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創作時間 創作時間大約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陸續進行的,截止2012年2月整合時間大體約有15年有餘。本集2008年4月初稿結集。之後不斷修改和校正。現按書籍出版標準設計排版,列印裝訂大32開1冊,計529頁(除自序、凡例和目錄頁碼外)。
基本結構 由填詞概論、詞譜與詞例(創作)、附屬檔案(詞史、平水韻、主要參考文獻)三大部分組成。在目錄前有千字的自序,另附《凡例》若干條,對全書三編一些章節里焦點問題進行釋義。現結集字數約40萬有餘,其中填詞概論11.8萬餘字,詞譜與詞例18.6萬餘字,詞史6.1萬餘字,韻2萬餘字,其它9千餘字。
個性特點 本集子整體特點可用“舊瓶裝新酒”概括。個性特點是:注重一個“教”字,具有容如何填詞與怎樣欣賞詞於一體的整體流程,區別於一般出版刊物側重於怎樣欣賞詞的單一程式。本集子堅持“凡參必標,凡引必注”的原則,凡引文都是從古籍書刊或國家和地方具有權威性專業性出版社出版的書籍而來的,或腳註或章節附注。凡引文必舉出自誰編纂,何出版社何年月第幾版,具體到頁碼。全集三編參考文獻書籍及套用大約200餘部,引注2000餘條。尤其是第二編創作詞為注帶注。比如所注水車,從國史、地方志等有關文獻中考證水車的產生、衍變、發展和套用,皆有出處。
創作理念 本集子力圖將中國傳統文化——詞,從創作理論,詞譜、詞例,詞史,以及附加韻,再加上詳實的考證,達到理論、創作和套用三者合一。通過旁徵博引,眾采廣擷,套用翔實的資料,精研細琢,法古變今,從而成為一部具有系統性、專業性、實用性和資料性容為一體的教科書和工具書。
————————————————
*三上:即路上、車上和枕上。因軍務、工作繁忙,充分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創作。所謂路上,即在散步中想起好句子用手機記下;所謂車上,即利用乘車時以大腿作椅寫作;所謂枕上,在睡覺時置好紙筆,一但有想出好的句子記下來。引宋•歐陽修撰《歸田錄》卷二:“余因謂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唐宋史料筆記叢刊《澠水燕談錄歸田錄》第24-25頁中華書局1981年3月第1版
二、《三上詞話.•自序》
詞,長短句,倚聲起源。由漢迄南北朝制樂府而歌,唐初以詩破樂填詞入調,開元天寶中道而興焉,至兩宋而幾度興而衰,衰而興,或舊曲造新聲,或自度成新腔,謂之一波三折矣。元明本尚好詞,終究或蕃曲或小說彪章而不能自已,至清代又逢詞聲作響,既而成就一代詞盛,謂之千迴百轉矣。方輪時運承平,詞雖不言之絕響,惟稱餘緒剩義耳。
夫今言詞話,莫不及變奏流行之曲,依聲踢踏興懷也。痴者揀起詞譜拍塵,嗆然已為陳跡。吾有何憂?如此瘋顛歟;吾有何思?如是迷戀歟!生於斯養於斯騫開絲路濫觴之地,予嘗睹鄉田耕忙穿梭之暇,聞庭堂農閒吟弄之聲,懵懵懂懂而問句矣。繼而軍旅二十六載,行於斯立於斯轉防邊陲逐鹿之間,遠離喧囂之鬧,盡享鐵音之旅,閒暇鼓動而始有小作也。遙想大漠孤煙、長安宮闋、洮水流珠、黃浦江風、賀蘭高陽,朝夕與身影相伴,汗水融入已無際,故而定心消去浮躁,此為開掘生活之源也;五湖四海皆兄弟,交臂相共淚蔓花,戰友喜怒哀樂,習以縈繞於夢寐之中,百感其結,欲撇而絲絲相繞,祗受情感之源也。靈乎?邪乎?猶少時揮毫曰:“讀書不孤珠玉聲,鐵石滿樓欲布陣”,如是爾。蓋歷覽古今飽學之士,無不學人之長,深諳此道:一曰甘於青燈黃卷,翻閱斑斑駁駁之憶,以補學識捉襟見肘之窘,故思忖弱水三千,只飲一瓢,進而盤道沐浴陽光而一吐濁氣,欲與撥弄心弦之靈光,注入百會以醒焉。惟此悠悠我思“靜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耳;二曰所及之處,感悟一山一水之靈性,體察一草一木之榮枯,尋味一鳥一石之真實,聆聽八音之妙響耳。如斯寥寥心悟“大象無形”、“大音希聲”之解哉。昔將如此疑問,記錄於小小紙片之中,積小成多,而今遊刃於鍵盤敲打之間,匯於成集矣。
夫心語相寄,人皆有之,奈何於喃喃自語,縱百感交集亦無責也。況問史溯源,乃執鞭夫子為之,蒙學載典,縱橫捭闔於朱箋哉,奈吾何者也?守於聞鼓而行、聞角而止之場,偏無力為之而為之乎?雖居偏隅,幾經躦行苑門,引以曲觴流水,琴瑟和調,其樂如喜啜茗也。然引頸四顧,惴惴然而唏噓幾聲耶,抱竹諮問詞之何?曰之河邊柳上風!故而步亂方寸而不掩其形,飢腸刮肚而難訴其身。嗟乎!掂其行囊,當天涯浪蕩客也。夫逝者如斯,今察其風語,仍與搭車捎貨之嫌乎,且乘亦乘之,捎亦捎之矣,值此安求稀珍罕物,且為貨架之品種而已。或青青於壟而良莠難辯,或瑟瑟之秋而滿目蒼然。償如此,來者不妨百般挑剔矣!
詞,或風雅於席珍,或薰風於遊園,或風騷於醉舞。攆其風而心隨瀚海,雁影蘆盪,教吾作於邊塞者也。瞬間數十年有餘,於輾轉反側之時,嘗聞敦促之音不絕於耳。值此,惦念昔日出行車上顛簸得之、傍晚散步路上得之、三更靈感枕上得之,故為本集起名《三上詞話》是也,諸如詞論如斯,詞例如斯,詞史亦如斯者也。詞之路,涉無邊,本歸於自然。惟此,足以瞭望其廣闊,感觸其純樸,傾聽其清音。故守之者為法,念之者為信焉!
馬同儒於蘭州
2012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