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是權威主義式的:講究滿堂灌、死記硬背,上課很少給學生留出提問和討論的時間。孩子的教育起點,常常是從背古詩開始。有關研究顯示,這種方式對孩子的創造性、人格培養有嚴重的負面作用。
“常青藤原則”,則是從美國大學的常青藤盟校的教育中總結出來的。它強調教育的對話性和互動性,要求父母或老師儘可能把自己擺在和孩子或學生平等的位置上,通過提問、討論的方式,培養他們的品格和社會能力;幫助他們吸收知識,讓他們自發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達力。在5歲以前,孩子基本可以不讀書識字,但這幾年卻是形成人格的重要階段。需要父母格外當心。
作者薛涌畢業於北大,負笈美國,獲得耶魯博士學位,現任教於美國大學。著述頗豐。作者夫人復旦畢業,現就讀於耶魯博士課程。他們悉心觀察、揣摩美國家庭和學校教育,汲取精華,並將其貫徹於他們的女兒的教育培養中,成效斐然。其經驗和理念極具顛覆和啟發性。
作者主張,常青藤教育應該從孩子一歲開始。這本書就是他們教育女兒的心血、心得之作。
詳細介紹
常青藤的教育目標,絕不僅僅是研究導向,更是成功導向。這種成功,也並不僅僅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世俗成功,更是人的成功。 常青藤的理想,是培養一個完美的人,一個能讓自己幸福、也能給別人帶來幸福的人。 作者主張,常青藤教育應該從孩子一歲開始。 這本書就是作者夫妻教育他們女兒的心血、心得之作。
前言:
為什麼要“一歲就上常青藤”?我們首先必須搞清楚“常青藤”是什麼。 所謂“常青藤”或“常青藤盟校”,指的是美國東北部最著名的8所大學: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倫比亞、康奈爾、布朗、達特茅斯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這8所大學,除了康奈爾建於1865年外,全都是在十七八世紀創建,屬於美國歷史最悠久也最為精英的大學。到了19世紀末,一批研究性大學崛起,如麻省理工、斯坦福、芝加哥大學等等。如今,這些新起的大學至少已經和常青藤並立而為世界一流名校了。但是,在習慣上,人們還是把精英教育稱為常青藤教育。 也許,這還不僅僅是習慣而已。即使從今天的角度看,論諾貝爾獎得主,哪個常青藤大概也比不上出了8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芝加哥大學;論科技人才,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則大概會超過一般的常青藤盟校。但是,如果你查一查包括總統、議員、政府官員在內的美國政治精英、企業總裁、頂尖的律師、媒體中“大腕”,乃至其他領域的領袖人物,那么常青藤肯定是最為人才輩出的地方。常青藤的教育目標,絕不僅僅是研究導向,更是成功導向。這種成功,也並不僅僅是我們一般意義上有權有勢的世俗成功,更是人的成功。常青藤的理想,是培養一個完美的人,一個能讓自己幸福也能給別人帶來幸福的人。常青藤要培養的是下一代人中的領袖。這代領袖的價值觀念、遠見和能力,都關係到未來社會的前途。 在當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常青藤也不再是一個美國的概念,而且是世界的概念。首先,常青藤是美國最好的大學,也是世界最好的大學。連倫敦出版的《時報高等教育增刊》的全球大學排名,也恭恭敬敬地把哈佛、耶魯列於首位,本土的劍橋、牛津反居其次。第二,常青藤作為世界最好的大學,是對世界開放的。比如,近年國內的報紙上頻頻有報導:某省某少年被某常青藤大學錄取,獲得5萬多美元的獎學金等等。這並非一般的新聞炒作。常青藤確實正在逐年擴大在中國的招生。而且,中國學生一旦被錄取,大部分都會獲得全獎,即學校提供所有的學費和生活費。越來越多的中國最優秀的高中生,當然也以進常青藤為首要目標。 我們夫妻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大學,雖然在各自所在的省市高考中都名列前茅,但沒有趕上當今這種教育全球化的時代。不過,我們的運氣還算不錯:兩人都享受了中國和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國內時分別是北大和復旦的本科生,畢業後工作多年,又先後到耶魯攻讀碩士、博士課程。雖然沒有在常青藤接受本科教育,至少在那裡接受了研究院的教育。本科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質,可以對常青藤有“零距離”的觀察,但畢竟4年就畢業了。漫長的博士課程再加上前面的碩士課程,則讓我們在耶魯校園內一泡就是將近10個春秋,使我們在充裕的時間內對常青藤教育有了近距離的觀察和親身的體會,特別是對中國人在接受這種教育時會碰到什麼樣的問題、怎樣應對,有著獨特的跨文化視角。更為幸運的是,我們的獨女,是1999年夏天我們讀書期間在耶魯一紐哈芬醫院出生的。她的許多小朋友都是耶魯子弟。我們和這些孩子的家長也交往密切,得以觀察他們的教育方法。後來我接受了薩福克大學的教職,全家移居到波士頓這個名副其實的世界教育之都。要知道,波士頓所在的麻薩諸塞,連續幾年被評為美國“最聰明”的州。