霆撰於1827年。周氏信仰佛道,嘗謂:“醫理無窮,脈學難曉。會心人一旦豁然,全憑禪悟。”並認為:“全身脈症,於瞬息間盡歸三指之下”,故名《三指禪》。又自神其說,謂其脈學曾經“異人”指點而不同凡響。全書自總論以下共立八十一個論題,具體說明診脈部位、方法及切脈診病等問題。周氏論脈以“緩脈”為常脈,認為“精熟緩脈,即可以知諸病脈。”並以浮、沉、遲、數為四大綱,統領諸脈,共列二十七脈,以虛實、長短、滑澀等對比的方法,分析各種脈象不同之點,便於讀者領悟掌握。周氏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在論述各種疾病時,能以脈診緊密結合病因、病理、證候以決定治法和方藥,切於臨床套用,頗為後世醫家所推重。1949年後有排印本。

全書閱讀/下載網址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sanzhichan/

現存版本

現存主要版本:清道光八年戊子(1828)星沙換鵝堂刻本;清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會友堂刻本;清鹹豐十一年辛酉(1861)三讓堂刻本;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文益書局刊本;1930年中醫書局鉛印本;195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鉛印本;1992年中國醫藥出版社鉛印本。

醫學延伸

《禮記》中有一句話:“醫不三世,不服其藥。”
許多人以為,這個醫家要三代作醫生,才能請他治病。其實這個三世,不是三代的意思,三世是指:一《黃帝內經》、《靈柩》、《素問》;二《神農本草》;三《太素》(脈理)。精通這三項,是作醫生的必備條件。所以,不通三世者,不能算是醫生,不能服其藥。
《太素》所講求的,完全是氣脈的問題,在宋、明以後,懂得《太素》的,稱為三指禪,不但在摸脈以後能了解病人的病情,並且可以了解人的窮通富貴。脈理真是一門玄而又玄的學問,難怪稱這些人為三指禪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