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2007年的首次全美公立高中的排名中,麻薩諸塞的學校系統在各州中名列第一。這主要是因為在大波士頓地區集中了一大批優異的學校。在全美前100所優異的公立高中里,大波士頓地區就有5所。許多哈佛、麻省理工的教授的子弟,以及波士頓高科技界人士的孩子,就在當地讀書。這樣的環境,使我們得以接觸更多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家長。比如小女的教父教母,就是一對典型。他們用自己的教育哲學培養了一個出色的女兒。她幾年前在哈佛畢業後,又在牛津拿了碩士,研究古希臘文和拜占廷文化,最近正在準備申請博士學位。我們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從來不忘對這些家庭的觀察和求教。 以上的經驗和觀察,使我們擴充了“常青藤教育”的概念。記得在美國曾有位企業領袖說:“你就是讓那些哈佛的新生不上學、隨便乾點什麼,等20年後他們還會比別人成功。關鍵不在於哈佛教了他們什麼,更在於哈佛選了什麼樣的人。”可見,常青藤的教育並不僅僅在於狹隘的學校教育本身。那些剛剛進常青藤的孩子,在某種程度上都已經具有了一些“常青藤素質”。這種素質不必也不能等到進了常青藤盟校後才開始培養。那已經太晚了。常青藤教育要從小開始。這也是本書的標題“一歲就上常青藤”的來歷。我們綜合了許多常青藤圈子中的經驗。這包括常青藤出身的父母、常青藤學生的家長以及我
作者簡介:
薛涌,1961年生,1983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先後就職於北京晚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1994年赴美,1997年獲耶魯大學東亞研究碩士學位,1999年至2000年在日本進修,現為耶魯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波士頓薩福克大學(Suffolk university)歷史系助理教授。 近年在國內出版的作品有《直話直說的政治》、《右翼帝國的生成》等。
圖書目錄:
常青藤是什麼(代序)
導讀
一歲就上常青藤 什麼是常青藤的教育 不平等的童年 常青藤的第一課:啼哭 用古典音樂幫助孩子入睡 “常青藤原則”戒除打孩子 孩子要寵不要慣——從分床說起 父母:孩子的第一個常青藤教授 常青藤式的幼稚園——兼論孩子不必早讀書 正向心理循環 培養孩子與眾不同的心態 讓孩子發出自己的聲音 讓孩子面對觀眾 千萬別低估了孩子——女兒的鋼琴課 有機識字法 讓大人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讓孩子從大人的角度看問題 孩子中的政治與權力 如何讓孩子發展政治智慧 小小的領袖們 教孩子當世界的主人 華爾街怎么養孩子 第一,讓孩子花自己的錢 第二,教理財,更要培養領袖的素質 第三,“憶苦思甜” 第四,談貧說富 第五,孩子是否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 第六,讓孩子在感激而不是怨恨中長大 第七,讓孩子早早打工 第八,培養一個負責的孩子 第九,教孩子發展穩定的人際關係 第十,“少兒總裁班”:企業家的才能、慈善家的品性 第十一,品德與經營能力 第十二,娃娃大亨 第十三,怎樣培養金融家 美國人為什麼不肯留錢給孩子
智商與早期教育 “智本主義社會”的成功階梯 錢再也擋不住你的孩子上常青藤 上大學要多高的智商 智力開發能造就神童嗎 天才危機 一代天驕 怎樣培養白領 勤奮的童年 新加坡數學征服美國 網際網路使人變傻了嗎——美國的閱讀危機 美國的高中 美國的高分復讀生 美國高中的精英化 美國高中的兩極分化 美國的高考指揮棒是怎么指揮的 高中正在消失 全美高中排名 孟母三遷的美國版——學校能否整合分裂的社會 美國的教師荒 美國人怎么把高中建成了“泰姬陵”
從美國教育中學什麼 窮孩子自卑是父母的問題 在美國過萬聖節 美國的殘疾人 暑假的孩子 美國青少年經濟的背後 學學美國人的窮 訪問學者為什麼拖家帶口地出國 看美國小學生的品德教育 義務教育要非官僚化
內容摘要:
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是權威主義式的:講究滿堂灌、死記硬背,上課很少給學生留出提問和討論的時間。孩子的教育起點,常常是從背古詩開始。有關研究顯示,這種方式對孩子的創造性、人格培養有嚴重的負面作用。 “常青藤原則”,則是從美國大學的常青藤盟校的教育中總結出來的。它強調教育的對話性和互動性,要求父母或老師儘可能把自己擺在和孩子或學生平等的位置上,通過提問、討論的方式,培養他們的品格和社會能力;幫助他們吸收知識,讓他們自發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達力。在5歲以前,孩子基本可以不讀書識字,但這幾年卻是形成人格的重要階段。需要父母格外當心。 作者薛涌畢業於北大,負笈美國,獲耶魯博士學位,現任教於美國大學。著述頗豐。作者夫人復旦畢業,現就讀耶魯博士課程。他們悉心觀察、揣摩美國家庭和學校教育,汲取精華,並將其貫徹於女兒的教育培養中,成效斐然。其經驗和理念極具顛覆和啟發性。 作者主張,常青藤教育應該從孩子一歲開始。 這本書就是他們教育女兒的心血、心得之作。